卢舍那佛外貌按照武则天雕刻,武则天靠佛教走向帝王之路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区以南13公里伊河两岸的山崖上,在西南部山腰,有一座巨大的摩崖像龛,它南北宽约36米,东西进深40.70米。佛龛的正壁上,便是龙门石窟最大的佛像,通高17.4米,头高4米,光是一只耳朵就将近2米,这尊佛像便是卢舍那大佛,号称东方的“蒙娜丽莎”。

卢舍那大佛是唐高宗李治下令建造的。而李治的老婆就是后来的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

大家看这座大佛是不是有着有东方女性的阴柔美。它的发髻呈波纹状,面部丰满圆润,眉如弯月,目光慈祥,眼睛半睁半合,俯视着脚下的芸芸众生,嘴边微露笑意,显出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卢舍那大佛

武则天画像

据说这佛像是按照武则天外貌雕刻的,这里面还有个民间故事。有一年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居住在东都洛阳的皇宫中。一天清晨,武则天正在梳妆,唐高宗在一旁夸赞道:“皇后相貌端正,雍容华贵、有菩萨之仪态。”

剧照

武则天听罢,心中暗暗高兴,可一转脸,又立刻抹开了眼泪。这一来,可把高宗皇帝吓坏了,怎么说皇后好看,倒把她招哭了呢?

只听武则天抽泣着说道:“眼前纵有千般好,可百年之后还不是一堆枯骨,有谁能知道我的模样呢?”

高宗一听,立刻明白了武则天的心意,安慰道:“这有何难?朕命画工为皇后作幅精美的画像,传诸后世,如何?”之后,画工立刻进殿,足足花了一上午,才把武则天的画像画好。

高宗拿起画像交给皇后,本以为这样一来就能让武则天高兴起来。可不想,武则天看后却哭得更凶了。她带着哭腔向高宗说:“画像虽好,但也不过是薄纸一张,皇上能让这幅画流传千古吗?”看来,自以为很懂皇后心思的高宗又想错了,武则天撒娇可不仅仅只是想要一张画像。

高宗一下子被武则天问住了。的确,一张画像怎么能够流传千古呢?这时,武则天又破涕为笑,向高宗撒娇道:“陛下说臣妾有菩萨之像,何不在龙门山上开窟造像?”原来,武则天是要为自己开龛造像。唐高宗恍然大悟,决定在龙门山修建大佛。并和武则天商定,将大佛命名为卢舍那,是梵语“光明普照”的意思,正好和武则天自己名字的含义“武曌”相同。

后来唐高宗李治就集结了大臣要办理此事,唐高宗虽然没说大佛要雕刻的和武媚娘一模一样,但是聪明的大臣怎么会不明白皇帝的意思。这拍马屁的好机会怎么能错失呢。于是大臣们吩咐工匠按照武则天的外貌进行雕刻。

我们现在都知道武则天后来称帝当了皇帝,但是在1300年前一个女人做皇帝那是不可想象的。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当时的儒家和道家更没有女人当皇帝的理论支撑。

幸好在一部佛经《大云经》上却有了菩萨转身为天女当国王的记载。佛告净光天女言:”大精进龙王夫人即是汝身,汝于彼佛暂一闻大涅槃经。以是因缘,今得天身。值我出世,复闻深义。舍是天形,即以女身当王国土,得转轮王所领处四分之一。汝于尔时实为菩萨。为化众生,现受女身。”这段经文明白无误地讲了,女人也是可以当皇帝的。武则天在佛教中找到女人可以做皇帝的理论基础。

所有在盛唐时佛教的推广达到了极致,这也是武则天利用佛教的对老百姓洗脑。可以这样说武则天就是靠佛教走向帝王之位的。

因此卢舍那大佛塑造成武则天的外貌,其实也就是让大家相信武则天就是弥勒转世这样是降临人间。武则天那时候她的眼光就已经看的那么遥远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