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首位登顶珠峰的女性:经历过尼泊尔地震和昆布冰川丨MAX探索客

撰文/格勒 供图/麦子 麦子:本名马丽娅姆,是一位来自新疆的回族姑娘,第一位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新疆女性

麦子:本名马丽娅姆,是一位来自新疆的回族姑娘,第一位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新疆女性。多年来,经营着一家组织8000米级雪山攀登的公司,帮助许多人实现了自己的攀登梦想。闲暇时她在新疆建立了一座登山博物馆,收藏一些攀登的历史文献和老装备,记录下前人的脚步与故事。

其实,麦子自己并不同意别人给她贴上女子登山家的标签,一个人对大自然了解越深,就越能知道自己的渺小与局限。

【毅然接过接力棒】

2016年5月20日上午10时50分,历史在这一刻被创造。新疆女登山者麦子成功地站在了珠穆朗玛峰的峰顶,成为首位登顶世界最高峰的新疆女性。46岁的马丽娅姆,以“麦子”这个网名被更多人知道。

其实,在登山圈,她早已是大家熟悉的名人,在诸多承接8000米级山峰攀登的活动公司经营者当中,她是唯一的女性。

作为一名少数民族的女性,麦子身材纤细,有一双大大的眼睛,说话声音也非常温柔,完全没有想象中登山“女汉子”的样子。

如果你站在麦子面前,看着这个身高1.68米、体重50公斤的瘦瘦的女性,很难将她与攀登珠峰、组织攀登8000米级山峰这样强悍的事情联系在一起,但只要稍微熟悉她经历的人就会知道,在这个纤弱的身躯里,“居住”着一颗倔强坚强执着的心。

经营攀登公司,尤其是高海拔攀登,大多数是男性的世界,而麦子最初也是在一家攀登贵公司从事后勤支持的工作,而从后勤走到登山前线则是在2013年以后。

她原本所在的公司是新疆著名登山者杨春风所经营的,他曾是中国最有希望首先完成14座的攀登者。然而,在2013年的时候,杨春风在巴基斯坦登山时,意外遭遇恐怖袭击遇难。作为杨春风的助理,麦子在悲痛过后,毅然接过接力棒,要把老杨的事业进行下去。

【珠峰之缘】

说起为什么要攀登高海拔山峰,其实最初麦子也是有着些许的无奈。当她最开始经营一家组织8000米攀登的公司时,是遭受了不少质疑的,其中一个点,就是她的头上并没有8000米成功登顶的光环,此前更多的是在做后勤保障的工作。

因此,她自己便给自己定下了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攀登者的目标,并且一步步去实现,不再让人们对此有任何疑问。

其实,在2016年之前,麦子曾先后多次去过珠穆朗玛峰,前三次尝试攀登均未成功。

2009年,一名队员在珠峰北坡因脑水肿,在8750米遇难,作为大本营后勤人员的麦子投入后事处理工作,同时也因自己缺乏登山费用本就犹豫是否要去攀登,最后也就放弃了。

2014年,由于珠峰南坡大本营附近的昆布冰川雪崩,导致修路的16个夏尔巴人遇难,而不得已作罢。修路人员遇难,也就是说,这一年不仅是麦子,所有前去登山的队伍都无功而返。

2015年,第三次前往珠峰的麦子遇到雪崩,但这次被雪崩掩埋的,却不仅仅是进行服务的夏尔巴人。这一年的尼泊尔发生了8.1级大地震,这次地震造成死亡的官方数字是近9000人,而珠穆朗玛峰,便在这次地震范围之中。

麦子后来说,地震的时候,她和女子登山队的队员们正准备吃午饭,忽然感觉四外开始地动山摇,没错,这是一次货真价实的地动山摇。在大本营里的所有人员全都跑到了帐外,对大家来说,首先想到的就是昆布冰川。

“昆布冰川平常就是不是会发生冰崩或是雪崩,所以我们都叫它恐怖冰川。麦子说:“但是当时雪雾弥漫,什么都看不见,只能听见四外山峰发出巨大的轰鸣。”珠峰的大本营处在三面环山的洼地中,地震时,三侧的山峰都在摇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而且飞沙走石什么都看不见,除了恐惧,人们心中更是一种无处可逃的绝望。

【人生的轨迹】

麦子于1996年开始参加户外探险活动,2007年时加入了乌鲁木齐登山协会成为协会的专职秘书,主要也是做徒步登山活动的一些后勤工作。2007年登顶了海拔4562米的天格尔峰,2008年登顶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

2009年,是麦子第一次来到珠峰脚下,加入了攀登珠穆朗玛峰的队伍。2013年杨春风的去世,改变了麦子的人生轨迹,她从后勤走到了登山前线。

2013年12月,麦子收起了悲伤,在杨春风成都的办公旧址成立了高山沸腾户外运动有限公司,正式开启了她与高海拔山峰之间的牵绊。

2014年1月,她依着之前协助杨春风时的经验,在尼泊尔组建了一支夏尔巴高山服务团队;3月25日在尼泊尔珠峰南坡大本营建立了首个中国独立登山大本营;4月,牵头成立了中国女子珠峰(南坡)登山队,同时得到了凯乐石品牌的大力支持;同年5月9日,她带领四名中国队员成功登顶了尼泊尔境内的Pharchamo峰(海拔6187米)。

2014年8月,麦子成功登顶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峰(海拔5642米);10月时,成功登顶世界第八高峰马纳斯鲁峰(海拔8163米),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座8000米,也成为首位登顶八千米以上山峰的新疆女性,在新疆的登山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2015年4月25日,中国女子珠峰(南坡)登山队及另外39家国际登山队,在珠峰大本营遭遇了尼泊尔8.1级地震,登山大本营被彻底摧毁,麦子受了重伤,甚至还失去了一位队友。

转年,2016年5月19日10:55,麦子重回尼泊尔,攀登海拔8516米的洛子峰至8450米处,紧接着,5月20日10:50成功登顶珠峰,创下24小时连续两次攀登8000米级山峰的纪录。

【坚持人生目标】

在普通人看来,登顶珠峰应该是莫大的荣誉和骄傲,但真正登顶成功的人心里却很清楚:这仅仅是人生的一个目标而已。

“登珠峰一方面是为了完成自己的心愿,另一方面也是让自己对登山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这样才能为登山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说起她的登山事业,麦子轻柔的语气里却透露着坚定,“

作为高山探险公司的经营管理者,每年对公司运营的热门传统山峰做摸查,是一项必须要去完成的事情。我们在国外时,别人不说你是哪个公司的,他只会直接说你是个CHINA WOMEN,所以我们在外国就代表着中国女性,当有一种让中国女性在国际上展示风采的那种自豪感的时候,你会发现做这件事情是非常值得的。”麦子认真地说。

2014年,在国际上正式注册的已经完成珠峰攀登的女性团队只有新加坡和尼泊尔两个国家,那一年麦子在凯乐石品牌的支持下成立了中国民间女子登山队,并且满怀信心出发,却遭遇珠峰雪崩事件,攀登活动被迫中止。

2015年,中国民间女子登山队再次向珠峰进军。然而尼泊尔发生81年来最大的地震,地震导致了雪崩,当天在大本营休整的姑娘们亲身经历了珠峰登山史上最严重的山难。这次山难直接导致一支22人的探险队全员遇难。也使得2015年成为珠穆朗玛峰攀登史上死亡率最高的年份,原因却不是攀登本身。

2015年也是近40年来,首次无人登顶珠峰的年份。在这次山难中,麦子重伤,她断了三根肋骨、脾脏出血、肾脏出血、盆腔瘀血、左踝骨撕裂。身体的伤痛远不及内心的苦楚,此次珠峰之行,麦子的队伍失去了一名男队员和两名优秀的向导。

“顶峰离我是那么遥远,我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能力再次去攀登那么高的山峰。但有些事情你现在不去做,可能以后就再没有机会去做了。人生一定要有目标和方向,我绝不能放弃。”历经生死考验的麦子,面对各方的压力,2016年再次出发。历时七年,三次失败后,她终于站在了世界之巅。

【做专注的高山服务工作者】

2009年,中国民间登山队首次在尼泊尔境内开始了高峰探险,麦子由此有机会接触到了为中国登山队员提供服务的夏尔巴群体和公司,也逐渐熟知了尼泊尔高山行业的状态。

麦子说:“我不是登山家,而应该是一名职业高山服务工作者。攀登世界最高峰,对我而言既不是梦想,也不是终极目标,而是职业生涯的一种选择。”麦子说,今后她不会再以登顶为目的进行登山,会更加专注地作高山服务工作者,为更多攀登者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

民间登山和各项户外运动的蓬勃发展,促使商业服务技术和后勤服务从传统的粗线条管理渐渐向着复合深度细致型转变,提高技术含量和后勤服务的质量已经成为攀登服务的大趋势,包括衣食住行、高山协作与救援、气象分析、医疗保障、通讯与监控追踪、高山营养、营地物资配备等日常需求及攀登支持的各个方面。

麦子深切地知道,良好的保障,对于提高成功率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也正是高山后勤的责任所在。

【回归山下 才是人生】

即使珠峰登顶成功,也并没有给麦子的工作内容和状态带来多大改变,“该干嘛还得干嘛”。

2017年开始,利用闲暇时间,她将成都的杨春风登山纪念馆搬回了新疆,开始建设中国民间登山历史博物馆,主要收藏这十几年里中国民间登山牺牲者的遗物、视频和图片等,不登山的时候,就做一些攀登的文化。

麦子把中国民间登山博物馆的地址选在了乌鲁木齐南山的喜鹊山庄,这项与登山有关的历史与文化的保护工作在国内应该是首创。

这座博物馆的筹措得到了很多登山者的支持,喜鹊山庄也成为了很多新疆的攀登者时常过来聚会的地方,比如,新疆攀登前辈唐杉大哥就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当年国家登山队、杨春风等人登山穿过的登山靴、自制冰镐、背包、对讲机、冰爪等登山装备无私捐赠给了麦子筹建的中国民间登山博物馆,着实令人感动。

面对博物馆里收藏的无数当年民间登山运动初期所使用过的登山装备,你很难想象当年那些民间登山的开拓者们,利用这些四处淘换和自己制做的简易装备,是怎样登上一座座高山的。

坐在阳光明媚的民间登山博物馆的接待室里,四周遍布鲜花与山有关的老物件,这里绝对一是个能够让人安静下来,想想当初我们为什么会选择了户外和登山的地方。

民间登山博物馆的建设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与财力,也许你会疑惑,麦子做这些究竟图什么,能支撑的下去吗?她说,不怕,还有大家支持,有唐杉、英刚、王铁男等一批这样的“老家伙”们的支持,登山民间博物馆里收集和保存的一切都属于中国民间登山。

其实,抓紧时间收集和整理这些能够见证中国民间登山活动的“老对象”,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如果她自己再不安下心来好好做这件事情,它们可能会随着岁月逐渐消失。

经历了8000米之上的生死考验,经历了人间无数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麦子,如今心境早已是平静如水,民间登山博物馆的建设以及对一件件老对象的收集整理,将成为她对这些年来,那些民间攀登高山和探险活动最好的全释和纪念。

麦子其实自己还想写本书,她认为登山者用生命和泪水换来的珍贵登山资料、数据和记录,对于现如今的高山探险公司有着重要的参考,能够从中逐渐修正和摸索更加符合中国民间登山的商业操作模式,并且成为高山职业后勤规则的重要依据。

麦子还希望能够建立一个数据库,让登山爱好者以越来越科学的态度对待登山。

多年登山的经历让麦子有了自己的感悟:“登山,是了解真实自己的一个过程,但它只是一段经历,绝不是生活的全部,回归山下,才是人生”。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