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了意识敏感期,爱打小报告,家长正确引导示范!

大家好!我是方哲萱。今天我们的话题是,孩子总是喜欢打小报告该怎么办。

凡是做过老师的人,都有一个感触,有一些孩子特别喜欢做小侦察兵,眼睛常常盯着其他小朋友,只要看到有人做得不对不好,立刻就来报告老师,“小明打人了”“小青乱丢东西了”“小花上厕所没洗手了”等等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当父母知道孩子经常有这样的行为,也会担心孩子的性格会不会不好和人相处。其实,小朋友会打小报告,也是挺普遍的行为,尤其到了三四岁,是规则意识建立的敏感期,因此对于别的小朋友有没有遵守规则,也会比较关注,这是十分正常的,父母不必担心。不过,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成人的应对态度还是值得注意的,以便更好的引导孩子,帮助他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孩子喜欢打小报告,除了处于敏感期外,无外乎还有以下一些原因,知道了原因,我们也就能够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回应——

一、孩子希望得到肯定。孩子的规则意识已经建立,这时候,他就希望通过指出别人不受规则,以此来证明自己是守规则、有正义感的孩子,从而取得大人的认可。在这个时候,父母和老师不要对孩子说的话置之不理,否则会挫伤孩子的正义感,这时候要肯定孩子说得对的地方,同时鼓励和引导孩子,当发现别人的错误,不一定要向大人告状,还可以自己想办法,去帮助别的小朋友也建立规则意识。

二、孩子有嫉妒心理,也会打小报告。比如妈妈在家夸小明写字写得端正,孩子到了幼儿园,发现小明打人了,立刻就向老师报告。这时候,孩子往往是出于一种不服气、嫉妒的心理,妈妈为什么夸他不夸我,所以一看到对方犯错误,立刻向老师告状,以此获得某种心理满足。

当小朋友出现这种嫉妒心理,父母要引起重视,平日要在讲故事,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孩子如何摆正心态,用自己的努力赢得夸奖,看到别人做得好的地方,也应该有向别人学习的心态。

要教给孩子正确的价值观,除父母言传身教,做出良好示范,注意平日交流引导外,还有一种非常可行的方式,是让孩子读诵经典书籍,用圣贤的语言来教导。比如“见贤思齐,见不贤则内自省”“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等等,像这样的经典语言,如果从小多读,虽然还不完全明白,但日渐长大后,忽有所悟,不仅是价值观的输入,且是提升人生境界的根源。我多次在讲到建立孩子人生观价值观时,提及诵读经典的童子功的重要,也希望听课的爸爸妈妈不要轻易划过了。

三、孩子打小报告,还有可能是觉得受委屈了寻求帮助。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比较容易起摩擦,比如争夺同一个玩具,或是互相有意无意的打斗等等,这时候,一旦孩子自己没有解决冲突的能力,就会以告状的方式寻求大人的帮助,倾诉自己的遭遇和委屈。遇到这种情形,父母和老师首先可以耐心的倾听,让孩子的心理得到安慰。另外,我们在前面的课程中,讲到过沟通技巧,这个困扰是孩子的,大人千万不要把事情揽到自己身上,替他去解决问题,而只需要保持冷静,积极聆听,和孩子一起探讨解决方案,如果孩子实在没有方案,父母再给出建议,时间长了,孩子就增加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小朋友喜欢表现自己,也会用打小报告的方式,因为这样就能证明自己比别人强,比别人懂事,大人就会赞扬和肯定自己。当孩子有这样的表现心理出现时,比较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而看不到自己的,这时候,父母应该注意引导孩子多看别人优点。

以上四点,是小朋友打小报告的原因。其实,小朋友爱打小报告,多数时候并没有恶意,相反这样的小朋友大多比较有规则意识,有秩序感,这和孩子的类型性格也是有关系的。因此,当小朋友打小报告了,父母可以具体在以下几方面多注意。

第一,对孩子做的对的部分表示肯定。比如“妈妈很高兴你告诉我这件事”“你说饭前应该洗手这是对的”,肯定孩子对的部分,同时,并不是肯定打小报告的行为。

第二,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要让孩子在外懂得如何处理问题,就应在家中遇到类似事情时随时引导、演练。比如在家里,爸爸把地板弄脏了,就让孩子帮助一起清扫,而不是去向妈妈告状。让孩子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示范,而不是告状。

第三,要让孩子知道哪些事情是值得说的,哪些是不需要说的。事分大小轻重缓急,面临大事,孩子不知道该怎么解决,当然应该报告大人,但一些小事自己就可以处理的,是不必和大人说的,因此称为小报告。有时候,孩子不会区分什么是小报告,那么平常父母应正式但不带情绪的告知,“这件事是不需要告诉妈妈的”。

最后,父母应该有点幽默感。不要因为小朋友打小报告,就感到担心或者是不耐烦,孩子一腔正义,十分认真,也是非常可爱的。父母可以带着轻松的心理、幽默的态度来回应孩子,往往这时候,孩子也会觉得自己有点夸张了。这里的幽默,不是说不把孩子的话当回事,而是向孩子展示一种放松的心态,让孩子也受到感染,放松下来。

以上,是针对孩子打小报告行为的一些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感谢聆听,再会!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