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啰嗦的动力沙玩法拓展指南

大家好,我是毛爸。 这两天被当当活动搞得头疼,一起换个脑子,聊聊动力沙的拓展玩法吧。 开篇先道个歉,

大家好,我是毛爸。

这两天被当当活动搞得头疼,一起换个脑子,聊聊动力沙的拓展玩法吧。

开篇先道个歉,我真的没想到Tot Stuff的城堡套装会那么快售罄,真是每一次都低估了大家的购买力,下次再有好产品,一定会把库存弄充足。

关于Tot Stuff的团购,要补充两点:

  1. 其实恐龙套装+城堡简装的也可以当城堡套装一起入,差别不大。当然价格就贵了。

  2. 某种程度上来说,动力沙其实是可以永久保存的,但必须要给一个保质期,所以官方给的是3年。不知为啥喵子写了两年,要不这个月扣她工资吧~

下面进入今天的正文。

……分……割……线……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高光时刻。

那时候镇上大兴土木,沙子、石子儿、水泥和黄砖,堆的到处都是,但凡是个沙堆,都会有很多小孩在上面玩。

有天下雨,雨停之后没什么人玩沙子,我蹬着雨鞋噌噌噌就跑向了家门口的沙堆。刚开始只是简单地刨洞,后来发现,用手使劲拍沙子,能把渗在里面的水给吸上来,让沙子变成胶糊状,类似现在的水晶泥那种感觉。我记得当时整了个脸盆状的造型,沙子越拍越黏糊,可却流不下来,非常神奇。

后来,这个玩法风靡学校,只要一下雨,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要像我这么玩。我起了个名字叫拍凉粉,所有向小伙伴安利拍凉粉的同学,都会说这个玩法是我发明的,特别光荣~

作为塑造我们世界的原材料,沙子当然是世界上最好玩的开放式玩具之一,不仅小孩爱玩,大人也是当仁不让的。

玩沙子,既能让孩子开心,也能帮助发展孩子的各种能力。所以,每个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玩沙这件事,就算家门口没有海滩,就算小区没有沙坑,也要尽量找机会让孩子释放天性。或者买一些沙子回家让宝宝玩,又或者隔三岔五到shoppingmall,带孩子去那些放沙子和钓鱼池的小店玩一玩。

我们有位读者,为了宝宝能畅快玩沙,装修院子时,直接给宝宝挖了个沙坑:

当然,国外家长在这方面做得更有创意一些:

沙子最大的问题是清洁,虽然家长很喜欢让孩子玩沙,但要是直接在家里玩的话,老母亲和吸尘器都会崩溃的……

所以,后来就有了可以直接在室内玩的动力沙、太空沙一类的商业产品。

刚看到动力沙的时候,我心想,如果当年没有骄傲自满,而是继续研究沙子的话,世界上第一个关于动力沙的专利,可能就为我所有了~~~

动力沙最奇妙的地方在于,把沙子和橡皮泥各自的优势结合到了一起,既有沙子的质感和流动性,又有橡皮泥的可塑性和连黏性。这一点,比较低幼的宝宝可能没啥感觉,但如果宝宝对常规沙子的认知已经成熟,那就可能对动力沙非常有兴趣,比如在国外,动力沙不仅仅是大孩子爱玩,成人也非常爱,就是这个道理。具体,你可以看下我很久之前的这篇文章:《》

因为整合了普通沙子和橡皮泥优点的特性,集积木的搭建、橡皮泥的可塑型和沙子本身大体积特性的动力沙是目前最好的能做“大造型”的材料。

比如喵子《》这篇文章里的这张图片:

很多读者以为是用瓶子装的沙子,其实并不是,而是我们用切开的瓶子当模具做出来的,侧面照一看就穿帮:

虽然不美观,竟也以假乱真了。国外网友做得这个,就比我们美多了:

如果用橡皮泥做,就比较难,橡皮泥更适合表现追求精细度的“小造型”作品——用沙子做大城堡很轻松,如果用橡皮泥做就困难多了:

脑洞比较深的歪果仁,还用动力沙做过这些奇奇怪怪的大造型:

作为开放式玩具,动力沙当然有很多种玩法,不过总有家长会觉得无从下手。

其实,不仅仅动力沙,所有开放式玩具,在陪娃时,其实都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思路来拓展玩法:

  • 借助生活工具,让最本身的玩法更为有意思

  • 往建构方向考虑

  • 往艺术方向考虑

  • 往数学等相关早教方向考虑

  • 往过家家方向考虑

  • 往桌游方向考虑

只要把握了这个思路,那很多玩具的拓展玩法,对你来说就没啥问题了。

我们接下来就拿动力沙(不仅仅是Tot Stuff)来举个例子,希望可以启发到你,对你有所帮助。

但请注意,举的例子,都只是思路(从思路到落地还需要很长一段距离),目的仅是给你启发式的帮助,而不是可以照搬的作业。

……分……割……线……

一、借助生活工具,让最本身的玩法更为有意思

动力沙最本身的玩法有三种。

首先是感受沙子的质感,然后依次是用模具塑型、无模具塑型。

1.感受沙子的质感

无论大人小孩,刚看到动力沙肯定就是先捏一捏揉一揉,这几乎是动力沙诱惑我们做出的本能反应。所以,感受动力沙打破常规认知的质感,已成为目前风靡全球的玩法了。

这里有个青铜玩家感受沙子质感的视频,大家可以看一下: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这个给不了你啥灵感,因为比较随意、自然。感受沙子质感这件事,可以玩出很多花样,具体要根据家里的工具、你购买商品的数量来动脑筋。

放两个国外王者玩家的视频供你找灵感: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没法看视频的话,这里还有几个gif:

总结概括就一句话:凹各种造型,用各种工具,然后完美摧毁,享受内心愉悦的过程。

如果不怕浪费,也可以放在水里,单纯地让宝宝观察感受:

对于你自己来说,可以放一块在办公室,时不时地捏一捏,比捏这玩意的感觉更解压:

但有一说一,除了第一个视频之外,上面的视频和图片都是动力沙开山品牌kineticsand的,而不是Tot Stuff的,两个品牌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更接近于沙子,后者更接近于橡皮泥。前者的优势是更好的流动性,后者的优势是在一定流动性基础上的可塑性。

以及,买家版和卖家版会有一定距离,因为玩动力沙挺考验空气湿度的,我们在办公室玩,和在家开加湿器玩,流动性和连黏性有明显区别。刚收到的动力沙,也需要多捏一捏,才能有更好的质感呈现。

2.用模具塑型

用模具塑型很简单,无论作品最终或美或丑,家长都要有一个理念:只要孩子对玩模具这件事感兴趣,就尽量和他一起开动脑筋,制造一些意想不到的、奇妙的、好玩的、甚至可以搞恶作剧的模具

常规一点,可以用日本银鸟的模具玩Tot Stuff:

也可以用德国水彩人的模具玩Tot Stuff:

(强势备注:不是所有彩泥的模具动力沙都可以用,二者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非常规的,如果你家没有编辑部这么多模具,那就得好好发挥生活用品的作用了,只要是有一定凹陷的生活用品,都可以作为宝宝的模具。

比如这个锤子,就是用宜家的那个工具箱做出来的:

生活用品和专业模具比,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细节,所以就需要画龙点个睛。

比如这款手机,如果没有LOGO,很难看出来是个手机:

再放个王者玩家的手机作品:

当然,举的这几个例子,都是我们大人的思维。具体要跟孩子沟通,看孩子是否对你的玩法建议感兴趣,如果兴趣高涨,当然最好,你可以和他共同开动脑筋,看祸害家里的什么物件比较好。如果孩子没啥感觉,那就换其他的玩法吧。

2.无模具塑型

这个玩法就比较高级了,宝宝肯定很难捏出好东西来,基本上就是家长亲自玩,然后让宝宝崇拜,让宝宝高兴。但对手残的家长来说,这条玩法也是挺难的。

我的建议是先不追求3D,先找一些图案,做做2D类的塑型也挺好。

比如喵子昨天在文章中放的类似的这种:

你也可以根据宝宝喜欢的绘本,来做出一些好玩的东西,然后再循序渐进,逐步陪娃挑战这一种简单纯3D的作品:

二、往建构方向考虑

动力沙当然不是玩建构最好的材料,但如果可塑性强的话,是可以试着做一些建构作品的。

国外动力沙比较便宜,所以有些大神的建构作品实在是让人羡慕嫉妒恨:

三、往艺术方向考虑

其实这部分有点多余,因为用动力沙塑型,本身就是一件艺术的事,这里更多想讲的是混色和配色玩法,这样的玩耍方法,对教孩子识别颜色和培养对色彩的感觉,都会有很大帮助。

但这两种玩法目前用Tot Stuff都不太好实现,因为需要的颜色多,彩泥数量也得多(最重要的还是贵),希望品牌方尽快推出其他颜色。

就放几张国外网友的图片,给大家一些灵感吧:

或者就拿动力沙当画布,随便画画,也是很不错的陪娃方法。

写到这里,特别期待Tot Stuff能出更多颜色的产品。

四、往数学等相关早教方向考虑

可以和宝宝一起分析,怎么能做出一些基础的几何体;

或者就单纯的做很多基础小方块,和宝宝一起数数字玩;

五、往过家家方向考虑

关于这一点,家长不用做太多干预,小朋友自己能想出更有意思的玩法。

我曾见过一个小朋友玩madmattar的动力沙,就把家里所有的奇趣蛋都拿出来,再把小动物模型和沙子一起埋进去,然后再拆,乐此不疲。

六、往桌游方向考虑

国外有家长拿动力沙做迷宫的:

也有家长拿来做拼图的:

当桌游玩,动力沙当然不是主角,屁桃娘想了个桌游是全家欢类型的:一堆动力沙中间插个小棍,玩家轮流刨沙,谁把小棍刨倒,谁就受惩罚,当然,每个人刨的量必须有标准~

抛砖引玉,说不定你能想出更好的玩法来。

最后,搞个免单活动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