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毛爸。
这两天被当当活动搞得头疼,一起换个脑子,聊聊动力沙的拓展玩法吧。
开篇先道个歉,我真的没想到Tot Stuff的城堡套装会那么快售罄,真是每一次都低估了大家的购买力,下次再有好产品,一定会把库存弄充足。
关于Tot Stuff的团购,要补充两点:
其实恐龙套装+城堡简装的也可以当城堡套装一起入,差别不大。当然价格就贵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动力沙其实是可以永久保存的,但必须要给一个保质期,所以官方给的是3年。不知为啥喵子写了两年,要不这个月扣她工资吧~
下面进入今天的正文。
……分……割……线……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高光时刻。
那时候镇上大兴土木,沙子、石子儿、水泥和黄砖,堆的到处都是,但凡是个沙堆,都会有很多小孩在上面玩。
有天下雨,雨停之后没什么人玩沙子,我蹬着雨鞋噌噌噌就跑向了家门口的沙堆。刚开始只是简单地刨洞,后来发现,用手使劲拍沙子,能把渗在里面的水给吸上来,让沙子变成胶糊状,类似现在的水晶泥那种感觉。我记得当时整了个脸盆状的造型,沙子越拍越黏糊,可却流不下来,非常神奇。
后来,这个玩法风靡学校,只要一下雨,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要像我这么玩。我起了个名字叫拍凉粉,所有向小伙伴安利拍凉粉的同学,都会说这个玩法是我发明的,特别光荣~
作为塑造我们世界的原材料,沙子当然是世界上最好玩的开放式玩具之一,不仅小孩爱玩,大人也是当仁不让的。
玩沙子,既能让孩子开心,也能帮助发展孩子的各种能力。所以,每个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玩沙这件事,就算家门口没有海滩,就算小区没有沙坑,也要尽量找机会让孩子释放天性。或者买一些沙子回家让宝宝玩,又或者隔三岔五到shoppingmall,带孩子去那些放沙子和钓鱼池的小店玩一玩。
我们有位读者,为了宝宝能畅快玩沙,装修院子时,直接给宝宝挖了个沙坑:
当然,国外家长在这方面做得更有创意一些:
沙子最大的问题是清洁,虽然家长很喜欢让孩子玩沙,但要是直接在家里玩的话,老母亲和吸尘器都会崩溃的……
所以,后来就有了可以直接在室内玩的动力沙、太空沙一类的商业产品。
刚看到动力沙的时候,我心想,如果当年没有骄傲自满,而是继续研究沙子的话,世界上第一个关于动力沙的专利,可能就为我所有了~~~
动力沙最奇妙的地方在于,把沙子和橡皮泥各自的优势结合到了一起,既有沙子的质感和流动性,又有橡皮泥的可塑性和连黏性。这一点,比较低幼的宝宝可能没啥感觉,但如果宝宝对常规沙子的认知已经成熟,那就可能对动力沙非常有兴趣,比如在国外,动力沙不仅仅是大孩子爱玩,成人也非常爱,就是这个道理。具体,你可以看下我很久之前的这篇文章:《》。
因为整合了普通沙子和橡皮泥优点的特性,集积木的搭建、橡皮泥的可塑型和沙子本身大体积特性的动力沙是目前最好的能做“大造型”的材料。
比如喵子《》这篇文章里的这张图片:
很多读者以为是用瓶子装的沙子,其实并不是,而是我们用切开的瓶子当模具做出来的,侧面照一看就穿帮:
虽然不美观,竟也以假乱真了。国外网友做得这个,就比我们美多了:
如果用橡皮泥做,就比较难,橡皮泥更适合表现追求精细度的“小造型”作品——用沙子做大城堡很轻松,如果用橡皮泥做就困难多了:
脑洞比较深的歪果仁,还用动力沙做过这些奇奇怪怪的大造型:
作为开放式玩具,动力沙当然有很多种玩法,不过总有家长会觉得无从下手。
其实,不仅仅动力沙,所有开放式玩具,在陪娃时,其实都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思路来拓展玩法:
借助生活工具,让最本身的玩法更为有意思
往建构方向考虑
往艺术方向考虑
往数学等相关早教方向考虑
往过家家方向考虑
往桌游方向考虑
只要把握了这个思路,那很多玩具的拓展玩法,对你来说就没啥问题了。
我们接下来就拿动力沙(不仅仅是Tot Stuff)来举个例子,希望可以启发到你,对你有所帮助。
但请注意,举的例子,都只是思路(从思路到落地还需要很长一段距离),目的仅是给你启发式的帮助,而不是可以照搬的作业。
……分……割……线……
一、借助生活工具,让最本身的玩法更为有意思
动力沙最本身的玩法有三种。
首先是感受沙子的质感,然后依次是用模具塑型、无模具塑型。
1.感受沙子的质感
无论大人小孩,刚看到动力沙肯定就是先捏一捏揉一揉,这几乎是动力沙诱惑我们做出的本能反应。所以,感受动力沙打破常规认知的质感,已成为目前风靡全球的玩法了。
这里有个青铜玩家感受沙子质感的视频,大家可以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