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生物的方法防治森林虫害

生物防治实质上是利用生物种间关系调节有害虫群密度的措施,也即利用害虫天敌控制害虫的方法。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天敌昆虫的利用: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利用花绒寄甲、肿腿蜂防治天牛类害虫,利用茧蜂防治松毛虫、舞毒蛾等害虫,利用啮小蜂防治舟蛾、白蛾等都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常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如瓢虫、螳螂、草蛉等。

(用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

(2)微生物治虫:微生物治虫包括利用细菌、真菌、病毒、线虫、原生动物、立克次体等防治害虫。

A、细菌的应用:苏云金杆菌作为一种微生物杀虫剂,与化学农药相比,其突出优点就是对人畜无害,不污染环境。

B、真菌的应用:如应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在我省是非常持续有效的控制方法。

C、病毒的应用:如病毒粗提液防治蜀柏毒蛾、松毛虫、泡桐大袋蛾等。

利用昆虫病毒防治害虫有许多优点:

①对寄主昆虫具有高度的致病性,极少或不产生抗性;

②对环境因子适应性强,不宜丧失活性;

③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对人、畜、植物安全;

④自然条件下容易引起害虫群体病毒流行,控制种群数量。

(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

还有5406防治苗木立枯病(放线菌)微孢子虫防治舞毒蛾等的幼虫(原生动物),泰山 1号防治天牛(线虫)等。

(3)鸟类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以鸟治虫”是一种传统方法,对控制害虫有一定的作用,且具有经济、环保、持效性的特点,因此仍是森林害虫生物防治措施中可以采取的方法之一。常见的有杜鹃、大山雀、啄木鸟等20多种。它们大多数捕食害虫,对降低害虫虫口密度、维护森林生态平衡具有一定的益处。当害虫种群密度不大时,鸟类对害虫的调节作用最明显。但在大面积的人工林内食虫鸟的种类和数量都较混交林少,这是因为食虫鸟类数量的增多常受鸟巢数量不足及生境不适宜所限制,所以必须帮助明巢鸟类、穴居鸟类等进行人工挂巢箱或朽木块等措施进行招引,以增加鸟类的数量。益鸟的招引包括:冬季在林内为食虫益鸟给饵,在干旱地区给水,在林内栽植益鸟食饵植物,在结构单纯的林分中栽植适合鸟类营巢的树种等。

(以鸟治虫)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