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硅谷”到成都科学城,超级城市之共有语境系列一

​纵观当今世界,让科学薪火相传,始终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使命,而创新更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随着科技效益的不断显现,科学城应运而生,成为改变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制胜关键。世界代表性的科学城有70年代建成的日本筑波和美国尔湾等,科学城所孵化的产业类型代表了当前产业技术发展主流方向和最高水平,科学城逐渐演变为全球创新中心。

地理位置

尔湾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橘郡,隶属于大洛杉矶地区。它背山面海,西南紧邻浩瀚的太平洋,北部背靠广大的圣塔安娜山脉,这里阳光充沛,气候温和,风景秀丽,著名的Long Beach海滨就在这里。

尔湾规划地图

文化氛围

尔湾可以说是“一所学校引发的一个城市”,并且是“由一个私人公司建造出来的一个城市”,这里有着顶尖的教育资源,几乎所有的小学、中学和高中都是加州的蓝丝带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美国最佳教育系统之一。

尔湾

科技力量

尔湾现有公司17000家,总体经济以高科技为主导,有较多的就业机会。著名的电子游戏《星际争霸》、《魔兽争霸》、《魔兽世界》、《炉石传说》、《守望先锋》的开发商暴雪公司的总部就位于尔湾市。全球著名半导体巨头美国博通的总部也在尔湾,还有东芝北美总部,三星IT和打印机部门。

洛杉矶

经济影响

尔湾是美国重要的经济城市,产业丰富,拥有大量受过良好教育和技术培训的专业人士,收入水平在橘郡处于上等,远高于美国的平均水平。总体经济以高科技为主导,但同时呈现了多元化发展的产业结构。

尔湾科技公司

城市生态

尔湾市以拥有最宽阔的开放休闲空间和完善的社区服务设施为荣,每个社区都有独特的主题,将各个邻里社区有机的串联起来,而且80%以上的社区都规划良好,每个社区都由住宅、商业网店、宗教机构和学校组成,并拥有网球场、小公园、游泳池、甚至人工湖等,可供社区居民休闲娱乐。尔湾因其先进的城市规划及优越的居住氛围,使得城市配套优势日益凸显,当地出色的教育、医疗、购物中心以及自然环境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往尔湾生态新城生活、工作。

尔湾

受美国硅谷启发,20世纪60年代,日本科技战略逐步从“吸收型”向“自主研究和创造型”转型,经济战略逐步从“贸易立国”向“技术立国”转型,政府从政策、计划、财政、金融等方面,对发展应用技术、基础研究、尤其是对高科技技术大力引导和支持,并着手实施筑波科学城计划。

日本筑波科学城

地理位置

距离日本东京东北约60公里。日本政府在筑波科学城内建立筑波大学,并以之为中心,培育大学与产业之间、科学城内各研究机构的相互合作和有机联系,从而使筑波成为一个综合的研究都市。

日本筑波科学城

文化氛围

筑波科学城距离东京近,发展迅速,日本政府更是大力推动其建设。

科技力量

全日本40%的国家级研究所聚集于此,汇聚了2.2万名顶尖科研人才,成为日本最大的科学中心、知识中心和人才聚集地,是日本在先进科技方面敢于向美国等大国挑战的重要砝码,吸引了大批微电子、新材料、生物工程企业。

日本筑波科学城

经济影响

筑波科学城是缓解东京城市压力,实现城市发展由“单极”向“多极”转移的重要战略之一。筑波科学城位于距离日本东京东北60公里的筑波山麓,由国家主导,搬迁并新建了大量国家级实验室、研究与教育机构,此举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东京密集地区人口过度集中的压力,同时适当提高了闲置土地的使用率,为东京大都市圈的经济均衡发展做出了贡献。

日本筑波科学城

城市生态

科学城考虑了较完善的服务设施,集中供暖、空调系统、街道与人行系统、公园、公寓、中小学等服务设施的兴建为城市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城市环境与街道绿化使城市更接近于自然,有效防止了城市的无计划扩张,周围郊区的平原、森林得以保护。商业区计划以及通讯得到实施建设,保障城市自给自足;众多科研站点被有效使用,成为集工业、教育、政府研究机构于一体的、日本最大的R&D中心。

德国慕尼黑高科技工业园区是世界十大著名高科技工业园之一,也是德国最为突出的鼓励高科技创业发展的科技园区。

慕尼黑科学城

地理位置

位于德国第三大城市慕尼黑,巴伐利亚州的州府和最大城市。它不仅是德国的主要金融城市,同时也是德国乃至欧洲高科技中心城市。

文化氛围

慕尼黑市高科技工业园区除了重视现代科技开发之外,十分重视提升传统产业和扶持传统产业的发展。制定鼓励传统产业发展的政策与园区建立几乎是在同一时期。其政策导向主要是针对市区规划建设而言。

慕尼黑

科技力量

慕尼黑高科技工业园区以高科技跨国公司为核心,主要发展领域为高端制造、激光技术、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等产业领域,是德国电子、微电子和机电方面的研究与开发中心,被称为“巴伐利亚硅谷”。

经济影响

慕尼黑工业园区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1983年,慕尼黑建立第一个工业园区——西柏林革新与创新中心,后来迅速发展,到1992年已有101个高新科技园区,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入驻,仅慕尼黑高科技工业园区一个园区就拥有300多家企业。

慕尼黑

城市生态

慕尼黑市政府十分注重扶持传统产业发展。一方面,在兴建科技工业园区的同时,于园区中划出专供传统产业租用的用地面积,并扶持园区中的传统工业企业向市场供货。另一方面,坚持实施产业中心政策,在人口稠密的城市中心为传统产业创造经营空间。

成都科学城作为国家级新区——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的核心区域,承担着成都“一城双核、双核共兴”的重要使命。同时,作为成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三大主要抓手”之一,成都科学城以“创新为魂、科技立城”为建设理念,目标剑指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西部创新第一城”。

天府新区规划图

地理位置

成都科学城位于成都市天府新区,距成都市中心城区约25公里,距天府国际机场约30公里,是推动成都“双核共兴”、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新极核。

兴隆湖科学城实拍

文化氛围

这座科学新城大力发展新科学、创造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建设新城市,在短短两年内就成为企业纷纷角逐的目的地,加速崛起在兴隆湖畔。

兴隆湖科学城实拍

科技力量

规划了以大数据为核心的互联网产业、设计研发、产业孵化、创新转化园等产业用地,还有高端配套等一系列服务用地。其中环绕兴隆湖的主要为研发兼容商业、商务用地,包括互联网产业、设计研发、产业孵化等板块。

兴隆湖科学城实拍

经济影响

在环湖25平方公里范围内,汇聚起大量高精尖科技机构、企业。目前,诺基亚全球技术中心、启明星辰西部研发中心、清华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电子科大天府数智谷、中科院成都基地、斯坦福天府研究院等一批高科技研发企业相继落户,国家大数据中心、中国电信云计算中心、紫光·天府芯城等项目入驻新区。

兴隆湖科学城实拍

城市生态

成都科学城规划面积125平方公里,沿50公里鹿溪河生态带建设科技创新和新经济发展产业功能区,将依托公园城市建设思想打造,实现“人城产”的有机交融。坐落于兴隆湖畔的紫光·天府芯城,围绕生态资源建立,致力于打造成都科学城的“公园城市”范本。整体规划为“四轴七组团”,以溪谷为脉,打造产业、商业、生态、生活四条走廊,串连产业、教育、居住、生态、休闲娱乐等七大特色组团,引领花园式生活办公新风尚。打造城市发展未来中心、高新产业聚集地,为科学城提供职住平衡的菁英人才住区!

紫光·天府芯城意境图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