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四个祖辈中,孩子和谁最亲?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四个祖辈老人中,孩子和谁更亲?

面向全球大量家庭的研究发现:在外婆的呵护下,宝宝的成长会更健康,而且外婆对宝宝的成长所带来的好处,是最大的;而奶奶则扮演着次要的角色。

而Strassmann和Garrard(2011)对17项祖辈与婴儿死亡率的研究进行分析以后得出结论:

爷爷、奶奶对婴儿死亡率没有影响;

外公、外婆则对降低婴儿死亡率有积极效应;

外婆在世对于降低孙辈死亡率影响最大(降低9%婴儿死亡率)。

Eule和Weitzel(1996)请了603个德国人(7岁之前4个祖辈都在世)报告祖辈对孙辈关爱程度也显示:外婆>外公>奶奶>爷爷。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种差异呢?下面我来跟大家从遗传心理学上来分析下。在1995年Nature的一篇文章里,作者Christenfeld和Hill提出,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母亲100%确定孩子是自己亲生的,而父亲则不能非常确定这一点。这个理论被称作亲子不确定性(paternity uncertainty),而人类历史因为亲子不确定有食长子的恶劣传统。

《墨子 节葬下》:“子墨子曰,昔者越之东有核沐之国,其长子生则解而食之,谓之宜弟。”墨子说,越国东边,有一个叫做“核沐”的地方,长子生下来就要“解而食之”(对这种陋俗不忍翻译),风俗认为这样有益于后面出生的孩子。

《韩非子 二柄》:“桓公好味,易牙蒸其首子而进之。”齐桓公吃过人肉,是他宠幸的奸臣,大厨师易牙献的。而韩非子特意强调了,献的也是“长子”。

《圣经》(创22:2)神试探亚伯拉罕把自己独子献祭的。神说:“你带着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你所爱的以撒,往摩利亚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献为燔祭。”最后神只是试探亚伯拉罕的信心,在最后一刻阻止了以撒的献祭。可以猜测,亚伯拉罕那个时期杀长子献祭普遍存在。

这些陋习,是由于当时的背景下,长子血统不能百分百保证,害怕孩子不是亲生(亲子不确定性)而导致的荒唐传统。还好随着人类文明发展,认知更新,这种野蛮的行为越来越少了。

下面继续跟大家分享从亲子不确定性引申出来的祖辈对孙辈的投资顺序。从遗传关系确定性来讲:

外婆:我的女儿确定是我的女儿,我的外孙确定是我的外孙;

外公:如果我的女儿确定是我的女儿,那么我的外孙确定是我的外孙;

奶奶:我的儿子确定是我的儿子,我的外孙不一定是我的外孙;

爷爷:我的儿子不一定是我的儿子,我的外孙也不一定是我的外孙。

所以,祖辈们对孙辈的投资顺序必然就是:外婆>外公>奶奶>爷爷。婴儿为了自己的生存,启动了自我保护机制,也会主动的跟外婆更亲近点。外婆和婴儿的优先选择应该写到了人类的基因里了。

现在能理解,为什么外婆更疼外孙、外孙女,孩子从小就觉得跟外婆最亲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目中,都有一个慈祥的外婆形象,而对奶奶的印象一般没有外婆这么好。但是这种现象虽然全世界都很普遍,但是有些地方也有个别现象。比如远在欧洲的希腊农村人来说,他们普遍认为爷爷奶奶更疼爱自己,这一点在男孩子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研究人员认为这跟父权制有关。

但是不管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孩子的隔代亲,从欧美到亚洲,都是普遍现象,他们虽已年迈,让不服老,奋斗在照顾儿女的女儿第一线,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

还没有关注抓兔兔的朋友,我先做一下简单介绍。抓兔兔频道主要面想传达的理念是:孩子的所有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成人的所有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我们会坚持发布原创文章和小视频,向朋友们分享,最科学和最有效的儿童心理教育相关的认知和方法。如果你感兴趣的话,请记得一定要关注这个频道,这样才不会跟任何帮助孩子成就更大未来的机会擦肩而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