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修拉《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1884-1886年
“文学家和批评家认为我画的画有诗意,
可是我只是在运用自己的方法。
如此而已,岂有他哉!”by乔治·修拉
艺术物语
修拉在画面上将一些黑色块集中起来,而让一些空白的部位显出明显的形状。通过达到完美平衡效果的层次变化和黑白对比,把意想不到的情景展现在我们眼前。他捕捉着光和色,将它们在黑色和白色中复活起来,创造出阴影有利于形体塑造,光亮充满神秘色彩,过渡的灰色显露强烈生命力的世界。和谐的曲线在相互制约着、平衡着,各种形状浮现着,明确地发出光的异彩。
自西涅克邀请修拉参加印象派,向他炫耀了纯色的优越性后,他们便在画布上堆起与环境、阳光、颜色的相互作用相符合的小圆点来。为了更好地平衡这些因素,并使它们互相渗透到只有极小的差异程度,他们采用了不在调色板上调色,而用小圆点和纯色色点进行点彩的办法。在一定的距离看上去,这无数的小点便在视网膜上造成所寻求的调色效果。从此以后,对比法则、点彩法、纯色和光学调色法,便成为修拉艺术的主要成分。
艺术简介
乔治·修拉(Georges Seurat,1859-1891)
法国画家。1859年12月2日生于巴黎,受过完整的美术学院教育,曾师从安格尔的学生亨利·莱曼(Henri Lehmann)学习古典主义绘画,后来又研究过卢浮宫中的大师作品,对光学和色彩理论特别关注并为之做了大量的实验,也许正因为他太过致力于方法和理论研究,他一生所创作的作品不多。有人认为1891年5月修拉的逝世标志了“新印象主义”的结束。但他的理论和技法对后世艺术家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
乔治·修拉这个名字有些许陌生,但你一定听说过他最著名的点彩画《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1882-1883年间,修拉致力于素描,用黑、白两色作画,他希望理解并掌握色调。他摒弃了传统的素描,不讲线,而讲形,熟练地给予平衡的对比,经常吞没了一切细节的明暗。
乔治·修拉《背坐的模特》
修拉非常沉醉于色彩,25岁时,修拉探求出一种新的技法——点彩法,这种点彩技巧是将几种原料并列,但并非直接在调色板上调色,而是利用人的直觉经由大脑所转换的多种颜色的基点,在观赏者眼中呈现出某种色彩。
乔治·修拉《安涅尔浴场》
《安涅尔浴场》,是修拉的第一幅主要作品,激起了相当大的反响。这不仅是因为它非凡的尺寸(2.01*3米)或修拉的年纪——他创作该画时只有二十四岁。
他采用清晰写实的风格创作了这幅作品,没有印象派画作中的朦胧、模糊。它代表着修拉艺术之路上的一个起点,这条路将以他那著名的点彩法绘画结束。
在修拉创作出《阿尼埃尔的浴场》一画时,他尚未掌握颜色分离技术,不过他在这条路上已有所进展。画中那白色的衬衫、船上的风帆和各种建筑物,都在为修拉的整体设计服务;它们为周围的色彩带去鲜活的生命力,使绿色、蓝色和红色充满生机。他开始发现,他越分离那些颜色,它们放射出的光彩就越强。大尺幅的画布也就自然而然地派上用场,以便给他的颜色更多“呼吸”的空间。
乔治·修拉《春天,塞纳河上的大碗岛》
点彩派(Pointillism)的创始人,其实是保罗·西涅克,可为什么西涅克的作品,未能像修拉的作品那样出名呢?我们来对比看看。
西涅克作品
修拉作品
细细品味,就会发现修拉的线条,太柔和美丽了,光影的过度也极其自然。修拉的画里一种古典的优雅与印象派的鲜丽色彩结合着,他的每一个点都是理性的笔触。
作 品 赏 析
点彩画作品
乔治·修拉《擦粉的女人》
乔治·修拉《女模特们》
乔治·修拉《马戏团》
乔治·修拉《人们》
乔治·修拉《贝桑港港湾入口》
乔治·修拉《贝桑港海景》
乔治·修拉《大营港 圣桑要塞的风景》
乔治·修拉《歌舞声喧》
乔治·修拉《格拉维林水道》
乔治·修拉《格拉维林水道 菲利浦要塞》
乔治·修拉《格拉维林水道 夕暮》
乔治·修拉《格兰德 加特的阴天》
乔治·修拉《格兰坎的英吉利海峽》
乔治·修拉《工作中的农民》
乔治·修拉《工作中农妇》
乔治·修拉《观看塞纳河》
乔治·修拉《海洋 》
乔治·修拉《杰克島(研习)》
乔治·修拉《杰克島(研习)》
乔治·修拉《空地中插着木棍》
乔治·修拉《库伯瓦桥》
乔治·修拉《碎石者》
乔治·修拉《圣丹尼的紫花苜蓿》
乔治·修拉《停泊的船和树》
乔治·修拉《翁夫勒灯塔》
乔治·修拉《晚上翁弗勒》
乔治·修拉《翁夫勒港一角》
乔治·修拉《星期天的贝桑港》
乔治·修拉《用锄干活农夫》
乔治·修拉《园丁》
乔治·修拉《杂耍秀(研习)》
乔治·修拉《坐着的女人》
素描作品
乔治·修拉《坐在画架前的女人》
乔治·修拉笔下的保罗·西涅克
“汉辰艺术APP”隶属于 汉辰文化发展集团 旗下专业艺术传播平台。专注推广中国艺术名家,作品赏析、展示交易、视频教学、抵押融资,以汉辰投资集团的金融基因,打造最权威的艺术品投资交流平台与在线艺术教学平台。
▼
主编:雪松
责编:小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