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礼仪—孩子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养”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在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中,中国的各方面礼仪都趋于完美。

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餐桌礼仪。

一天三顿饭,缺一不可,所以餐桌礼仪的应用非常普遍,不过,随着社会的进步,很多中国人在餐桌上已经遗忘了祖辈留下的礼节。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礼节、教养会重新走进人们心中,因为经济建设之后,就是文化的发展。

因此,小编给大家普及一下中国传统餐桌礼仪和现代餐桌上必须注意的细节,让孩子们做知礼有礼的好少年。

传统餐桌礼仪

中国古代的餐桌礼仪非常复杂,其中包括入座礼仪、筷子礼仪、进餐礼仪、喝汤礼仪、餐中说话礼仪、离席礼仪等等。

小编整理了一套基本流程,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入座礼仪

先请客人入座上席(正对着门口的位置),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随后依次入座。

坐下后,端正身姿,与桌子保持15~20公分的距离,不要随意走动,也不要动筷子。

进餐礼仪

先请客人、长者动筷,夹菜时夹少许,要把菜送入口中,不可把头伸过去吃菜。

距离自己稍远的菜要少吃,吃饭时不能发出声音,一手夹菜,一手扶住碗,不可把手放在桌子底下。

喝汤时,第一次要少许,测试温度。汤太烫,要放凉再喝,不能边吹边喝。

进餐过程中,不能发出任何说话交谈之外的声音,口中有食物不能说话。

给长辈布菜,要用公筷,或者把距离长辈和客人较远的食物放到他们面前。

吃到骨头,鱼刺等物时,不能直接吐到桌子上,要慢慢用手放到自己的备用碟子里。

吃饭时,不要只顾着埋头吃,要时常和周围人交流,活跃气氛。注意,在交谈时,必须保证口中没有食物。

在餐桌上,尽量不要剔牙,如果实在必要,要用手帕挡住嘴,再进行剔牙。

离席礼仪

离席时要在客人、长辈离开后再离开,若是去别人家做客,还应对主人表达感谢。

常识礼仪

茶七(茶水倒七分,防止烫手)、饭八(饭盛到八成,不宜过多)、酒满(酒要斟满,以示诚意)

以上只是最基本的常识,从这些可以看出古代的餐桌礼仪还是非常复杂的。

那么,在当下的餐桌上,怎样做才能显示出礼节教养呢?

现代最基本的餐桌礼仪

第一:嘴里有食物,不要说话,等食物完全咽下去,再与别人交谈。

第二:不要过度劝酒,其实在酒桌上,很多人都已经习惯了劝酒。但是这种不好的习惯被孩子看到,影响不好。

如果场合需要,劝酒的时候,要点到为止,不要用各种情感和身份做威压,逼迫别人喝酒。

第三:不要用筷子在菜盘中挑来拣去,这是非常没有素质的一种行为。在日常生活中,爸妈一定要约束好孩子,告诉他们这种行为是错的。

第四:突然离席,一般好友聚会的时候,真的有特殊情况要提前和朋友们报备,因为突然离席会影响朋友的心情,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第五:不要剩饭,在聚会的时候,碗里剩饭,会让人心里非常不舒服。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饭量,所以在吃饭的时候,就要尽量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而且,现在提倡环保、光盘。所以,爸爸妈妈要让孩子从小就养成不剩饭的好习惯。

爸爸妈妈们,孩子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对他们的未来有影响。一个有修养、有礼节、有风度的孩子,也是你们最想看到的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