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分修,七分养”,汽车的保养做好了,才能延长使用寿命。车主们在保养的时候一般着重于发动机这样的大零件,以及轮胎、润滑油的更换等,但是汽车防冻液通常容易被忽略掉。
我们通俗说的汽车防冻液其实原名应该叫做“汽车冷却液”,它的作用也并非只能防冻,还包括了防沸、防腐、热传导等等,当然汽车冷却液最重要的作用还是给发动机散热。所以如果汽车防冻液长期使用不更换的话,对汽车的伤害是很大的,特别是在冬天温度较低的时候。那么汽车防冻液需要多久换一次呢?我们该如何正确更换呢?
防冻液多久更换一次?
汽车防冻液更换分两种情况,当汽车使用不频繁,两年半左右的时间换一次就可以;当汽车运行距离比较长的话,在累积到4万公里的时候就要更换防冻液。如果超过了4万公里或者两年半的时间还未更换,很容易因为防冻液失效而导致发动机爆缸或者水箱撑爆的情况,这样一来后续维修的价格远远高于更换一次防冻液。
防冻液怎么选?
其实选择防冻液最根本的就是冰点、沸点与生产日期。特别要注意型号,一定要满足冰点要求,一般选择比最低气温再低10摄氏度的防冻液。
其次要注意防冻液的沸点,一般防冻液的沸点是108℃左右,但有的发动机温度可以到110℃,所以在选用防冻液的时候,应该选择沸点高一点的防冻液。
接着要看防冻液的生产日期,一般防冻液的保质期是两年,超过保质期的防冻液不会达到最好的效果,而且还有可能产生化学反应腐蚀冷却系统的情况。
颜色问题也是容易被车主所忽略的,其实防冻液的颜色与性能并无关系,防冻液本身是无色液体,不同颜色的防冻液主要是厂家加入的便于区分的染色剂,所以在更换防冻液的时候,首先要选择同一厂家、型号、颜色的防冻液,避免不同的防冻液进行混加会产生化学反应,产生的沉淀、气泡会造成橡胶密封圈的损坏、焊接处漏水等问题。
更换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定期检查防冻液
首先液面检查一般车主就可以自行完成,车辆熄火后,打开前机器盖,就会看到防冻液罐,液面高度在MAX和MIN之间就可以。
如果发现防冻液亏损,自己可以动手补充。添加防冻液时,一定要在冷车状态下,或者熄火后稍微等一会儿再打开机器盖,避免被烫伤。
冰点检查需要借助专业的检测设备,无法自己动手检查,最好去正规修理厂进行。
不可混加防冻液
市面上各种防冻液都有,很多车主觉得都是防冻液就混在一起加了,这是一种很危险的行为,因为不同种类防冻的成分和冰点都是不同的,一定要根据自己所需去选择适合的防冻液。
不可兑水
很多车主的防冻液不够了,临时加点水凑数,这样加入水之后防冻液的冰点会上升,不利于发挥防冻效果,最终会影响系统的冷却效果。
不可直接添加浓缩型防冻液
浓缩防冻液直接添加会导致防冻液变质,在使用浓缩型防冻液时要按照要求去进行稀释,不可以直接使用。
禁止直接接触皮肤
防冻液中的乙二醇带有腐蚀性,不可直接接触皮肤,同时还要避免滴撒在油漆面和橡胶制品上,如果不慎洒落要立即用清水冲洗以免被腐蚀。
以上就是对于汽车防冻液更换的相关要点介绍啦,所以各位车主对于防冻液千万不要大意,最好的办法就是平时多留意观察,及时补充防冻液或者更换防冻液,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爱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