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沙河生态长廊惊艳亮相

11月6日上午,大沙河生态长廊正式对外开放。 碧波粼粼,树影婆娑,花草相映,候鸟成群,秋日清晨的大沙

11月6日上午,大沙河生态长廊正式对外开放。

碧波粼粼,树影婆娑,花草相映,候鸟成群,秋日清晨的大沙河畔风光迤逦,岸边健步奔跑的人群与河道内竞相追逐的龙舟,为这份属于大自然的情趣增添了几分活力与人文气息,11月6日上午,大沙河生态长廊正式对外开放,这条流淌着南山记忆的“母亲河”迎来了“焕新”后的首次亮相,一幅由自然风光、人文色彩与城区活力共同构成的生态文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匠心打造生态标杆

“母亲河”迎来焕新

“大沙河,我们的母亲河。源于羊台山,流入深圳湾……大沙河美景如画,我于其中,注意一言一行,争当美景中的美景。”大沙河生态长廊的开放仪式上,深圳市环境保护宣教信息中心“自然教育特聘教师”孟祥伟带领义工、文明市民、中小学生代表们上台宣誓,道出了南山百姓的心声。

发源于羊台山的大沙河,干流长13.7公里,流经长岭陂村、福光村、塘朗村、平山村等村落,流域面积92.99平方千米,是贯穿南山全境的唯一一条大河,被南山人亲切称呼为“母亲河”,其途经桃源、西丽、粤海、沙河4个街道,长廊串联起西丽湖、大学城、高新区、深圳湾等区域创新高地,其上游规划近60平方公里的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正是南山致力打造的大湾区“智核”,毫无疑问,这里也是如今的深圳,乃至于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最具创新活力的区域。

多年来,伴随城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及人口增加,大沙河接纳的污染负荷远远超过其自净能力,致使污染程度急剧增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几年深圳市各级部门大力治理河流污染,成效明显。随着大沙河的水质逐渐改善,如何提升河流景观,让百姓更加近水、亲水,成为了河流污染进一步治理的着力点,大沙河生态长廊也在大众的呼声中应运而生。

作为深圳的重点民生工程,2018年1月大沙河生态长廊景观项目开工建设,全线分为6个标段进行建设,其中2公里长的第一标段于2018年9月8日建成并向社会开放,其余5个标段总长约11.7公里,于2018年12月全面启动建设,全线于今年国庆期间基本建成贯通,并向市民试开放。

这条13.7公里的生态廊道以深圳的历史、文化以及城市特质为灵感,由北向南沿河而建,在高楼林立、钢筋水泥的城市中央织就一条完整的“绿色项链”,在景观提升方面,通过对现有的河道两岸绿化、构筑物及设施进行品质提升,贯通两岸自行车道及漫步道,打造用于体验及享受景观的灵活公共空间,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景观,令其重焕动感与活力,将河流重新带回城市及人们的生活记忆之中,同时,也为城区高质量发展筑牢一道生态安全屏障。

打造优质生态景观

为民生谋求福祉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而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成后的大沙河生态长廊通山达海,风景宜人,连通深圳湾滨海休闲带、深圳人才公园,成为深圳最美的景观河、最大的滨水慢行系统。

漫步廊道之内,除了高颜值生态景观给人带来的直观视觉冲击,以人为本服务理念更让人眼前一亮。园区内不仅设置了健康跑道、自行车道、密林栈道、观景平台、儿童游乐区、自然教室等主要景点及设施,还配套设置了直饮水机、WIFI、卫生间(含母婴室及第三卫生间)、广播系统以及智能电子显示天气情况的标识牌等便民利民服务设施,可以预见一个集休闲娱乐、运动健身、观光游览多功能于一身的“网红打卡胜地”即将诞生。

“去年大沙河生态长廊示范段开放的时候就让人眼前一亮,也让周围的老百姓对整个长廊的建成更加有期待,今天特意前来,果然没有失望,特别是廊道上游的设计让人眼前一亮,真正地把人和景观融为一体,将感官体验与设计感很好地结合,给人移步入景的体验感。”市民代表张先生表示。

按照上、中、下游河道特点、地形空间,大沙河生态长廊分别定位为学院之道、城市森林、活力水岸。上游,从长岭陂至丽山路,河道景观注重与两侧校区建设的融合,设置有学院赛艇练习区、水上湿地花园、阅读花园、河畔剧场、嬉游草坪、研理平台等节点,营造出特有的文化氛围。中游,从丽山路至深南大道,该段两岸腹地较宽,周边多为居民区,且沿途有大冲公园、大沙河公园、塘朗山、九祥岭湿地公园、西丽水库等重要生态型绿地节点,为了在城市腹地中营造一片生态、自然的绿色森林,实现山景与河景的融合统一,廊道在规划阶段就确定了与周边绿地实现无缝串联的目标。廊道的下游从深南大道至入海口,周边大部分为商业办公区域,人流量较大,利用宽阔的水域打造了水上赛艇、龙舟赛事等水上活动区,不久前,首届深圳南山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皮划艇公开赛也在此鸣锣开赛,也将大沙河这张属于南山的生态名片推上了国际舞台。

创新运营管理模式

攻坚克难递交完美生态答卷

近年来,南山区持续推进公园之区建设,全区公园总数达136个,从深圳湾滨海休闲带西段、深圳人才公园,到大沙河生态长廊,一带一园一廊互联互通、珠联璧合,构成一幅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滨海风景画,展现出山水相依、水城共融的城市特质与魅力。

“这是一项南山人民翘首以盼的民生工程,这是一张必须完成好的‘答卷’。”今年8月20日,大沙河生态长廊项目建成倒计时进入30天,南山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局长张玉庆在誓师会上强调。

建设跨度长、作业面广、涉及部门多的情况给大沙河生态长廊的建设带来了挑战。为了项目的高标准高质量如期建成,南山区集合各方智慧,凝聚各方力量,市、区多级领导多次到现场调研指导,以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项目推进过程中,指挥部更逐一上门走访每家单位,积极协调推进问题解决,为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排除各种干扰因素。

大沙河生态长廊项目建设指挥部2017年12月在大沙河畔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陈晖鹏坦言,当从区委区政府手上领下任务令起,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攻坚战就打响了。去年12月18日,大沙河生态长廊全段全面开工,在指挥部的带领下,南山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建设施工单位等攻坚克难,抓抢工期进度,战高温酷暑,抗台风暴雨。

“高峰时期,全线标段一天有近2000人、约百台机械设备同时作业。”指挥部成员吴伟胜表示,项目施工期间,工作人员发扬不怕吃苦的工作精神,倒排工期,加班加点,齐心协力快速推进强化工作落实。

“找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正如南山区委书记王强所言,南山区致力创新大沙河生态长廊运营管理模式,以一流的管理水平运营好公园内各类服务设施,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确保辖区居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能够提升。未来的南山,将处处是景、步步入画,随着城区生态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提升,百姓生活必然将更加幸福美好。

毫无疑问,秉承“生态优先”的原则,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打造的大沙河生态长廊已成为“都市型”河流生态营造和景观提升的标杆项目。

未来的南山,还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在实施“科技创新+总部经济”双轮驱动经济发展战略的同时,全力攻坚污染防治,以更严的管理机制、监管力度打造美好生态环境,以更优的生态环境产品集聚创新智力资源,以更低的资源能源消耗支撑持续高质发展,以更高的绿色发展动能汇聚民生福利,为深圳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贡献基层力量。

统筹/陈紫嫣

文/陈紫嫣 余梦琪 图/陈紫嫣

制版/向丽宇 余加明 陈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