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根”断“穷根”

近日,一条名为“云南一扶贫工作者‘骂’贫困户”的内容在自媒体和朋友圈刷屏看过视频后认为,说“骂”有点过了,这位扶贫工作者其实是在教育贫困户,她虽然情绪激动,却说出了一些实在的道理。 大家都是经过苦日子的人,以前吃不饱、穿不暖。现在政策越来越好,国家退耕还林还给补贴,老了有养老保险、病了有医疗保险、日子过不下去了还有低保,盖房子了给你们补助,你们想一想,还有什么理由不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幸福不是靠张嘴要来的,不是伸手要来的,不在家中翘着脚等来的。(10月28日澎湃新闻网)

视频中,扶贫工作者虽然情绪激动,但句句在理,实实在在反映了工作者想帮助贫苦群众摆脱贫困的真诚、期望,反映了基层扶贫工作者的苦处、难处。近年来,党和国家加大扶贫力度,重点解决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役,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对于扶贫工作,政府在政策、资金加大支持,选派大量扶贫工作者深入基层一线,立志打赢脱贫攻坚战,取得了重大成效,但也逐渐暴露一些问题, 有些贫困户不思进取,缺乏脱贫志气,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自力更生精神。

就如云南这位扶贫工作者面临的难处,这种现象应该不是个例,贫困户存在“病根”“穷根”,产生的原因在于:一自立意识薄弱、依赖心理过重,不愿自食其力,把希望寄托在他人、政府身上,拿来主义,把政府的扶助认为是理所应当的,“等、靠、要”。二扶贫政策单一,单纯物质救助,有些地区扶贫政策单一,仅仅单纯物质救助,引发贫困户依赖性,甚至为了急于完成任务,过度形式化,治标不治,没有效调动群众积极性。三致富途径匮乏,尤其在扶贫智慧上匮乏,有些地区先天自然条件差,各项基础落后,群众文化和技能水平不高,长期处于落后生活水平,群众缺乏信心、缺乏致富途经、缺乏技术能力等,导致存在得过且过心理,较难找到较好的致富途径。

要结决以上问题,政府除了在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更要激发贫困户的脱贫志气,弘扬中华民族勤劳致富传统美德,发挥群众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一扶志气,通过教育、典型事例等改造落后贫困户思想观念,激发贫困户奋进志气,变贫困群众“要我富”为“我要富”,真正引导贫困群众想脱贫。二送政策,深入讲解、落实党和国家脱贫攻坚政策,加强多方面政策支持力度,各部门形成合力,真正扶助贫困群众能脱贫。三寻出路,结合地方实际,送教育、送技术,加强技能培训,发展地方特色产业,积极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把扶贫同扶志、扶智慧结合,真正教导贫困群众会脱贫。

“伪科学”速成“神童”值得深思

近期全国各地出现名目繁多的“神童”培训班,宣称“量子波动速读”“蒙眼翻书穿针”“一分钟阅读上万字”,打着高科技旗号贩卖伪科学。记者调查发现,除了在深圳,北京、广州、杭州、济南、驻马店等地都有类似机构,有的称“量子波动速读”,有的称“全脑开发”,违反基本常识和教育规律,不光骗钱而且害人,堪称又“黑”又“恶”。(10月31日澎湃新闻网)

最近,“量子波动速读”着实火了一把,自称可通过“调整脑电波”,进行“全脑潜能开发”,培养出的“速读达人”每分钟可阅读上万字,卖弄科学,伪装高端、神秘,其实漏洞百出,荒谬可笑。巨额加盟费、培训费,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遍地开花,门槛极低,对培训教师资质和教育经验没有任何要求,家长们却依然热情高涨、情有独钟、乐此不疲,仿佛找到一条“神童”速成捷径,培训机构被查后,却依然大行其肆,相关部门监管缺失。家长、相关部门、社会共同努力,

“量子波动速读”“蒙眼翻书穿针”等“伪科学”广受追捧,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名校资源紧缺,引发家长集体焦虑,分数依然是衡量学生的主要评价依据,教育资源紧缺和不平衡,现实升学压力,尤其是名校资源紧缺,上名校难,部分家长急功近利,病急乱投医,盲目性参加教育培训。二家长的“神童情节”,期盼孩子更优秀,期盼自家出贵子,家长习惯性对孩子寄予厚望,甚至攀比,极易误入歧途。三相关部门监管的缺失, 审查关口不严,门槛极低,跟踪监管不力。四资本假借教育题材在背后推波助澜,教育培训成本低,收益丰厚,资金流动快,吸引大量热钱流入,助推不良风气。

对此,一相关部门要加强监控,设高门槛,抓好“入口关”,严格管理,跟踪教育培训过程,严厉打击教育“黑”培训机构,严格控制资本对教育培训的活动。二家长们梳理正确的教育观,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促进孩子正常成长,孩子的教育没有捷径,教育是一个“慢”过程,是深入心灵的过程,保持平和心态,更多用爱关爱孩子健康成长。三加大科学知识普及,提升整个社会科学知识水平,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增强人们辨伪能力,形成崇尚科学的氛围。(郭彦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