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清朝来说,列强只是要钱,要割地,要开埠,要特权,并不是真的要命,所以是可以谈价钱的。太平天国就不同了,太平天国是来要命的,只能是你死我活。
对于这一点,清朝无论是道光皇帝还是慈禧太后,都非常清楚。所以,清朝的态度也完全不同,对洋人可以妥协让步,可以要钱给钱,要地给地,可以签城下之盟,但是对太平天国必须下死手,坚决剿灭,斩草除根,不留死角。
在清朝君臣眼里,他们其实只是暂时统治中国的外来者,所以内心对中原汉人始终内心是不信任的,也很恐惧。清朝始终认为,自己不可能千秋万代,总有一天混不下去,是要回到关外去的。所以,清朝才始终坚持禁止汉人向东北和内蒙移民垦荒,进行开发。
而且,汉人的这种抗争从清朝入关之后,就一直不绝如缕,而且经常是表面上看风平浪静,底下却暗流涌动。从康熙时期的朱三太子,到乾隆时期的白莲教,再到太平天国起义,在清朝眼里,都是汉人对满人统治的反抗。
慈禧太后说过一句名言,宁与外人,不予家奴。什么意思呢?就是清朝如果非要亡国,宁可把中国交给外国人,也不能交给家奴,这里的家奴说的就是汉人。清朝在根子上始终是把中原汉人当成自己通过战争征服的奴隶,而不是真正的把自己当成民之父母。这和历代汉人王朝始终把自己视为民之父母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清朝从鸦片战争开始,就开始算账,发现打仗不如签合约划算,那就签合约。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洋人要羊毛,无非就是多从老百姓身上再多搜刮一些就是了,毕竟羊还是自己的。但是太平天国起义就不一样了,这是羊要造反,那就不能容忍了。
清朝把什么人当成自己人呢?其实就是蒙古人和满人。现在很多人经常说明朝灭亡,就是因为明朝的宗室造成的财政负担实在是太重了,拖垮了明朝。清朝其实也一样,而且清朝不只是用财政供养宗室,而且用财政供养整个满族的男女老幼,以及蒙古的王公贵族。
明朝把宗室分遣到各地进行镇守,清朝也是一样的。清朝并没有把满族人都聚集在一起,而是分散配置在全国各地的军事和战略要点上,并且在各地普遍修筑满城,和汉人分开居住和生活。比如成都的宽窄巷子,就是清朝满人居住的地方,和成都其它城区是隔离开的。
哪怕是清朝到了鸦片战争之后,财政越来越紧张,满族人口已经很多了,清朝也从没想过动一动满族和蒙古的这种特权,仍然坚持继续供养着。哪怕是在所有战争中,满蒙八旗兵已经完全腐化堕落得不能用了,也还是坚持供养着。
那么清朝供养着这些人干什么用呢?辛亥革命的时候,清朝的第一反应就是先调发在各地镇守的满蒙壮丁充军,组成军队,去镇压当地的武装起义。因为在清朝眼里,这是自己人,是最信得过,最靠得住的。只不过,当朝廷下令调发的时候才发现,八旗兵早已经不复祖先往昔的勇武了,只会提笼架鸟看戏斗蛐蛐。
所以,清朝被推翻之后,溥仪最恨的就是袁世凯,而为了清朝复国,什么都可以,哪怕是给日本人当傀儡,也在所不惜。在这种心态背后,就是溥仪为代表的满清皇室始终并没有真正的把自己当成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是把自己当成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