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配不上演技,《小丑》只能算半部神作

这个“双11”,剁手党迎来了买买买的狂潮,中国影迷也等到了期盼已久的年度神作——《小丑》。

原因无他,《小丑》既叫好又叫座,这是吸引人的关键。

论口碑,在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小丑》一战成名,拿下金狮奖。在权威电影数据库IMDb中,《小丑》一度以8.8的评分杀进了前十名。

随着打分人数的增多,《小丑》目前在IMDb评分为8.7,排在第16位

论票房,自从登陆院线起,《小丑》就开始刷新纪录。在北美市场,上映三天进账9350万美元,远高于市场预期。在全球其他市场《小丑》也一路高歌猛进,其目前全球票房已接近10亿美元大关。

不断传来的捷报让中国影迷对《小丑》的期待层层加码,这种狂热伴随着昨天电影资源的流出得以释放。不过显露真容的《小丑》在影迷中的口碑却并非一致好评,还有很多关于电影过誉的抨击。

小丑之后,又见小丑

希斯·莱杰之后再无小丑。

在所有涉及小丑的电影中,希斯·莱杰在《蝙蝠侠:黑暗骑士》中的表演是最精彩的。小丑的癫狂和邪恶,小丑的魅力与气质,在希斯·莱杰的举手投足间,深深地烙在了影迷们心中,此后虽有杰瑞德·莱托在《自杀小队》中出演小丑一角,不乏亮点,然而希斯·莱杰珠玉在前,杰瑞德·莱托终究是难以望其项背。

希斯·莱杰版的小丑

这一切,伴随着华金·菲尼克斯版的小丑成为了历史,可以说小丑这个角色后继有人了。

忘掉诺兰在《蝙蝠侠:黑暗骑士》关于小丑的设定吧,在《小丑》里,他只是一个可怜的人。亚瑟·佛莱克(华金·菲尼克斯 饰)因为患有神经系统的疾病,时常发出不合时宜的笑声。他立志成为一名喜剧演员,在工作期间扮成小丑,可是因为身体问题却无法获得观众认可。

在被失业、垃圾和犯罪包围的哥谭市里,亚瑟·佛莱克的希望逐一破灭,不论是他的身份、事业、还是爱情。

华金·菲尼克斯演活了一个逐渐被生活扼杀希望的中年人,他也曾心怀歉意地携带小卡片,向被他打扰的人解释自己发笑的缘由,也曾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梦想。但是没人在意他的想法,也没有人关心他的状态,自生自灭的小丑,最终引爆了自己内心深处的仇恨。

华金·菲尼克斯每次撕心裂肺的笑容,都给人一种内心的撕扯感,他笑得越灿烂,观众就越想哭。他的笑容里蕴含着深切的悲凉,而无法控制的笑声,更像是他无法控制的人生,匆匆忙忙的同时又跌跌撞撞。

小丑的手舞足蹈令人印象深刻,那种癫狂,带着深深的绝望和寂寞。与其说这是一个超级反派,倒不如说是一个被社会逼上绝路而决意报复的可怜人。单以表演而论,华金·菲尼克斯版的小丑足以和希斯·莱杰的版本分庭抗礼。

缺乏穿透力的平庸故事

《小丑》的故事很精巧,但是缺乏穿透力。

这是一个讲述小丑起源的故事,当掉入化学池成为过去式,“吃人”的社会制度又成了进行时。控诉为富不仁的虚伪大亨,蔑视玩弄话术的投机政客让《小丑》带有强烈的现实批判色彩。

总体上这是一个社会边缘人物最后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当希望一一破灭,最后只能坠入虚无,成为制度的反抗者。与其说《小丑》是一部漫改电影,不如说它更像是一部有着极强现实指涉的电影。

当城市陷入骚乱,看起来似乎小丑被暴徒供上了神坛,可实际上小丑同样只是一个宣泄的出口而已,他像极了那只飞在风口上的猪。伟大的角色之所以伟大,在于它的独一无二,在于它的不可替代性,可煽动骚乱的角色,不一定非小丑不可。

哥谭是一座烂透了的城市,只需要一个外力来推动它走向深渊,小丑只是点燃火药桶的火星,而不是能够炸碎整座城市的炸弹。在小丑的故事里,观众能够看到他的变化,能够感知他的情感(这主要归功于华金·菲尼克斯的演技),唯独看不到他的无可替代。

不过在配乐的烘托、演员演技的吸引之下,观众很容易沉浸在那种氛围里随着小丑一起癫狂,就如同那些电影里的暴徒一般兴奋。可是当影片结束之后再回味的时候,就会发现哥谭这座城市骚乱起得莫名其妙,仿佛到处充满了陈胜吴广,只要有人登高一呼就可以揭竿而起。

小丑过于轻易地煽动起一场骚乱使得情节本身显得虚假,而指出问题后给出的解答又过于儿戏。

当一切矛头指向制度的时候,砸烂它就成了一种必然的选择,《小丑》指出了问题所在,却给出了一种似是而非的解决方案,要知道无节制的暴力和它所反对的事物,本就是一体两面。集体的狂欢看起来很热闹,但也只会产生更多的小丑而已。

最为讽刺的一点,就是小丑尚未“黑化”之前,曾在街头被一群暴徒欺辱,可在他杀死社会精英,发出自己的声音之后,小丑又成为了暴徒们所信奉的精神领袖。小丑的复仇之刃到底应该砍在哪里,实在让人有些困惑。

华金·菲尼克斯的精彩表演,需要同样精彩的故事才能相得益彰,过于贴近现实的故事,消解了小丑身上那种漫画化的独特魅力。

小丑这个人物很打动人,但《小丑》这部电影只能算半部神作。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