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和神灯”、“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航海家辛巴达的故事”这些《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已经在中国广为人知了,但有一些故事就不那么被人们所熟悉了,如“脚夫和巴格达三个女人的故事”。下面,就让我们随着周老的刻刀去领略那充满异国情调的故事吧。
《脚夫和胡实卡谢姑娘》 12cm×13cm 2015
脚夫在市场等生意,一个头戴面纱、身着细纱衫、腰结飘带、脚穿绣花鞋的妙龄女郎,姗姗来到他面前,看了他一眼,用甜美、清脆的声音说:“带着篮子跟我来吧。”脚夫随着这个叫胡实卡谢姑娘的带领,买了各种水果和鲜花,来到三个女人的豪宅……——周东申
《脚夫和胡实卡谢姑娘》局部一
该作品题材取自古代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之“脚夫和巴格达三个女人的故事”,讲述了一名阿拉伯集市上的脚夫碰到妙龄女郎胡实卡谢,帮其搬运物品,并随其去往三个女人的豪宅路上发生的故事。周东申先生截取脚夫头顶篮子及水果,紧随胡实卡谢姑娘走在集市上的瞬间画面,进行细致刻画。周老通过区别于文字叙事的图像叙事,利用“文—图”之间的互文性,实现了用图像对这一故事的叙述。
《脚夫和胡实卡谢姑娘》 局部二
画面中人物的衣着、装束、动作等皆根据故事集原文而来,这些文本所构成的语象,是周老创作该作品的依据。如原文一开始提到脚夫时介绍说:他每天提着篮子来到市场上等生意。因此,周老刻画了三位在路边卖水果的妇女,以及一位手拄拐棍、肩抗小猴子的老者,从而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环境。原文对胡实卡谢的外貌、装束和打扮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忽然一个身材苗条的女郎走过来,这个女郎戴着黑丝面纱,身穿一件细纱裙,腰间还结着一根飘带,这更显出她那苗条的身材。周老用具象的手法塑造了胡实卡谢的形象,她身材苗条,用黑丝面纱蒙面,身穿细纱裙,腰间的飘带随风飞扬,犹如天仙一般。原文对于脚夫形象的描写着墨不多,周老通过综合多处文本,具象地刻画了阿拉伯男人样貌的他,以及他顶在头上的篮子中的苹果、梨子、柠檬、橙子等水果,来体现故事发展的进度:胡实卡谢已买完水果,正跟脚夫说带着东西跟她走。因此,胡实卡谢走在脚夫的前面,并且她把头朝向左侧,双眼向后瞥,右手做出“跟我来”的手势。至此,画稿中的图像已经完成对文本语象的转化。
《脚夫和胡实卡谢姑娘》 局部三
动静对比的表现手法是此幅作品的一大亮点。如胡实卡谢和脚夫都是走路的动态,路旁的妇女、老者甚至小猴子也都各有各的动态,绝不是木然地蹲或站在那儿。从而,巧妙地打破了画面的平静,表达了脚夫欢快的心情,深化了故事的内容。为了表现画面空间,拉开前后之间的空间距离,周老将前景中的胡实卡谢和脚夫二人的形象刻画得非常高大,有一种顶天立地的感觉;而路旁的三位卖水果的夫人,以及拄着拐棍的老者,则是或蹲或弯腰,整个人物形象也被缩小成胡实卡谢或脚夫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这是一种近大远小的焦点透视处理手法,小猴子处在的位置是观者的视觉中心。但是,整个画面又不完全是按照透视法来构图或安排人物,周老还运用了戏剧或舞台的表现手法,将胡实卡谢和脚夫的形象拉到近前,好似是立于舞台之上的表演。这是周老的独创之处,也是艺术作品的魅力所在。
《脚夫和胡实卡谢姑娘》 局部四
该作品中的黑白灰和线条颇具特色,具有中西融合的风格,是“周氏版风”的重要体现之处。周老擅长使用黑白二色的对比来凸显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还使用了细密的线条进行人物服饰等细节处理,这些线条随着人体动势而变化,既概括写实,又富有动感、韵律感和装饰性。画面留白颇多,给观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周老的这件作品代入感很强,令人如身临其境。——云沙西河
《脚夫和胡实卡谢姑娘》 局部五
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千零一夜》中不知多少个故事被我们遗忘。我们不记得胡实卡谢这个美丽的姑娘出自哪个篇章;辛巴达勾起的“航海梦”早就被抛之脑后;谈到阿里巴巴我们首先想到的也不再是四十大盗,而是淘宝……
贪婪的欲望在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会体现的,而舍一份贪婪,少一分烦恼,多一分自在和安乐,又何乐而不为呢。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这就是我们在故事中所学到的,也是周老在版画中所要展现给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