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军的坦克科技树里,曾经分为巡洋坦克和步兵坦克。这些坦克大多华而不实,但也都颇有亮点。其中十字军式坦克就让人眼前一亮,因为它曾经是北非飙车速度最快的坦克。一度跑出过时速64公里的时速。这种巡洋坦克,到底有何等奥妙?竟然能成为北非速度最快的坦克?
一、盟约者坦克
如果要说十字军的话,我们就得把故事从他的同时期产物,盟约者坦克说起。在1936年,英国军事代表团在参观了苏联装甲部队的演习后,对苏联的BT快速坦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关于这次演习的资料太少,笔者没有查到,无法确定当时英国人们看到的额,到底是BT-7还是BT-5。但可以确认的是,英国人看到这些有履带跑得快,没有履带跑得更快的BT坦克时,眼睛都快看直了。
这种跑的快的绝活,其秘密就是大名鼎鼎的克里斯蒂悬挂。所谓克里斯蒂悬挂,就是指一种拥有大直径负重轮,使用螺旋弹簧的独立式悬挂装置。它的发明是来自美国的工程师约翰·沃利斯·克里斯蒂,此人是汽车前置驱动的先行者。对于竞速有着狂热爱好的克里斯蒂,发明了这种特殊的悬挂装置。克里斯蒂悬挂均是由前后两个互相连接的圆柱形螺旋弹簧构成。位于前方的为可调式水平螺旋弹簧,后方的则是垂直螺旋弹簧,这种设计有更长的避震行程,可强化越野性能。
相比于苏联人的坦克飙车,英国人也同样爱好于飙车事业。毕竟他们都把坦克划分除了巡洋坦克,所谓巡洋坦克,就是指坦克装甲薄弱,但拥有较强的反坦克火力,且机动性强的坦克。这些坦克普遍被用于机动作战,对敌人实施高速攻击,并着重于反坦克作战。显然,对于这种轻巧高速的克里斯蒂悬挂,英国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们便找到克约翰·沃利斯·克里斯蒂,也购买了克里斯蒂悬挂,并希望能开发出属于他们自己的新型巡洋坦克。
而英国人此时开发出来的就是A13 MK.Ⅴ巡洋坦克,也就是盟约者巡洋坦克。按照军方的要求,新的巡洋坦克必须有30毫米厚的装甲,一门QF2磅反坦克炮,一挺机枪,使用克里斯蒂悬挂等。其中30毫米厚的装甲和克里斯蒂悬挂是必备。在这种技术要求下,盟约者坦克被开发了出来。不过很不幸的是,这些坦克从没有上过战场。因为第一辆盟约者坦克下线时,敦刻尔克撤退已经开始,而被生产出来的盟约者虽然交付部队,但却仅仅是留在国内,因此盟约者未能上过战场。
二、十字军坦克
不过虽然盟约者从没走上过战场,但是A13系列的另一产物,A13 MK.Ⅵ坦克却成功走上了战场。通常来说人们都认为它是盟约者的改进型,毕竟两者在外貌上相仿。但实际上,A13 MK.Ⅵ和盟约者坦克是同一时期开发的,且开发者都是英国纳菲尔德公司开发。所以才有了误解,误认为该坦克是盟约者坦克的改进型。但实际上该坦克在样车测试通过后,被赋予了独立的编号A15,并被命名为十字军巡洋坦克。
十字军坦克开发的目标是寄望于开发一种较为重型的巡洋坦克,用来增强坦克的防护力。所以说十字军坦克的重量要比盟约者重不少,战斗全重为19.3吨上下,因为十字军分为三个型号,所以说各型号的装甲最厚处不一致,Ⅰ型为40毫米,Ⅱ型为49毫米,Ⅲ型为51毫米,但最薄弱处却都只有7毫米。而且十字军巡洋坦克的车体和炮塔都是铆接结构,且炮塔为上下截棱台式。虽然这让炮塔在座圈直径不大的先决条件下,有较大的炮塔空间,但是随之而来的隐患问题,也是十分巨大的。
而火力上,十字军巡洋坦克也不是多么优秀,Ⅰ型和Ⅱ型的主炮和盟约者没有任何区别,都是QF2磅炮,口径为40毫米。而Ⅲ型则略有提升,使用了6磅炮,口径为57毫米。另外,英军还有一种支援用的,装备QF3英寸(76毫米)榴弹炮的变种,这种被称为十字军 CS型的巡洋坦克,并非是为了对抗坦克存在,而是为了支援步兵。
而Ⅰ型原本是拥有两挺贝莎机枪的,其中一挺为并列机枪,而另一挺则放在了炮塔左前方的小型机枪塔上。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防空型的变种。防空型分为两种,一种为使用开顶式炮塔,配备一门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并且配备有自动装弹机。另一种则是采用封闭式炮塔式设计,配备双联装厄利孔20毫米机炮和一挺维克斯机枪,防御力较好。
而其动力装置则是“纳菲尔德—自由”型直列12缸水冷汽油机,最大功率340马力。这种发动机原本是一种在一战中运用的航空发动机的改进型,故障率较高。经过改进后,才能正常使用。悬挂装置则是克里斯蒂悬挂,每侧5个大直径负重轮。这给十字军巡洋坦克带来了非常澎湃的机动性,在北非战场上它们可以跑出每小时43.2公里的高速。当然,这还远远不是它的极限。
三、实战的十字军
十字军巡洋坦克的服役十分仓促,因为它颇有一种赶工的感觉。这是因为在法国战役后,英国丢失了自己绝大多数的坦克,其本土仅剩下两百辆坦克。考虑德军在英吉利海峡对岸虎视眈眈,意大利也在中东和北非蠢蠢欲动的情况,英国只能抓紧一切机会生产坦克。而当1941年,英国在北非被德国名将埃尔温·隆美尔率领的德意联军打的节节败退时,北非英军就更加需要坦克了。十字军巡洋坦克,就是在这么一种情况下,被供应给了北非的英军。
但是在1941年6月份的战斧行动中,这些十字军坦克给了英军意想不到的惊喜。虽然它的防御并是很好,火力也不是很优秀,但是它的机动性实在是让英军叹为观止。英军坦克兵发现了自己的坦克上有速度限制器,遂胆大包天的将其打开。这样的直接结果就是,十字军坦克突破了自己的标准时速,速度飙升至每小时64公里。这种高速度是德军坦克望尘莫及的,往往只能看着英军坦克手在沙漠里四处飙车,在他们的战线上横冲直撞,一股北非最速的味道。
当然了,这次行动也暴露了它许多问题,比如说QF2磅炮的火力过于薄弱,很难伤害德军的四号坦克,对付三号坦克往往都十分勉强。而且其受限于火炮性能和炮弹问题,发射的40毫米穿甲弹在精度和射程上都有严重问题,想要在远距离上伤害对方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也是十字军坦克一股子飙车党的原因,目的就是为了以高速切入德军的坦克阵列中,近距离击毁德军坦克。
而英军的坦克的炮塔设计也在这个时候成了一个大问题,上下截棱台式在增大了炮塔内部空间的同时,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窝弹区。所谓窝弹区,就是坦克的车体与炮塔在结合过程中,通过滚珠轴承连接车体与炮塔圈时而产生的的结合部缝隙。然而十字军巡洋坦克本身的炮塔结构太过特殊,所以这个窝弹区就大的出奇,结果就是给坦克带来了毁灭性的后果。
至于十字军Ⅰ型上原本装在坦克左侧的机枪塔,则干脆被英军拆掉了。因为他们发现这个机枪塔没有任何作用,反而压缩了车内空间,还留下了薄弱之处。于是英军很直接的就把这个机枪塔拆了下去,腾出了更多空间来装弹药和物资。
而早期十字军Ⅰ型的装甲也太过薄弱,对付这些来自英国的高速飙车狂徒,德军的普遍反应就是用隐蔽起来的反坦克炮对准这些飙车狂徒挨个点名。而坦克的铆接装架结构这个时候就成了大问题,基本上是一打就散的。于是在被德军隐藏起来的高射炮,尤其是88毫米高射炮的轰击下,十字军坦克纷纷变成了冒着烟的废铁。
此外,整个坦克的可靠性十分差劲,比如说在刚刚接受到十字军Ⅰ型坦克时,英军发现这些坦克不仅因为运输过程中的粗心,造成了坦克受潮生锈,而且坦克普遍没有经过沙漠作战的改装,于是还要给它们加装过滤网和改为沙漠迷彩。而在十字军Ⅰ型坦克本身也故障频发,试车时就发现了47处故障不说,齿轮箱平均每行驶超过70英里就得更换一次机油,每行驶超过100里就得进行一次大修,刹车平均行驶超过130里就会出故障。
而且因为它是水冷式发动机,所以你还得随时准备它加水,否则它们就会因为引擎过热而故障。但问题在于英军的铁桶在焊点上有问题,极其容易泄露,经常会出现需要用水时发现携带的铁桶里的水已经流光了。因为这些大大小小的问题,被敌人缴获的十字军坦克比被敌人摧毁的还多。无奈之下,北非英军只能给英国本土发报,要求对十字军坦克作出修改,否则将无力再战。
结语
英国本土收到北非英军的电报后,立刻对坦克做出的修改。除去一些不可能修改的设计上的天生缺陷外,其余的能修改则修改,于是才有了后来的十字军Ⅱ型和Ⅲ型。在整个北非战役期间,这些十字军坦克都担任了英国装甲部队的主力,在北非战役后,十字军坦克被性能更好的M4中型坦克、克伦威尔坦克所取代,十字军坦克大多退下火线,剩余的改变成自走防空炮和火炮牵引用途。
参考文献:《陆战雄狮:二战坦克风云录》
《坦克战》
《 二战坦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