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832字,推荐阅读时间8分钟
文 | 月落乌堤
二十年前,『大哥大』之于大众是高高在上的奢侈品。一簇平淡生活里的科技之火。
十年前,智能手机开始进入消费市场。她的普及背后,是无数优胜劣汰的故事。
今天,智能手机是身体,生活,生命的一部分。它是手的延伸,也是脑的坐骑。
未来,手机还会怎样发展?我们不能预测,但我们可以构想。
今天的『果』,是昨日的『因』。
科技不仅是当下或者历史——某种程度上,它也是我们观察世界的方式。
这里是『无忌之谈』。科技有料,请你上座。
1997年11月14日——也就是22年前的今天,长虹登上了《中国电子报》当天的头版,长虹变频空调将批量上市,年内将完成4万台各型空调机的市场投放任务,这是国内国产变频空调首次大规模投放市场,之后中国国产空调品牌迅速崛起,拉开了空调国产化的进程。
也是在这一天的报纸上,中国科技行业崛起的新星——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中国电子报》上,也刊登了广告。
这是一则关于“GSM900”制式网络的广告,广告内容简短有力,直击核心以及痛点:
“中国人有了自己的GSM”
这句广告语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
一是GSM制式网络;二是GSM网络制式的900频段部分;三是中国人自己的。
01
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System forMobile Communications),即GSM,又称泛欧数字式移动电话系统,是由欧盟下属组织ETSI制订的一个数字移动通信标准。
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 (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ETSI)是由欧共体委员会1988年批准建立的一个非营利性的电信标准化组织,因此,该系统又被称之为欧洲标准。
与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不同的是,GSM为代表的2G移动通信系统采用了信令和语音信道都是数字信号而非模拟信号,运用了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缩写:TDMA)技术,这是一种为实现共享传输介质(一般是无线电领域)或者网络的通信技术。它允许多个用户在不同的时间片(时隙)来使用相同的频率。
上世纪90年代中期,GSM开始大规模在欧洲覆盖。直到今天,GSM制式网络依旧是全球最大规模的无线通信系统网络,有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以及10亿以上人正在使用GSM电话。GSM制式网络覆盖范围,使得在移动电话运营商之间签署相应的"漫游协定"后,用户就可以依赖一步手机而做到全球漫游,因此,GSM制式手机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全球通”。
GSM通信原理
在GSM制式的网络中,GSM900MHz频段是使用最为广泛的频段,欧洲、中东、非洲、大洋洲以及亚洲的大部分区域以及南美洲和中美洲部分国家,均采用了以该频段为主的网络标准来搭建GSM网络以完成覆盖。
是的,这里并没有北美洲,因为他们采用的是美标CDMA制式标准。GSM900使用890–915MHz从装置向基站发送信息(上行),使用935–960MHz接收信息(下行),其提供124个无线频道(频道号1-124),每个频道占用200kHz。双工间隔是45MHz,100kHz的保护带宽被置于频段的两端,这也更好的做到了用户可以分时共享媒体的服务。
而中国的GSM网络,则是全球最大的单一GSM网络,其运营商是中国移动及中国联通,在2018年1月开始,中国联通逐渐清退2G的GSM网络频率占有,逐步向3G、4G迁移;中国移动则逐步清退3G网络,保留2G网络覆盖并向4G迁移。
而中国的GSM制式网络的组网频段,主要集中在GSM900MHz频段。
中国GSM网络制式主要频段
图片来源:中国移动10086服务号
中国人自己的GSM网络,便是指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导研发的GSM网络,在哪个七国八制,1G空白的时代,华为研发的GSM使得中国无线通信系统终于还是有了,虽然还是一个小娃娃跟随者。
02
1991年7月1日,芬兰运营商Radiolinja(由本地电话公司和金融结构投资的合资公司,后被Elisa收购)利用GSM技术,首先搭建了覆盖一定范围的GSM制式网络,该网络由诺基亚和西门子联合建设,并打通第一个GSM商用电话,标志着取代1G模拟信号、全新的移动通信时代——2G时代的到来。
1993年9月19日(一说是18日),我国第一个数字移动电话通信网在浙江省嘉兴市首先开通,10月1日,第一个实现覆盖全省的数字移动电话通信网广东省开通并实现运营。
1994年3月26日,邮电部移动通信局成立,此外还成立了数据通信局。同年7月19日,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成立,中国发放2G牌照,标志着中国跟随欧洲步伐,进入到了2G时代。但是,这个时代的初期,并没有中国本土企业什么事,甚至新成立的通信局都信不过国内的企业,因此,国内2G时代,更多的被称为“七国八制”时代,一些地方局,甚至宁愿采用比利时一家电信设备商的产品,也不采用国内产品。
基于此,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决定研发GSM制式的网络。
1993年6月,已经在华为实习了一年多的李一男研究生毕业,进入到了华为,参与了华为C&08万门交换机的研发,1995年年初,李一男升任华为副总裁,技术部主任,地位仅次于任正非及华为二号人物郑宝用,郑宝用是华为的创始人兼技术工程师,主导了华为前期几乎所有的研发,但是在对于移动通信网络的研发上,和李一男产生了较大的分歧,这段历史在华为被称为“郑李之争”,可能也是因为这场争论,决定了日后华为的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
左起刘启武、李一男、杨汉超、徐文伟、郑宝用、黎健、毛生江
郑宝用基于当时“大哥大”的流行程度,以及高昂的售价,判定移动通信技术的未来在美国,在接下来的CDMA制式标准,而“大哥大”的厂商是美国的摩托罗拉移动,CDMA技术的研发企业是美国公司高通,因此倾向于在接下来的华为自有移动通信系统的研发,应该建立在美国标准的CDMA制式上去,那样才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一定的先机。
但是,李一男则倾向于发展GSM标准,尤其是已经在全球大规模部署的GSM900频段网络,李一男的判断是依据,在今天看来主要有几个:
1、由于GSM标准的发起是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这是一个开开放性的组织,欧洲各国基于“欧共体”的联盟属性,在GSM上有一定的开源性质,其技术门槛及专利壁垒相对较低,不同运营商间只需要签署相关协议即可共享网络;
2、GSM在1995年前后已经在全球开始了大面积的部署并运营,而CDMA在美国,甚至还没有开始大规模商用;
3、未来3G的基础一定是GSM,李一男说过:“没有GSM(移动全球通技术)哪会有3G?”,日后全球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也印证了当时李一男的判断;
4、发展CDMA有一定的专利壁垒,当时的高通,已经开启了全球CDMA专利的布局,另外,CDMA有一定的政治风险,CDMA是美国一家提出来的标准,也称为“美标”,发展一个只属于一个国家的通信网络,有可能产生巨大的潜在风险。
基于这些判断,李一男显得极为清醒,下定决心发展GSM网络,之后,在争论中华为已逐步开启了GSM的研发。1996年,李一男升任中央研究院总裁,统管研发工作,李一男从杭州的东方通信挖来了刘江峰及其团队,直到2015年从荣耀总裁的位置上离职,刘江峰在华为的19年间,一直是华为的技术部门的骨干。
刘江峰的首要任务便是开发GSM技术,半年后,已经进入到1997年的华为,在其中央研究院的实验室,打通了中国大陆的第一个自主知识产权的GSM900MHz频段的电话,时间是1997年9月5日。
两个多月后,华为的GSM产品,从实验室的原型机,开始了商用,就有了在《中国电子报》上刊登的广告。
GSM技术研发的成功,是华为以后安身立命的本钱,之后华为依靠在GSM研发中的经验,在3G大潮中获得了最长远的发展,而同时期押注CDMA及PHS这两种制式的公司如中兴、UT斯达康,短期内的确获得了足够的利润,但是却缺席了后期的很多关键的发展节点。
随后,中国大陆建立起了全球最大的单一GSM网络——2G网络、全球最大的3G网络、全球最大的4G网络,以及将来也可能是全球最大的5G网络。
而今天,我们的手机,均还要求向下兼容GSM制式的2G网络,可以说,GSM在中国的自主发展,华为功不可没。
只是不知道这份报纸,有没有像Mate 7一样,被收入到华为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