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知名矿企,在刚果金的快速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便利

近年来,中资矿业企业非洲中部铜钴成矿带特别是刚果(金)实现了快速发展,并带动了工程和贸易物流等配套产业的协同壮大。在非洲这样的新兴矿业市场配套条件匮乏的特殊环境下,作为产业链的不同环节,矿业、工程和贸易物流等业务具有天然联动性,矿业是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和价值链的源头,工程和贸易物流是制约矿业发展的瓶颈,也是矿业业务延伸的自然选择。

一、中资矿企在刚果金铜钴带基本情况

非洲是中国矿业在海外走出去最早进入的区域,也是目前中资矿业企业在海外发展最具活力和最成功的区域。目前中资矿业企业在非洲投资以刚果金、赞比亚、南非、几内亚为主,并涵盖纳米比亚、津巴布韦、厄立特里亚、刚果布等。其中铜的投资以刚果金最为集中。

刚果金铜钴带由东南边境的卢本巴希向西北至科卢韦齐,除五矿资源外,还集中了嘉能可(Glencore)、欧亚资源(ERG)、艾芬豪矿业(Ivanhoe Mines)、自由港(Freeport McMoRan)等国际矿业公司,以及中铁资源、华刚矿业、洛阳钼业、金川国际、紫金矿业、中国有色集团、万宝矿产、鹏欣资源、盛屯矿业、华友钴业等一批中资矿业公司在该区域进行矿产开发。

表1 刚果金铜矿企业2018年铜金属产量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新闻报道、Woodmac

2018年,刚果金铜产量约为130万吨,其中中资矿业公司产量约为70万吨,占总产量的54%以上。中资在刚果金仍处于快速扩张态势,已经在建的新产能约有50-70万吨,而随着一些新项目的陆续投产,以及嘉能可Mutanda铜矿的计划中停产维护和部分欧美企业的意向性退出,预计中资产能比例仍将持续上升。

中资矿业在刚果金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人才聚集效应,大量中国背景的矿业技术和管理人员成为了各家企业竞相吸引的对象。一些30-40岁年龄段的青年矿业人才开始在刚果金各矿山企业走上中高级运营管理岗位。

矿业还带动了中资在工程承包、设备物资供应、贸易物流等配套产业领域的发展,一个完善的矿业生态产业链正在刚果金形成,并将进一步促进矿业业务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二、中资企业在非洲矿业工程贸易一体化发展的实践

在矿业工程贸易一体化发展实践过程中,大型中资矿业和工程集团凭借自身业务优势,起到了领头羊和主力军的作用。当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有色集团,英文缩写CNMC)、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铁,英文缩写CREC)和中国北方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方工业,英文缩写Norinco)等大型央企集团。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五矿,英文缩写CMC)及旗下的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集团,英文缩写MCC)、五矿资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矿资源,英文为MMG)在非洲也有良好的矿业、工程和贸易的业务发展基础。

(一)中国有色集团

中国有色集团前身成立于1983年,是我国最早从事海外有色金属矿业开发的公司之一。1998年,中国有色集团投资赞比亚谦比希铜矿开发建设进入非洲矿业市场,此后又在赞比亚陆续投资开发了谦比希湿法冶炼厂、谦比希火法冶炼厂、卢安夏铜矿复产及湿法冶炼厂等项目,形成了一支中方为主的矿业开发运营队伍,并带动了旗下中色股份(主要从事EPC总承包)、中国十五冶(主要从事施工建安和采矿承包)、中色国贸(主要从事采购、物流及产品贸易)、瑞林工程、沈阳有色设计院、鑫诚监理等工程和贸易出资企业配套产业链。

近年来,中国有色集团将其在赞比亚的业务优势延伸到刚果金,先后建成了中色华鑫利卡西、马本德、中色潘达等湿法冶炼厂,在没有自产矿山的情况下,2018年刚果金产铜达到6.3万吨,取得了较好的投资收益。目前,中国有色集团正在同时开发建设迪兹瓦(Deziwa)铜钴矿8万吨电解铜及8000吨钴项目和LCS 11.8万吨粗铜火法冶炼项目。根据公开报道,两项目进展较为顺利,预计于今年年底前投产。

在2017年签约的迪兹瓦项目中采用了类似BOT模式(即建设、运营和移交),由中国有色集团与刚果金国家矿业公司Gecamines组建51%:49%合资公司中色经贸,中方承担开发建设投资并负责之后一定时间内的运营,在收回投资后或规定年限到期后移交给刚方。中色通过整合旗下设计施工力量,以业主团队名义直接实施项目,规避了新矿业法对矿业承包商的限制并节约了税费,且极大地促进了内部协调,取得了及快的实施速度。

在工程端,中国有色集团出资企业中色股份和中国十五冶在刚果金陆续参与了华刚矿业铜钴矿、中铁资源绿沙和MKM铜钴矿、欧亚资源RTR铜钴尾矿回收等大型矿业开发建设项目,在当地树立了品牌。

在贸易端,中国有色集团旗下贸易平台公司中色国贸承担了中国有色集团在刚果金各在建工程的设备采购和物流运输,以及各湿法冶炼厂的铜钴产品包销。据悉,中色国贸正在筹备自建物流车队,从而解决物流瓶颈。

中国有色集团在非洲的产业协同实践促进了其矿业业务的迅速发展,根据上市公司年报,香港上市的中国有色矿业(非洲矿业资产平台公司)过去五年除2015年外均实现盈利,其中2018年实现收入20.5亿美元,税前利润3.2亿美元,经营活动现金流2亿美元。

(二)中国中铁、中国电建与华刚矿业

中国中铁在2007年通过“资源换项目”进入刚果金,与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建,英文缩写PCCC)旗下的中国水电等企业合资成立了华刚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刚矿业,英文名称为Sicomines)并开发科卢韦齐铜钴矿项目。

华刚铜钴矿于2015年建成投产,采用自主设计、自主管理,中国中铁旗下的中铁九局承担矿区土建工程,中铁七局承担道路施工并承担了卢本巴西至科卢韦齐公路建设,合作方中国电建承担采矿剥离和后续的采矿承包;该项目还吸引了其他有实力的中资企业参与,例如华北勘察设计院承担前期资源勘查、中国十五冶承担设备安装等。

中国中铁组建了矿业平台中铁资源,除华刚项目外,还在刚果金陆续自主开发了绿沙铜矿、MKM铜矿和中铁刚果国际湿法厂等项目。2018年,中国中铁在刚果金产铜合计达到21万吨。规划中的华刚二期建成投产后,中国中铁在刚果金铜产能将达到35万吨。

在华刚项目中,中铁资源和中国电建各自负责其份额内精矿和电解铜产品的出口和销售,中铁资源将贸易平台公司设立在香港,中国电建设立在新加坡。中国中铁借助自身工程优势,通过向刚方提供相关基础设施项目,与刚果金政府利益绑定,使华刚享受免税政策,并与当地政府维持了较为良好的关系,及大地规避了政策变动风险。

通过实施一系列矿业项目,中铁九局、七局等施工单位也在当地矿建和基建市场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在实施华刚项目基础上,华刚矿业还依托股东中国电建优势,与刚合资共建附近卢亚阿巴河上的布桑加水电站并获得其30年特许经营权,该水电站投入运营后将彻底解决矿山运营面临的缺电问题,并将为科卢韦齐城市及华刚二期工程提供用电保障。

(三)北方工业与万宝矿产

北方工业旗下的万宝矿产有限公司是最早进入刚果金的中资矿业企业,早在2003年就在刚果金投资冶炼厂富利矿业,在建成后出售给华友钴业。近年来随着其在缅甸蒙育瓦两处铜矿16万吨产能的成功建成投产,万宝矿产加快了海外铜矿投资步伐,在刚果金投资了卡莫亚铜钴矿和庞比铜钴矿项目,其中卡莫亚一期已经回收投资,正在筹备二期硫化矿,将由中国瑞林承担地下斜坡道EPC总包;庞比项目正在委托中国恩菲开展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初步设计。

在工程端,北方工业旗下的工程和装备制造板块与矿业业务实现了良好协同。北方国际公司为庞比项目的EPC总承包方;北方爆破科技公司为矿山爆破分包,并在外部承揽了华刚矿业、中色迪兹瓦等当地其他中资矿山的民爆项目;北方重工制造的百吨矿用卡车在大量进入刚果金露天采矿市场,除在万宝自有矿山使用外,还销售至中色迪兹瓦等矿山项目。目前万宝矿产正在筹建设计研究院,计划加强内部研究力量,并逐步将外包的设计任务收回。

在贸易端,万宝矿产在上游资源上的突破带动了贸易业务的发展,根据其年度会议披露,该公司2018年自产铜18万吨,但贸易经营量达到50万吨。

(四)中国五矿全产业链战略

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是原中国五矿和中冶集团两个世界500强企业战略重组而成,以“世界一流金属矿产企业集团”为愿景,以“资源保障主力军、冶金建设国家队、产业综合服务商”为战略定位,率先在全球金属矿产领域打通了从资源获取、勘查、设计、施工、运营到流通、深加工的金属矿产领域全产业链布局,形成了以金属矿产、冶金建设、贸易物流、金融地产为“四梁”,以矿产开发、金属材料、新能源材料,冶金工程、基本建设,贸易物流,金融服务、房地产开发为“八柱”组成的“四梁八柱”业务体系。中国五矿通过旗下各专业化公司,在矿业、贸易和工程等领域已经在非洲建立起一定的业务基础。

在矿业领域,中国五矿曾于2009年前后收购了南非两座铬矿项目,布局非洲矿业。2012年,通过旗下海外金属矿业旗舰平台MMG成功收购加拿大上市的Anvil公司,获得刚果金Kinsevere铜矿。该铜矿年产电解铜8万吨,是中资企业在刚果金最早拥有、运营时间最长、经营效果最稳定的大型在产铜矿之一。

在贸易领域,中国五矿通过旗下五矿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南非常年从事铬、铬铁等商品的国际贸易,通过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五矿国际)开展有色金属矿产品和金属产品的国际贸易。

在工程领域,中国五矿旗下中冶集团及所属的中国恩菲、中冶焦耐、十七冶、二十冶、二十二冶等在非洲开展了多项工业和基建项目。

(1)在设计研究方面,中国恩菲在赞比亚承担了中色谦比希火法铜冶炼厂的设计,在刚果金为紫金矿业、金川国际、万宝矿产等在刚果金的矿山提供可研设计服务,在南非与ELB工程公司签订了韦丹塔旗下Gamsberg锌矿选矿厂工艺审核及详细设计合同,长沙矿冶院等科研单位也为非洲相关矿业项目提供咨询服务;

(2)在EPC方面,中国恩菲已经成功实施了金川国际在刚果金的金森达铜矿充填系统工程和中国广东核电在纳米比亚的湖山铀矿硫磺制酸厂及余热发电等矿业相关EPC项目,中冶焦耐成功实施了安塞洛米塔尔在南非的Newcastle 2号焦炉改造及煤气净化EPC项目;

(3)在施工方面,十七冶承建了津巴布韦华津水泥厂和玻璃厂、毛里塔尼亚希望三角洲172公里公路、科特迪瓦130公路等工程项目,二十冶承建了阿尔及利亚Sigus水泥厂项目,二十二冶承建了奥兰四万人体育场项目;

(4)在装备制造供应方面,中冶宝钢技术和中冶重机分别给中国有色集团刚果金LCS冶炼厂提供抱罐车和渣包车等产品。等等。

中国五矿正在借助其金属矿产全产业链优势,积极推进“千亿内部市场”计划,并已在非洲区域开展相关协同实践。2019年6月4日,中国五矿旗下MMG发布公告称,其刚果金Kinsevere扩展项目已进入可行性研究阶段,并与中冶集团下属的中冶国际签订了关于硫化铜和钴金属的可研协议,这标志着中国五矿正在推进矿业和工程两大主营业务在海外的协同发展。

(五)中企在其他非洲国家的类似实践

中资企业在非洲其他资源国家也有类似的实践,例如在非洲西部的几内亚铝土矿开发。2015年起,中国宏桥与烟台港等合作伙伴组建“赢联盟”,开创性地采用河运接驳海运的模式,并发挥各自的物流、海运、港口、冶炼等优势,在短短三年内就在几内亚开拓了铝土矿海外供应基地。中铝集团在其几内亚博凯铝土矿项目中也将采用类似的模式,由旗下的中铝国际工程实施总承包,中铝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承担设计工作等。

综上所述,中国有色集团、中国中铁、北方工业、中国五矿、中铝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在非洲开展的矿业、工程、贸易业务协同各具特点,各有所长。中国有色和中国中铁以工程优势带动矿业发展,而矿业又为工程业务起到了资金反哺支持和业务拉动的作用;北方工业借助军贸背景,将矿业业务与工程、装备制造等相关板块形成了联动效应;中国五矿在矿业、工程、贸易等方面均有一定业务优势,正在推进业务协同以最大化产业链价值;中铝集团通过在几内亚开发铝土矿资源,带动旗下工程和贸易板块走出去。上述各中资集团公司在非洲矿业产业链的协同子企业分布如下。

表2 部分中资集团公司在非洲矿业产业链协同子企业构成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三、对中资企业在非洲矿业工程贸易协同发展方向的思考

当前,中资企业在非洲开展矿业、工程、贸易协同已经具备一定基础并有成功实践,然而依然面临矿业政策不稳定、基础设施薄弱、国际化人才匮乏等问题的挑战,中资企业集团一方面要整合内部资源,突出长处,补足短板,另一方面也要相互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共同促进中资产业在非洲的发展。

(一)明确矿业、工程、贸易物流在产业链发展中的关系和作用,实现各产业端之间的有机结合

矿业、工程、贸易物流位于产业链的不同位置,具有协同效应和互补作用。

(1)矿业开发

矿业开发是带动矿业相关的工程、贸易业务的基础。非洲地区矿业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通过矿业开发可以获取长期、稳定的回报,并在长期经营中不断带动配套工程和贸易物流业务的发展,而矿业开发所形成的金属产品作为“硬通货”,可以作为“工程换资源”的对价,从而拓展矿源与工程业务范围。

(2)工程承包

工程承包业务本身在基础设施薄弱的非洲拥有巨大市场潜力,可以平抑矿业周期性波动的影响,并对矿业具有促进作用,一方面可为矿业业务提供协同支持,增强矿业开发建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工程换资源”拓宽资源获取渠道或者产能合作的运作。

(3)贸易物流

贸易物流是在非洲发展矿业和工程业务的有力支撑,并可以扩大经营基础。非洲基础设施基础薄弱,贸易物流是目前发展矿业和工程的瓶颈。通过强大的贸易物流网络,可以将工程和生产物资运进去,将金属产品运出来,将解决在非业务物流运输瓶颈。同时,以刚果金铜矿项目为例,存在品位高,规模小的特点,通过贸易物流也可以辐射通过直接矿业投资尚未覆盖的区域,串起零星分布的矿业产能,扩大商品经营基础。

(二)根据自身主业优势找准产业链定位,突出专业化经营,促进企业集团间业务协同和优势互补

中资企业在非洲开展矿业、工程、贸易业务已经存在大量成功的协同案例,但近年来随着各企业集团业务的发展,也存在着企业盲目“跨界”经营误区,对自身定位不清晰,主业优势不突出等问题,特别是矿业、工程和贸易本身属于高度专业化行业,跨界经营存在极大风险。中资企业应当识别自身主业优势,促进相互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培育中资企业供应链和产业链市场。

专业化经营还表现在对自身专业优势在不同国家经营环境中的转换和适应能力。国内的业务优势如果不经过转换,到国外反而会变为劣势。不论是矿业还是工程企业,新进入到一个市场时一定要充分了解市场情况,将本国优势转为所在国优势。

此外,一些业务在当地已经被国际巨头所垄断,需要中资企业凝聚力量,形成合力。例如在贸易领域,国际大宗商品贸易巨头托克公司拥有物流和仓储优势,大量控制了中小型矿山的金属产品包销,单一贸易企业进入具有较高的壁垒,中资贸易企业可以探索整合各自资源,组建和打通贸易物流联合渠道。

(三)以开放包容心态打造国际化人才团队,实现中方、国际和属地团队的融合发展

业务的协同也是人的协同。随着中资企业在非洲业务的不断发展,各企业也在形成自身的人才积淀,并形成了人才聚集效应。然而,由于语言、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和挑战,中资企业也普遍面临着国际化人才匮乏,中外团队融合不足等问题。考虑到人才的培养周期以及在非洲不同国家情况的差异,企业用人一般采用自身培养和市场招募相结合的形式,进而在非洲形成了一个不断成熟的矿业和工程中方人才市场,专业人才在不同企业之间的流动,促进了企业业务和管理能力的补足和提升。

要在非洲打造长青基业,不能闭门造车、关门办厂,必须要以更加开放包容心态打造“多国部队”、“本土团队”,实现中方、国际和属地团队的融合发展。这就要求企业顺应当地形势,改革自身制度,提升用人能力,进而促进业务自身的能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来源:五矿经济研究院公众号,作者为陈轶。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