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好人之城”共建美丽桦南

第四届感动桦南人物颁奖典礼。

学雷锋活动月启动仪式。

守诺如山,照顾瘫痪女婿23年的全国最美家庭获得者——陈淑梅。

爱心人士参与志愿服务。

首个创办个人“立德树人展览馆”的全国最美家庭获得者刘德生。

倭肯河上的义务摆渡老人赵永录。

志愿者全力做好抗洪救灾后勤保障工作。

机关干部义务奉献日活动。

第三届感动桦南人物颁奖现场。

□文/摄王闯本报记者刘亿服

日前,2019年“龙江好人榜发布·道德模范现场交流活动暨第四届感动桦南人物颁奖典礼”在桦南隆重举行。省委宣传部及各市(地)文明办主任,全国、全省道德模范代表,龙江好人,第四届“感动桦南”人物及桦南各界代表2000余人在现场感受颁奖典礼盛况的同时,再次被好人们的事迹所感动。

在鲜花簇拥、掌声热烈的颁奖典礼现场,全国道德模范张丽莉和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奖人周伟、岳国良、陈淑梅、赵宇分别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孝老爱亲、敬业奉献等五类20名龙江好人和王淑琴、曾如意、许浩阳、席海钰、阚淑娴、张希海、陈可新、尹冬明、赵之忱、李秋玲、张秀华等11位第四届“感动桦南”人物颁奖。

一个好人感动一座城市

桦南县闫家镇桦木岗村赵永录老人,年近八旬,义务摆渡半个世纪,他用一条小木船,一根船杆在倭肯河两岸“三县”架起了一座“便民桥”,唱响了一曲嘹亮的道德赞歌,他的事迹传遍祖国各地,被评为第二届全国助人为乐道德模范。有着“村路愚公”之称的闫家镇大张家村村民盛春德,用四十载如一日的辛勤劳作,换来了周边村屯几千户村民和大小几百台车辆的出行顺畅,被评为第二届全国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大八浪乡西太平村陈淑梅,上有年过九旬的老父亲,下有不到一岁的外孙女,全家的饮食起居都要她来照顾,生活窘困的情况下,为了女儿临终前的一句嘱托,仍然照顾瘫痪在床的女婿23个春秋,她的事迹更是感动了千家万户。在全国妇联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尹呈祥等8人成功入选中国好人榜;刘德生、刚金仆等12人荣登龙江好人榜。

在佳木斯市“筑梦三江 出彩人生”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爱心企业家王淑琴的事迹赢得了广泛赞誉。全国最美和谐村屯愚公村、全国文明村东双龙河村等,这些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先进典型、先进集体已成为桦南的精神品格、城市品牌。

一座好人之城温暖每一个人

在典型人物的辅射带动下,全县上下爱模范、学模范、做模范蔚然成风。助人为乐、扶危济困、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等善行义举在桦南屡见不鲜。好人频出已成为“桦南现象”,就是这些点点滴滴闪烁的光芒,为打造“好人之城”耕耘了肥沃的道德土壤,将道德的种子全面撒播。

以“桦南好人”为统称的社会各界先进典型层出不穷,他们的精神被赞美为桦南精神。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全面提升桦南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助力美丽桦南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2017年桦南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创建“好人之城”。从“感动桦南人物”宣传评选到“好人之城”建设,实现内涵的再丰富、载体的再创新。通过“好人之城”建设,引导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平凡做起,将桦南打造成从善如流、和谐友爱的文明高地和幸福家园。

退休老干部刘德生自费创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接待青少年6000人次。2016年,县委县政府投资200多万元在铁西社区为其新建了千余平方米的好人学教基地,对刘德生老人的基地进行整体搬迁。好人学教基地内布置一个200平方米左右的“好人展览馆”,将近年来桦南涌现出的杰出典型人物统一展示,建立好人档案,并将好人事迹编辑成册,供各级组织、学校开展学习活动。积极鼓励文艺文化骨干进行好人主题曲目创作,以“全国最美家庭”陈淑梅一家的先进事迹为题材,文艺工作者创作了舞台剧“妈妈 我爱你”,参加佳木斯市传立家风家训展演,获得了广泛好评。驼腰子镇愚公村小剧团以践行核心价值观、建立文明乡风为主题,创作的快板“六十个点”,先后在省、市、县以及农垦系统的舞台上成功展演,并获得了东北三省农民曲艺节汇演大赛创作金奖。

在原创百余件作品的基础上,围绕好人主题文艺精品创作扎实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建设一个微电影基地,发掘一批乡土文化文艺人才,扶持一批农村文艺团体,组织开展一次“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努力推出一批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久的文艺精品,不断提升桦南的文化底蕴和好人内涵。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项目,新建一处好人主题广场。建立好人回馈机制,为先进典型、四届感动桦南人物在桦南县人民医院建立健康档案,每年为他们免费体检两次,同时组织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为典型人物献爱心,积极弘扬让“好人有好报、善行有善果”的社会价值导向。让一个个平凡不平常、可敬又可学的“身边英雄”成为有形的正能量、精神的风向标,着力打造“崇德向善、积善成德、明德惟馨”道德品牌。

打造典型辈出的“好人之城”

一个好人,一面旗帜;一群好人,满城春风。近年来,桦南县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牵动,坚持把典型选树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探索建立挖掘、宣传、跟踪、储备、帮扶五项机制,着力打造从善如流、典型辈出的“好人之城”。

桦南县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为国家立心、为民族铸魂的战略工程和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丽桦南的重大举措,搭建“好人之城”活动载体,创新工作思路,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和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桦南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模范就是一座丰碑。多年来,桦南县高度重视典型的挖掘和选树工作,不断健全完善培养、挖掘、选树、宣传先进典型的长效机制,宣传部门积极做好先进典型的对上推介工作。

他们通过开展“十佳公仆”“道德模范在身边”“美德少年”和四届“感动桦南”人物评选等选树活动,建立善行义举榜和好人档案等系列主题活动,先后挖掘培育出各级各类典型180多人、各类爱心团队120多个。在电视台开辟“身边好人”专栏,通过消息、特写、通讯、评论等形式宣传好人好事;在政务微信平台开设“桦南好人”专栏,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的事迹。2015年以来,宣传部门组建百姓宣讲团,深入社区、乡镇、机关单位共开展道德模范事迹宣讲200余场。强化“好人”事迹宣传,展示“好人”形象,让“桦南好人”风行于4415平方公里的桦南大地上。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引导作用和激励作用,用典型人物身上所体现的朴实而伟大的精神,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激起人们的斗志和信心,从而喷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去克服困难、战胜困难。

围绕打造“好人之城”,制定下发了《桦南县“好人之城”建设活动实施方案》和《寻找“桦南好人”活动方案》。在《实施方案》中,全面开展“十个一”主题实践活动,即:挖掘一批好人典型、建立一个好人学教基地、创作一批好人主题文化文艺作品、组建一个百姓宣讲团、建设一个好人展览馆、建设一个好人主题广场、拍摄一部好人系列宣传片、编撰一本好人丛书、建立一系列好人帮扶激励机制、表彰一批桦南好人典型。目前“十个一”活动已全面启动。其中挖掘一批好人典型包括涵盖社会各阶层的“最美职工”“最美少年”“最美天使”“最美党员”“最美农民”“最美服务之星”“最美教师”“最美家庭”“最美的哥(姐)”“最美城市美容师”等十类先进典型。

《实施方案》要求全县各乡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寻找“桦南好人”活动,把此项工作列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专人负责,将活动的各个环节落实到位,确保活动上水平、有影响、见实效,不走过场。要求评选工作要面向基层,要充分体现群众性,立足村镇、社区、学校、医院、企业等基层单位,着重推选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先进人物,坚持标准,使推出的“身边好人”可敬、可信、可亲、可学,使推荐评选成为群众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有效载体。要求强化宣传,扩大影响,县电视台、美丽桦南微信平台大力宣传评选活动的意义及评选标准和办法,深入报道具体措施和工作进展,集中宣传一批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人物,营造评选先进、学习先进的浓厚氛围。广泛开展“学习好人争做好人”“学习模范争当模范”主题活动,不断增强“桦南好人”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一方水土孕育着一个个崇德向善、古道热肠的桦南人,一座“好人之城”养育了一城道德典范。2015年,桦南县获得了全省首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县”殊荣;2018年获得省级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同时获得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提名资格。高起点谋划、高规格部署、高压式推进,创建工作在健全机制中持续深化,在齐抓共管中形成合力,在活化载体中取得实效,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成果不断扩大,“好人之城”品牌不断叫响,让更多的人了解桦南,投资桦南,建设桦南。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