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中呼吸的训练方法

有很多初学者在学舞蹈时,总是会出现因为气息不匀导致动作出错的问题,还容易导致舞感出现不和谐的问题。

呼吸赋予舞蹈生命力,它在舞蹈表演中占重要地位,是舞蹈四元素之一。

气息的训练是舞蹈教学的核心,其重点是合理运用气息来控制身体,用气息和意念去引导动作,才能使舞蹈表现得更具有活力、更具有生命力、更具有感染力,使得自身达到由内而外的提高。

PART 01

气息在舞蹈教学中的意义

舞者在舞蹈过程中或上或下、或屈或伸、或跳跃或旋转,都与气息密切相关。

只有运用正确的舞蹈呼吸方法,把握舞蹈艺术中呼吸的特点,才能使节奏、技巧、呼吸、动作等重要的舞蹈要素,完好地融合在舞蹈风格和作品情感当中,从而创造出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舞蹈艺术形象。

PART 02

舞蹈教学中气息的运用

舞蹈训练离不开气息的训练,正确合理运用呼吸,除了完美展现动作之外,关键的一点是保护自身安全、避免损伤。

比如在把杆上压腿时,如果不能正确合理运用呼吸, 会使整个身体僵硬、动作不协调、疼痛感大、站立不稳,特别容易造成肌肉、韧带拉伤。

不论哪种舞蹈都是需要运用到呼吸来协调好自身的动作,才能达到“美”的境界。

所以,想要自己的舞感有一个质的飞越,我们得从呼吸下手。

PART 03

舞种不同,呼吸也不同

民族民间舞

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呼吸方法大致分为以下四种:

1

快吸快呼:

这种方法要求换气时速度要快,在瞬间完成呼与吸的交替,它常运用在小而快的动作中,并伴随有跳跃性的动作;

2

慢吸慢呼:

它常应用于节奏缓慢、上下起伏、节奏平均的动作,如圆场步、碎步等;

3

慢吸快呼:

常运用在慢起快落的动作中,如藏族舞中沉稳缓慢的舞步;

4

快吸慢呼:

常出现在快起慢落的动作中,如蒙古舞中“趟步”和“柔臂”,用呼吸去带动脚步的起伏。

古典舞

古典舞:“身法”和“韵律”

“身临其境,韵在其中”,其讲求以意领气,以形取意,以力贯形,以气发力,彼此之间犹如血脉相连,高度的融合在形体表现中。

完美的动作,充沛的情感,是气与力、意与气、力与形的有机结合,舞蹈动作和韵律给人以延绵流畅、刚劲有力、行云流水般的感觉。

芭蕾舞

芭蕾舞:用腹部呼吸

西方芭蕾舞和我们平常接触的声乐呼吸有类似的地方,把气沉在肚脐上方,用肌肉的力量收腹。

现代舞

现代舞:沉下去

中国现代舞者是把其心中的“热情”燃起来,将身体的“气与力”沉下去。

PART 04

呼吸的训练方法

一定要进行“有意识的呼吸训练”:

第一步:吸气,使腹部的肌肉保持自然收紧状态,不向外挺出,也不要使劲向里收紧;与此同时,胸腔逐渐向两旁扩展,只有这样才能使舞者的形体保持处于自然可调控的状态。

第二步:在进行舞蹈动作单一控制或组合练习时 , 则按照慢吸、蓄气、慢呼的次序进行呼吸;若是在重复规律性动作时 , 就可以运用口鼻呼吸的方法,加大呼吸的深度 , 也要提高换气的效率 , 还要把控好呼吸的节奏。

口诀:

①吸气时要做到快且多 , 呼气时要做到慢且少;

②舞蹈中动作起动时要吸气,停止和复原时要呼气;上、开要吸气 , 下、合要呼气。

③无论如何,都要注意一个原则:呼吸在配合舞蹈动作变化时要遵循呼吸本身的规律。

做为舞者一定要掌握和运用正面的呼吸方法,这样才能成为优秀的舞者。

正确的呼吸方法还要在平时的长期训练中慢慢体会、探索、运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