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怀民以《秋水》话别,给云门留下了最开放的未来

编者注:11月14日-17日,云门舞集和陶身体剧场带来的《交换作》亮相2019国家大剧院舞蹈节。由编舞家林怀民、郑宗龙、陶冶分别创作的《秋水》《乘法》《12》相继登台,云门舞者与陶身体舞者交换而舞,在不同风格的舞蹈中撞击出别样的身体语汇。

林怀民作品《秋水》。摄影/肖一

周章佞一步一步走下台,目光直视前方,幕布徐徐落下,只有秋水依旧。林怀民在云门舞集编的最后一支舞,短短二十分钟的《秋水》,一去不回头,却共长天一色。以这一支《秋水》作别一个时代,回味悠长而又豁然开朗。

这一次,林怀民选择了极简主义作曲家阿沃·帕特的《镜中镜》,音乐线条绵长,舞者徜徉其间。五位女舞者,依旧是云门标志性的动作,抑扬顿挫,遒劲有力,仍有书法的味道。那轻柔的振臂,好似一句“沙扬娜拉”。那去而复归的圆场,更像是一场无穷无尽的告别。倏忽之间,朦胧细碎的水纹,变成了阳光下的波光粼粼,暧昧变得清明。

林怀民作品《秋水》。摄影/肖一

云门舞集46年,无论是早年间《九歌》的少年意气,还是《流浪者之歌》的寻寻觅觅,亦或是《水月》、《行草》以及后来渐浓的内敛静谧,林怀民与云门舞集创造了中国现代舞的一个时代。从太极导引、戏曲和内家拳演化而来的动作体系,加上云门的文学背景和作品思想,无不是浓浓的东方味道,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从来无人能出其右。

对于林怀民的退休,多少人唏嘘慨叹。一方面是不舍,对林怀民和他的舞蹈世界多有留恋,另一方面也有疑惑,是对新任艺术总监郑宗龙和未来云门的不确定。林怀民好似用这一台《交换作》做了回答,以《秋水》话别,更以《乘法》和《12》开启未来。

郑宗龙为陶身体剧场编的《乘法》。摄影/肖一

既是《交换作》,自然郑宗龙为陶身体剧场编的《乘法》和陶冶为云门舞集编的《12》才是主打作品。这种“交换”甚是有趣,最终呈现的作品中两位编舞似乎在彼此靠近,《乘法》的开场好似陶身体的“数位系列”,而《12》的气质却又透着浓浓的云门味道,就连两位作曲家林强和小河,也好像达成了某种默契。

郑宗龙的《乘法》,好似从陶身体出发,统一中寻求变化,形式感极强,抓人眼球。而后展开,郑宗龙进入了自己的世界,却有点散落,直到最终两位舞者抱着旋转才收束回来。陶冶的《12》,云门舞者跳起来行云流水一般,自在游弋。云门舞者的身体质感,让每一朵云都变化莫测,却也似行云般悄然而去,抓不住。这两部作品自没有《秋水》的从容气度。但要知道,林怀民在他们的年纪,也不是今天的林怀民。

陶冶为云门舞集编的《12》。摄影/肖一

云门舞集站在一个路口,好像我们曾经面对玛莎·葛兰姆现代舞团、皮娜·鲍什乌帕塔尔舞蹈剧场一样,现代舞的变与不变,成为他们必须要面对的选择题。林怀民给云门留下了最开放的未来,可以不跳他的舞作,让年轻一代自由创造。就像他在《秋水》中呈现的状态,百转千回,终是一去不回头,却留秋水共长天一色。

□倪敏(剧评人)

新京报编辑 何建为 校对 李世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