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产生的病因是什么?发病机制是什么?

我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病的患病率约为16.09%,占所有良性胆囊疾病的74.68%,今天我主要给大家讲一下慢性胆囊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在讲之前,首先要给大家明确一下分类。因为胆囊炎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慢性胆囊结石所引起的胆囊炎,还有一种是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胆囊结石是最常见的慢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占所有慢性胆囊炎的90%到95%,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并不常见,占所有慢性胆囊炎的4.25%到13%。下面我们就分别来看一下二者的主要病因和发病机制。

首先来看一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反复的胆囊管梗阻,并造成胆囊黏膜损伤,出现反复的胆囊壁炎性反应,瘢痕形成和胆囊的功能障碍。对老年慢性胆囊炎患者的研究显示,炎性反应严重程度与结石最大径呈正相关,而与结石数量,和年龄成负相关。也就是说,炎性反应越严重,结石的直径越大,孤立的大结石是慢性胆囊炎的高风险预测因素。

第二是细菌感染,正常胆汁应该是无菌的,当胆囊或胆管出现结石坎顿,梗阻,则可能导致肠道细菌逆行感染。慢性胆囊炎的病源菌主要来源于肠道细菌的逆行感染,致病菌的种类与肠道细菌基本一致,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不动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等。

我们再来看一下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主要包含以下三点:

第一,胆囊动力学异常,胆汁淤积要是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重要病因。

第二,胆囊缺雪,常见原因是重症疾病,比如说,败血症,休克,严重创伤,烧伤,使用缩血管升压药,以及大型非胆道手术等,这些都可能造成胆囊黏膜缺血和局部炎性反应,坏死。

第三,其他,病毒寄生虫感染是少数胆囊炎的病因之一,饮食因素也参与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发生,如长期饥饿,暴饮暴食,营养过剩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