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号上午10点,青岛突然拉响防空警报,这事儿竟然上了热搜。
原来,1897年11月14号,德军入侵了青岛。
1998年以后,每年的这一天,青岛都会拉响防空警报。
铭记历史,勿忘先烈。
探长还记得,有年9月18日哈尔滨拉响了防空警报,那时正值军训,有所学校的教官和学生集体脱帽默哀。
但没想到,这次竟然看到有人嫌这防空警报影响了睡觉……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曾说过: 一个不懂得自己生前历史的人,永远都是个孩子。
但这并不意味一个人可以永远像孩子一样炫耀自己的无知。
最近有部成本超过1亿美元的电影上映,虽然它有许多槽点和毛病,但它的口碑却逆袭而上。
探长觉得这和那场改变了人类历史的战役有关,而这部电影的意义也远远大于了它的质量。
《决战中途岛》
今天,探长只想借着这部电影,来好好讲一讲这场战役。
或许看完后你就会明白,防空警报,永远都不吵。
决战中途岛
The Battle of Midway
>>>>序——仰面朝天的防空炮
1998年5月19号,太平洋中心,这里距最近的陆地也有2000多公里。
罗伯特·巴拉德欣喜若狂,他终于在5000多米深的海底看到一个依旧仰面朝天的防空炮。
国家地理纪录片《The Battle for Midway》
正是他,在1985年发现了著名的泰坦尼克号残骸。
这次他找到的,是在1942年中途岛海战中被击沉的 美国航母约克镇号。
老兵比尔·瑟吉非常激动, “我谢谢你,我代表约克镇号上所有船员……” 老人正说着,却突然哽咽 。
没人想到,半个多世纪过去,这位74岁的老人想起当时的情形,还会无语凝噎……
国家地理纪录片《The Battle for Midway》
>>>>杀——报复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这一切要从1941年说起。
二战后的日本极速膨胀,一路烧杀掠抢。
美国因反对日本的侵略行径,中断了对日本的石油供应,并冻结了境内日本资产。
日本决定对美开战。
纪录片《天启: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任日本联合海军舰队司令官的山本五十六,是个赌徒。
他决定给美国一次致命性打击 ,迫使美国人坐下来谈判。
山本五十六
电影VS现实
1941年12月7日,日本出动了350余架飞机偷袭珍珠港。
在短短2个小时内,美方21艘战舰被毁,近2500人死亡,至少1178人受伤,而日方伤亡人数不到100人。
日军偷袭成功后,向后方部队发出了 “虎!虎!虎!” 的暗号。
《决战中途岛》
美国当时的新闻影像
美国上下为之震惊,当时媒体更报道: 这是1.4亿美国人永远都不会忘记的历史。
日方的两波攻击炸毁了美国的舰船和飞机, 第三波攻击本应毁掉造船坞和油库,但日方在第二波攻击结束后转头就跑掉了。
日本给美国人狠狠地放了次血,但却保留了他的造血能力。
《决战中途岛》
真实照片,图片来自historyonthenet.com
巧合的是,珍珠港本是美国三艘航母的基地。
但那天三艘航母都正出巡,并不在港。
《决战中途岛》
West Virginia号和Tennessee号中弹后燃烧
图片来自theatlantic.com
美国人彻底怒了。
第二天,罗斯福发表演讲,将12月7日定为“国耻日”,并对日本宣战。
电影通过收音机重现了罗斯福的经典演讲:昨天,1941年12月7日。是我们活在耻辱中的一天。美国遭受了日本的蓄意攻击……不管我们要花多长时间才能击退这次有预谋的侵略行动,美国人位居正义一方,必将获得全面胜利!
罗斯福在签署开展书时手臂上还系着黑纱
图片来自theatlantic.com
然而,日本接着更加猖獗地横扫了东南亚:
他们接着轰炸了美国在菲律宾的空军基地,为了橡胶入侵了英国在缅甸和马来亚的殖民地,又为了石油抢占了荷兰在苏门答腊的殖民地……
至此,日本已控制了太平洋的大半个战场。
纪录片《天启:第二次世界大战》
珍珠港事件两周后,罗斯福提出要给日本一次复仇反击,他想以牙还牙,空袭日本本土。
但在场的所有军官都在向他重复三个字: 不可能。
然而罗斯福态度坚决,他强调: 一定要用最解恨的方式,报复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电影《珍珠港》
>>>>破——只要是人,就是目标
珍珠港事件过去45天后, 杜立特 接到了美国陆军航空队总司令的电话。
他被委任了一项绝密的危险任务,当时全美国对任务知情的人,算上他也不超过8个。
那一年,他45岁。
James Harold Doolittle
电影VS真实
杜立特身高只有167cm,他就是一个矮子版的汉·索罗 (《星球大战》中驾驶千年隼只用12秒差距跑完科舍尔航线的传奇人物) 。
他是当时美国国宝级的天才飞行员。
26岁时,他在12小时内独自横飞美国本土,这一纪录多年无人能破。
一战时,美军甚至下令: 不得将杜立特派往前线,必须让他留在后方训练飞行员。
图片来自historynet.com
这次他之所以被点名,就是因为罗斯福口中那个不惜一切代价的复仇计划—— 空袭东京。
显然,所有的“不可能”都扛在这个“矮子”的肩上:日本当时的防御范围是500-600海里,没有任何一种飞机有如此远的续航能力。
即便航空母舰载着飞机靠近日本本土,也要尽可能远的起飞,否则航空母舰将成为日本的活靶子。
杜立特计划让航空母舰运载B25远程轰炸机,这在航空史上是 史无前例 。
单航母上的起飞距离就短到只有正常的五分之一,更不用说还要给飞机加满油,挂上炸弹……
B25轰炸机
图片来自theatlantic.com
这任务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但当时美国乃至整个同盟国的人民和士兵都士气低落,人们急需某种胜利才能看到希望。
68天后,杜立特就顶着压力,带领秘密集训的部下和改装好的16架轰炸机上了航母。
杜立特(左二)和他的机组成员,1942
图片来自nytimes.com
上航母后这批飞行员发现船员们都是懵逼的,没人知道航母要开去哪。
而这些飞行员更懵,因为杜立特也从未告诉过他们密集的训练到底是为了干啥。
4月16号,大黄蜂号航母改为无线电静默状态,杜立特这才告诉飞行员们,他们要轰炸都东京。
此时距离任务开始不到48个小时。
《决战中途岛》
大黄蜂号上准备空袭东京的B25轰炸机,1942
图片来自nytimes.com
飞行员们情绪激动,但他们也不得不被告知此次任务的危险系数:
在航母上起飞不坠海是第一条生死线,穿过日本防御圈是第二条生死线,炸完后在中国战区安全降落是第三条 (起飞后航母即刻返航,所以飞机撤退只能降落在中国战区)……
总之,他们安全返航的可能性,几近为0。
杜立特在为空袭日本的飞机装配炸弹,1942
图片来自awesomestories.com
即便如此,这些年轻人脸上挂着的,除了绝望和视死如归,更多的是某种欣悦。
有人还在炸弹上写下:
这只是开始 (only the beginn ing) 。
美国后来新闻报道公布的画面
图片来自sinodefenceforum.com
杜立特从百人的志愿者中选出了80人。
4月18日,由于被日军发现,这场有去无回的任务被迫提前开始。
《决战中途岛》
图片来自awesomestories.com
4月18日上午8点。
他们不得不提前起飞,这意味着在到达中国前飞机就已经可能会耗尽燃料。
杜立特驾驶第一架B25轰炸机从大黄蜂号上起飞,由于逆风,飞机颤颤巍巍地消失在甲板下方,而杜立特凭借着高超的技艺成功将飞机拉起。
这一惊心动魄的画面在影片中也有呈现。
《决战中途岛》
美国新闻中公布的杜立特起飞影像
两小时紧贴海面低空飞行后,他们到达东京上空,此时东京晴空万里。
仅用30秒,他们就轰炸了工厂、铁路、机场等军事目标,然后,迅速撤离。
轰炸开始时,东京甚至没有拉响防空警报。
13号轰炸机拍摄画面
此次轰炸破坏并不大,但却引发轰动,这就像给日本人脸上打了一记耳光,而这时距离珍珠港事件刚过去4个多月。
美方举国上下为之振奋,战场上的士兵们听到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后热血沸腾。
然而,却没有人知道杜立特小队是死是活。
洛杉矶日报的头条报道
艺术概念图
16架轰炸机中,除1架降落在了海参崴, 其他14架均在雨夜中坠落在中国浙江江西一带。
由于需要保密, 中国根本不知道轰炸这回事 ,更不知道杜立特的到来。
坠毁在农田的飞机
图片来自warfarehistorynetwork.com
中国村民发现了队员。
在完全陌生和语言不通的情况下,村民给这些浑身湿透又有伤的队员们换上了干衣服,给他们水和食物,帮助他们搜寻失散的队友,并将他们秘密转移至医院。
这让杜立特一行人末路逢生,更让他们感动。
中国友人将杜立特等人秘密转移至重庆医院,1942.4.22
图片来自Harvest Newspaper
日本人受到侮辱,就把气撒在了中国人身上。
他们在浙赣一带疯狂搜捕美国人, 并威胁要杀掉所有帮助这些人的中国人。
这一幕也在电影中被呈现, 杜立特发现日军到处轰炸,便问村民日本人的目标是什么?
而他也听到了触目惊心的回答: 只要是人,就是目 标!
《决战中途岛》
纪录片《Dangerous Missions: One Hour Over Tokyo》
在中国友人的冒死营救下,杜立特和幸存的战友团聚。
宋美龄和她丈夫知道后还为杜立特举办了隆重的庆祝宴。
美国新闻中公布画面
杜立特和营救他的中国朋友在重庆,1942
图片来自Harvest Newspaper
杜立特被转移至昆明后回到美国,他成为英雄。
80人的小队里,除了3人被日本人处死和跳伞失败的,有64人生还。
杜立特在1993年去世,享年96岁。
在他的葬礼上,美国所有尚可飞行的B25轰炸机全部升空,以示悼念。
1942年5月19日,罗斯福为杜立特颁发国会荣誉勋章
图片来自fdrlibrary.wordpress.com
杜立特和著名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合影,1986年
图片来自montereyherald.com
然而,中国为帮助杜立特小队成功撤离付出了惨痛代价。
其中美国飞行员回忆在中国的见闻时说: 日本人屠杀了这一区域的中国人,包括妇女和孩子。
最终,中国浙江江西共有约25万人被杀。
中国人用轿子掩护杜立特等人转移
照片上印有日语禁止传播的字样,不想让这些照片被公布
图片来自historycollection.co
>>>>狼——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飞过
1942年, 埃德温·莱顿 39岁,他 是太平洋舰队的情报官参谋。
他的团队在截获的日本秘电中发现“AF”这个代码高频出现。
他猜测“AF”就是日军下一个重要目标,而且很可能就是中途岛,因为一旦中途岛失守,美国西海岸就将正对日军的枪口。
但他无法确定。
Edwin T. Layton
电影VS真实
《决战中途岛》
之前的珍珠港事件,情报部门就有失误。
再加上刚刚结束的珊瑚海海战,美国虽然击退了日本的猛攻, 但有一艘航母被毁,另一艘约克镇号被重创。
美国已经经受不起再一次的情报失误。
《决战中途岛》
于是莱顿想了个办法,他发了份明码电报称: 中途岛淡水蒸馏设备损坏,岛上部队用水奇缺。
第二天,莱顿就截获了日本密电: AF缺乏淡水。
莱顿确定AF就是中途岛。
中途岛地处太平洋正中,位置重要
太平洋舰队总司令 尼米兹 凭借莱顿的情报说服了罗斯福,他将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备战中途岛。
然而这依旧是一场极其不公平的战役。
Chester Nimitz
电影VS真实
《决战中途岛》
尼米兹手中,只有2艘航母: 企业号和大黄蜂号。
约克镇号刚刚在珊瑚岛海战中受重创,维修起码要3个月。
《决战中途岛》
尼米兹下达抢修约克镇号的死命令,奇迹发生了, 在1500名船员的昼夜赶工后,仅72小时,约克镇号就开出了修船坞。
此时美方有了3艘航母,全部被调至中途岛,而日本则出动了8艘。
约克镇号,图片来自history.com
日本方面,赌徒山本五十六又把所有的赌注都压在了中途岛,他们集结了明治维新建军以来,规模最大的兵力:
8艘航母,206艘战舰,600架飞机 (舰载机470架) ,5000名陆战队队员。
而且日方的航母战斗群, 已经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航母编队。
且不说日方性能优越的零式战机,仅做下兵力对比,日本人就嘲笑美国人可能都不敢应战:
航母:8:3(日VS美,下同)
战列舰:11:0
可投入飞机数量:7:4
《决战中途岛》
自信狂妄的日本人觉得自己这次一定能把美军葬入海底,丝毫不重视侦察,而美方已经得知了日军的来犯大致方位和时间。
但作战前,日军临时更换了密码本。
《决战中途岛》
美方有摄影师约翰·福特负责记录这场战役,我们才得以看到一些珍贵影像。
在电影里,那个眼看着炸弹就落在身边还在喊 “给我拍!” 的人就是他。
《决战中途岛》
纪录片《天启: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2年6月4日,美方侦察机捕获日军行驶路线。
次日凌晨, 日本108架飞机 浩浩荡荡的飞向中途岛 (战斗机、攻击机、轰炸机分别36架) 。
4小时后,飞机飞到中途岛。这一幕,被福特拍摄下来。
《决战中途岛》
约翰·福特拍摄的纪录片《中途岛战役》,1942
后来其中一颗炸弹在福特身边爆炸,他身受重伤,失去了一只眼睛。
纪录片《中途岛战役》,1942
中途岛的沙岛被袭
图片来自history.com
日机击落了全部15架前来拦截的美国战机 ,并突破炮火圈,但他们发现岛上的机场已空空如也 (电影不准确) 。
他们对中途岛一顿狂轰乱炸,几乎炸毁了岛上所有的建筑。
《决战中途岛》
纪录片《中途岛战役》,1942
然而,最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
当第一批攻击中途岛的飞机返航时,他们发现海上已经炮火连天,浓烟滚滚。
他们竟然找不到自己的航母。
在短短5分钟内,日本有3艘航母被击沉!
《决战中途岛》
纪录片《中途岛战役》,1942
原来,在得知日方几艘航母的方位后, 美方下 令3艘航母上所有飞机全部起飞作战。
《决战中途岛》
即使他们知道此时航程有200海里 (战机有效攻击距离为150海里) ,轰炸完毕后这些飞机将无法返航,不得不迫降海面。
154架美军战机全部向日军航母飞去。
纪录片《中途岛战役》,1942
此时第二波日军战机已升至甲板,挂好鱼雷,准备去攻击可能出现的美国航母。
当得知中途岛没什么战果后,日方让飞机拆掉鱼雷,换上炸弹,准备二次攻击中途岛。
他们万万没想到,头顶的云层里,突然冒出一堆美国轰炸机。
其中美方的B17轰炸机从2万英尺高空投下炸弹,但没有一颗命中日本舰船。
《中途岛战役》,1942
日本飞龙号航母紧急躲避B17战机投下的炸弹,1942.6.4
图片来自theatlantic.com
美国的轰炸机由于没经验,对日方进行低空小角度轰炸,他们还没有接近航母,就已经被击落大半。
从大黄蜂号起飞的鱼雷轰炸机,全部被高射炮击落,只有1人生还。
另外从企业号和约克镇号上起飞的鱼雷轰炸机,也没能命中日本舰艇,最后只有6架安全返航。
《决战中途岛》
野猫式战机从约克镇上起飞,他们中许多再没有回来
图片来自theatlantic.com
尽管日方成功防御了这些攻击,但他们的航母甲板上已乱成一团。
刚刚换上炸弹准备二次攻击中途岛的飞机需要再次紧急换上鱼雷,转而去攻击美国航母。
鱼雷和炸弹满地都是,根本来不及做任何安全措施。
攻击中途打岛的第一波战机有的已经返航,等待加油挂弹,但他们无处降落。
《决战中途岛》
日本苍龙号航母紧急躲避轰炸,1942.6.4
图片来自theatlantic.com
就在此时,毁灭性的5分钟来临了。
隐藏在云层中的美国俯冲轰炸机呼啸而下,500-1000磅的炸弹如雨点般落下。
这历史性的5分钟被《决战中途岛》完美呈现,让人看得手心冒汗。
《决战中途岛》
这些俯冲轰炸机以接近直角的角度 (45°-90°) 从空中直直坠向日本航母。
飞机上没有雷达或瞄准系统,需要飞行员尽可能低的接近目标。
《决战中途岛》
你越接近死亡,也就越接近成功。
在枪林弹雨中,每一位飞行员都是用生命在俯冲。
投弹后,他们需要紧贴海面,将飞机拉起……
《决战中途岛》
10:20分。
3颗炸弹击中日本 加贺号 航母,并点燃了油箱,引爆了炸弹。
加贺号瞬间燃烧成一座海上火山。
美军在作战中拍摄的画面,可以看到一艘日舰在燃烧
图片来自theatlantic.com
10:24分。
3架无畏式俯冲轰炸机扑向 赤城号 航母,2颗炸弹在堆放的飞机之间爆炸, 准备起飞的飞行员被活活烧死在座舱内。
10:25分。
苍龙号 航母被3颗炸弹命中,顿时火光冲天。
图片来自wikimedia
美方也遭到日军猛烈攻击,刚刚被修好的 约克镇号 被鱼雷彻底击沉。
三种影像对比:
《决战中途岛》
约翰·福特拍摄的纪录片《中途岛战役》,1942
中弹后的约克镇号,1942
图片来自theatlantic.com
短短5分钟,日军3艘航母被毁,这在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日本的飞龙号也在下午遭受重创,第二天沉没。
在1天之内,损失4艘航母,日本遭受了二战以来的首次挫败,这更是他们300年来最惨重的一次失败。
中途岛一战,日本彻底丧失制海权,失去了太平洋战场,这场战争也已经预告了日本帝国的覆灭。
日军战俘被救起后安置在中途岛,1942.6.19
图片来自theatlantic.com
这场战役,日本损失了4艘航母,253架飞机和3500名士兵。
而美方损失了1艘航母,1艘巡洋舰,147架飞机和307名士兵。
纪录片《中途岛战役》,1942
电影中那个叫 迪克·贝斯特 的飞行员, 在现实中确实击中了日本的赤城号和飞龙号两艘航母,并导致其沉没。
但他也确实因为误吸入碱性气体而迅速退役,随后他又因为肺结核在医院进进出出待了4年。
图片出处见水印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飞过”, 贝斯特后来向他的朋友这么讲述曾经的故事。
中途岛战役时他所在的小队有15架战机,其中只有4架返航。
2001年,贝斯特逝世,享年91岁,他育有一对儿女,还有一个孙子。
他被安葬在美国最著名的阿灵顿国家公墓。
《决战中途岛》
>>>>终——人类之殇
1998年5月19号,在海底沉睡了56年的约克镇号航母被发现。
曾在航母上服役的老兵比尔比尔·瑟吉本来正谈笑风生,他突然哽咽。
沉默了一会,他抬起头,眼睛里泛着泪水说:
我代表约克镇号上所有船员感谢你们……但是……现在只有我在这里,他们都不在了……
国家地理纪录片《The battle for Midway》
77年后,中途岛的故事被搬上荧幕,而参与过战役的那些人越来越少。
但每一年的6月4号,美国都会有中途岛的纪念活动,正如我们每年的9月18号都会拉响防空警报 。
因为即便生活得再安逸,也要知道,曾经有人,为了你我今天的生活付出了生命。
我们要记得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和帮助过我们的人,并保证这样的历史不再重演。
图片来自simhq.com
最后,探长想用一次对中途岛老兵的采访结束。
Lolyd Childer曾是一名通讯员和火炮手,讲述完中途岛战役的故事后他说:
“所谓的‘文明’国家之间,竟然可以做出这么可怕的事情。
这让我深信,我们其实还没那么文明。”
1.纪录片《Apocalypse: Second World War Documentary》
2.《百年战争——中途岛海战》中国人民解放军音像出版社
3.《百年航母——搏杀中途岛》
4.纪录片《中途岛战役》(1942)约翰·福特拍摄
5.《档案——最高机密之轰炸东京&浙赣生死大营救》
6.国家地理纪录片《The Battle for Midway》
7.新闻短片《Bombing of Pearl Harbor》(The News Parade.1941.12.7)
8.新闻短片《Yanks Bomb Tokyo!》(The News Parade.1942)
9.《Richard Cole, 103, Last Survivor of Doolittle Raid on Japan, dies》——The New York Times
10.《World War II: Battle of Midway and the Aleutian Campaign》The Atlantic
11.纪录片《Dangerous Missions: One Hour Over Tokyo》(1985)
12.洛杉矶时报《Richard Best, 91; Piolt Helped to Sink 2Japanese Carriers in Battle of Midway》
勿忘先烈
铭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