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战,十一胜!郎平的团队管理大法创造了奇迹

十一战,十一胜!有郎平的地方,果然就有奇迹!女排又赢了,赢得漂亮,赢得解气,赢得让人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9月29日,2019年女排世界杯收官日。在日本大阪举行的2019年女排世界杯赛第三阶段A组循环赛比赛中,已经提前夺冠的中国队以3比0战胜阿根廷队,以11战全胜的战绩登顶!

这是中国女排的第10冠,也是郎平带队5年间的第3冠。郎平是第一位既是奥运会金牌队员又是奥运会金牌队总教练的女子。她对中国体育事业的最大贡献就是给中国体育带来了真正的改革。

中国女排是第一个也是现在唯一一个总教练负责制的国家球队。这是郎平上任前强烈要求的,不然她就不上任。她把在美国学习的体育管理用上了。美国和西方国家没有国家体委和文化部。纳税人不用出钱养一帮行政长官和不出成绩的球队。郎平的改革成就在体育领域的影响和作用将比她率队夺冠要大得多。

与其把中国女排看成一支传统的队伍,不如把它看成一支渗透入现代管理理念的的团了;与其把郎平看成一个将才,不如把她看成一个帅才;与其把郎平看成一个教练员,倒不如把她看成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郎平是怎样打造女排这支团队的?

1、注入使命:为国争光,为升国旗、奏国歌而战!

使命感对一个组织来说最重要。使命感不是一个人相信,而是加入这个组织的任何人都相信:你这个组织为什么而存在?!树立团队精神光环,激发团队潜能,进而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

郎平在战胜巴西时候说过“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

郎平给中国女排姑娘们传承下为国争光的使命感。“打球已经完全不是我们自己个人的事情、个人的行为,而是国家大事,我自己都不属于自己。女排是一面旗帜。”郎平曾在自传《激情岁月》中这样写道。

看看这次比赛中,郎平接受采访时的那句名言:“为国争光是我们的义务和我们的使命。”

“只要穿上带有中国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国出征。每一次比赛,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

有了这种精神光环,就具备了那种魂,那种王者气质。一支有使命感的队伍,才是一支挺得出来、豁得出去的队伍!

2、铸造价值观:成功是一点点的积累和拼搏,要顽强、坚韧、沉得住气、战胜自己!

什么叫价值观?价值观就是做事的方法,没有做事的方法,没有做事的标准,一个组织肯定玩完。

那么,郎平带给女排的价值观是什么呢?

那就是顽强、坚韧、战胜自我!

中国女排的冠军之路不是那么平凡,球要一分一分的打,每局都会面临一个个困难,经常会遭遇不确定性。如果一味强调赢得冠军,就容易患得患失,一旦输了,就一蹶不振。

几十年来,女排精神鼓舞着整整几代人,逆境中崛起,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的团队精神是女排精神的核心内核,所以郎平才会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

其实,郎平不是神,她心里也有压力,但她勇敢地扛起来了。就像三年前排除万难,带领中国女排一举夺魁的郎平。她在采访的最后,终于忍不住哽咽落泪的样子。“作为强者,要面对各种困难。”

3、用人:不迷信找最好的人,而是找到最合适的人。

最好的人一定是你培训出来、磨合出来的,是争吵出来、练出来的。

在2013年郎平执教之前,朱婷也曾有过一段被否定、被轻视的经历。

仅有的身高优势让她被老师推荐进了体校。日复一日地训练,她不垫底,也不出众。被皮划艇和篮球队拒收过,自然而然地接触了排球。她就是外人眼中那个「不被看好的人」。胆小怯懦、平常无奇,天资尚未被发掘。

直到2013年郎平发现了她,认为她的四肢协调能力很好。她加入中国女排,成了头号进攻手。这样的安排很惊喜,又仿佛顺理成章。

郎平一直对朱婷坚信不疑,经常给她开小灶单练,用自己的丰富经验,一步步带领这个稚嫩的小姑娘领略到排球的真正魅力。她在生活管理上,也如同母亲一样关心队员的一点一滴。

那个最初不被看好的女孩,职业生涯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全球职业联赛MVP、最佳主攻。

连续三年蝉联World of Volley最佳女排运动员。

......

常言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郎平没有求全责备,而是挖掘和塑造了以朱婷为首的队员们,一举创造了中国体育史上的神话。

4、组织:郎平女排,实行“大国家队”的组队方式。

郎平在执教上,最擅长整合管理,能利用有限的资源,将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打造一支高效的、年轻化的复合型团队。

复合型团队,即由主教练、助理教练、陪打教练、医生、康复师、体能师、营养师、科研、信息研究、数据统计等专业人才组成。

郎平集训,常给出30人超大名单,联赛中表现优异的年轻球员几乎都得到了机会。

于是,国家队聚集了很多不同技术特点的球员,战术选择也随之丰富起来。

不同技术特点的球员多了,当然就有了更多临机应变、克敌的本钱。

于是我们看到现在女排多变的打法,常常令对手措不及防。面对不同对手,郎平可以不同队员特点,摆出不同阵容,在同一位置上也常采用不同的队员组合,12个女排队员几乎都发挥出自己的长处。

在今天这样一个共融、竞争、合作的世界里,桂冠背后的团队的分工越来越精细化,越来越需要多工种的密切合作。

5、管理:关注人,实行人性化质量管理。

郎平一上任后,就主张运动保护和康复调节,加大运动保护。第一道保护就是由伤病的运动员无法通过国家队的体检,从根本上提高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在训方法上摒弃了以往的陈旧模式,对女队员的生活、伤病、假期等都会给予关注,并请来美国专业康复师,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情况而制订相关的训练计划。

“私人定制”的训练方法也首次在国内应用。而在以前,因为国人对女排的期望值很高,希望每个比赛都能拿冠军,教练压力也大,为了短期出成绩,就加大训练,加上保护措施和康复条件的不到位,很多优秀的运动员都过早地渡过了运动巅峰期。

以队员为主体,管理理念“宽严适度、严中有爱”,业务上是队员的技术指导,生活管理上就如同母亲。注重人文关怀,尊重运动员的个性价值,代替了从前严苛的“魔鬼训练”法则,使郎平的团队管理更具人性化。

在对团队管理经营中,不过分地追求成绩,让队员年年有提高,健康有序地成长,是郎平教练的质量管理核心,这样体现其对人的关注。

有什么样的思维惯性,这对一家企业而言是至关重要的。郎平是一本大书,很好地诠释了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这个管理学的道理。无论是排队赛场、羽毛球赛场,还是人生的马拉松长跑,都是如此。

请记住郎平那句话:

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态度坚定!

因为,一个人,可以被打败,但绝不能被打倒!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