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民歌
2019.11.18
荆楚南蛮,本为化外之方,然从屈原居沅、湘而作《九歌》、《离骚》始,中华民族的浪漫主义人文情怀便发轫于此。历千年经营,乃成独树一帜的湖湘文化。
而湖南民歌更是湖湘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湖南的民歌。
人才之盛
湖南民歌,首先是人才之盛。按道理说辣椒会影响嗓音,可就是这么一群专吃辣椒的湘人却能唱响中国乐坛。先不说还活跃在当代歌坛的宋祖英、张也、等人,单来说说何纪光、李谷一等老一辈艺术家。
▲张也
何纪光(1939-2002)出生在桃花源故里,土家、苗、汉聚居的武陵人家,从小耳濡目染民歌风气。据说他曾向一位苗族老艺人习得高腔山歌的唱法,并纳入科学发声方法,真假声莫辨,铸就独有风格。他的声音纯净、宽广,高昂可断丝,柔美能流水,得此声音夫复何求!
李谷一大家都很熟悉,由湖南花鼓而入民歌,代表作有《妹妹找哥泪花流》、《乡恋》、《难忘今宵》等。严格的说,她并不是纯粹的民歌手,而是走新创作作品之路,难为有一副好嗓子。
体裁之盛
湖南民歌,其次是体裁之盛。湘西、湘西北之武陵山,湘南之衡山,湘北之浩瀚洞庭,加上湘、资、沅、澧四大水系纵贯全境,平原、水乡、山地、丘陵皆备,故号子、山歌、田歌、小调、风俗歌具丰。
号子,以“澧水船工号子”(津市,澧县)为代表,经改编后,分为三部分,成为体制完备的大型声乐作品。
山歌,作品最多,瀚若星云,如“郎在外间打山歌”(长沙)“冷水泡茶慢慢浓”(桑植)
田歌,这是一种稻作区域的特殊民歌形式,介乎山歌和号子之间,有“插田歌”(韶山)、“罗罗咚”(岳阳)等。
小调,较为抒情,如“四季花儿开”,“乡里妹子进城来”。(邵东)
风俗歌,反映民俗,婚丧,与古时生活联系紧密,如“铜钱歌”(益阳),能听到的不多。
内容之盛
湖南民歌,再次是内容丰富,清新健康,言辞优美,有些堪称文字精华。民歌源自生活,有些未免流俗,湖南的民歌精品良多,他们都是语言的天才。
印象最深的当属何纪光的那首《思念》:“山高水远路茫茫,郎姐二人远隔在两厢,难得见,朝朝暮暮思念长。门前有块相思地,芹菜韭菜种两行,郎拔芹菜勤想姐,姐割韭菜久望郎。”
不知道是文人创作还是民间始有。试看两人相思,直白而不显露,却用艺术的比喻,要在相思地上种“芹”菜“韭”菜,来“勤”“久”惦望,形象生动,生活情感交融在一起,多美丽呀。
号外!号外!2019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暨桑植民歌节11月19日开幕。喜欢民歌的朋友尽快安排时间去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