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固有印象中,坦克和装甲车的体型对比就应该是这样的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作为陆战之王,主战坦克的重量和体型都是地面作战装备中最大的。在现实中,早期的主战坦克也的确称得上地面作战最大型装备如,比美军现役的M1系列主战坦克最新改型吨位就已经达到甚至超过70吨,该型坦克的早期型吨位也超过60吨,主战坦克体型相对较小的苏系坦克,比如著名的T72系列主战坦克吨位也在40吨以上。而和这些典型的大型主战坦克相比,早期的装甲战车体型和吨位就要逊色很多了。
以最出名的早期型装甲车美国M113系列装甲车和前苏联BMP系列装甲车为例,在吨位和体型方面,这两款装甲车都很难和主战坦克相比,在防御性能方面,这两款装甲车更是远远不及主战坦克。但是,进入近些年以来,随着军事强国的新一代装甲车相继问世,很多人发现,和大多数人对主战坦克、装甲车体型对比的固有印象相比,现今的装甲车在体型方面已经出现了赶上主战坦克,甚至超越主战坦克的势头。德国最新的拳击手装甲车,俄罗斯新一代的回旋镖轮式装甲车就是典型。
现今的坦克和装甲车体型对比却是这样的
最新的装甲车体型已经和主战坦克不相上下
以美军现役主力主战坦克M1系列主战坦克和其他国家的一些新型装甲车尺寸设计为例,根据公开的信息显示,作为美军现役主力主战坦克,防护性能和吨位没有对手的尖端主战坦克,M1系列主战坦克的尺寸也同样很"可观"。M1系列主战坦克公开的尺寸数据,全长包括伸出车体的炮管在内为9.83米,宽度为3.66米,高度方面M1主战坦克设计和美军早期的主战坦克也有很大的不同,M1主战坦克放弃了上一代巴顿系列主战坦克高大车体的设计,车体主体高度只有2.37米,即便加上车顶布置的机枪也只有2.89米。而M1系列主战坦克的这个尺寸实际上已经是目前世界所有主战坦克中最大的一款,相比之下,美军早期最出名的装甲车M113系列装甲车的尺寸最大的也只有长4.9米,宽2.8米,车体高不过2.4米。
但是,和M113系列早期型装甲车的尺寸相比,现今新的装甲车的尺寸就要大很多了,其体型甚至可以和M1系列主战坦克相比,甚至还有一定程度的超越。比如德国最新研发的拳击手装甲车和上世纪末研发的美洲狮装甲车,在主体尺寸方面就和M1不相上下。
德国的新型拳击手装甲车已经和美军的M1系列主战坦克体型相当
根据公开的信息显示,德国最新研发的拳击手轮式装甲车,车体总长度已经达到7.88米,宽度2.99米,不包括车顶的可变换式武器塔,该车高度已经达到2.37米,这个体型虽然在纸面上要逊色M1系列主战坦克一些,但是考虑到主战坦克伸出车体的炮管长度,在车体长度方面,拳击手实际上已经接近M1系列主战坦克。在拳击手之外,德国在上世纪末研发的一款世界级轮式装甲车美洲狮的尺寸也同样可以和M1系列主战坦克相比。根据公开的数据显示,美洲狮装甲车长度指标并不是很突出,只有5.8米的水平,远低于M1系列主战坦克的近10米车长,但是在宽度方面,美洲狮装甲车已经做到3.2米的水平,已经接近M1系列主战坦克的宽度。而在高度方面,美洲狮早期型不带车顶炮塔的高度数据是1.7米,后期的型号加上炮塔,高度超越M1明显不是问题。
而在德国的拳击手和美洲狮装甲车之外,俄罗斯最新的,直接采用主战坦克底盘设计的T15型装甲车,以色列同样直接采用主战坦克底盘设计的雌虎装甲车,在尺寸方面更是和两国相应的主战坦克相当。俄罗斯最新一代的装甲车体型甚至都已经普遍超越俄军的上一代T72系列主战坦克,比如俄军回旋镖轮式装甲车就是。
图一和图二分别为新世纪的拳击手装甲车和AMV35装甲车,图四为LAV25装甲车,装甲车体型大型化趋势一目了然
而由以上可以看出,作为原本配合主战坦克作战的次一级地面作战装备,装甲车体型设计已经出现赶上甚至超越主战坦克的趋势,实际上,在重量方面,最新的装甲车也开始向主战坦克靠拢,以色列雌虎装甲车的重量据称就有62吨,而这个重量已经明显超过了传统的全部苏系主战坦克,和西方更重一些的主战坦克相当。而装甲车设计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趋势,更加重视防护的要求,以及二战坦克大战那样的场面出现概率已经很小的现实是主要原因。
新的应用思路催生新的防护要求,新的防护要求催生更大型的车体
装甲车在早期主要是承担战场人员快速运输、侦查等一些次一级的地面战任务,在防护性能方面,早期的装甲车防护都很有限,火力也很有限,二战德国甚至列装应用有敞篷式的装甲运兵车。而到了二战以后,虽然装甲车的发展逐渐正规,防护和火力水平也有所提升,但是和坦克相比还是远远不及的。前文提到的西方当时的主力装甲车M113系列装甲车和前苏联同代的BMP系列装甲车就是如此。而在当时,由于装甲车任务定位的问题,这个问题也并不突出,但是,到了本世纪前后,甚至更早,防护的问题已经成为装甲车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新世纪的拳击手和上世纪八十年代的LAV25对比
在二战后,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一战和二战那样的大规模世界级大战发生的概率已经越来越小,取而代之的则是更多的局部战争。而在这种新的战争形式中,装甲车也出现了必要情况下脱离步坦协同,独立执行任务的应用趋势,比如以色列就更多的应用装甲车执行一些低烈度的军事冲突任务,美军甚至借助轮式装甲车机动性更强的优点组建了斯崔克旅。但是,在后来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尤其是反装甲导弹武器和反坦克导弹武器的大量普及,传统的"薄皮大馅"装甲车越来越不能满足战场需求。一些国家的传统装甲车甚至被称为行走的棺材,士兵宁愿坐在车顶上机动也不愿待在车体内部。而对此,国家安全形势最复杂的以色列就率先做出反应。
早在上世纪的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就认识到传统装甲车的防护弊端,为此,以色列在缴获的敌方装甲车甚至坦克的基础上改进出了第一代的重型装甲车,该型装甲车的最大特点就是防护性能超越一般的装甲车。在其后,在认识到这种思路的巨大应用价值之后,以色列也在新一代主战坦克的基础上,直接应用主战坦克的底盘研发出新的重型装甲车,也就是雌虎装甲车,该车的防护性能在当时在全世界所有的装甲车中都是最高的。
装甲车大型化已经成为趋势,这种趋势的引领者就是以色列雌虎装甲车
而对于以色列重型装甲车的发展思路,在最初很多国家并没有认可,很多国家在当时都认为以色列的做法不具有普遍性。但是,在本世纪前后中东的局部战争中,传统装甲车"薄皮大馅"的问题再次凸显,美国曾经引以为傲的斯崔克轮式装甲车旅在战场上也遇到了防护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界军事强国的装甲车研发人员迅速转变思路,欧洲主要国家相继研发出新一代的、更大更重的装甲车。而作为世界军事大国,对军事新思路最敏感的国家,俄罗斯也迅速做出反应,在新一代的装甲车研发中,俄罗斯就直接借鉴了以色列雌虎的思路,在新一代主战坦克底盘的基础上设计新的装甲车,在轮式装甲车的设计方面,俄罗斯也放弃了前苏联类似车型设计轻防护的思路。
而随着欧洲和俄罗斯新的装甲车问世,未来的装甲车更大更重已经成为趋势,实际上,目前的新型履带式装甲车的重量已经开始向50吨级靠拢,欧洲的新一代装甲车吨位也都已经达到40吨的水平。
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并不遥远的未来,更多的重型、大型装甲车出现也是可以预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