ÖVERUM:瑞典300年制造经验,打造凯斯纽荷兰旗下精品农具!

ÖVERUM制造的液压调幅翻转犁

农机君一行的欧洲之旅仍在继续,上一次造访的约翰内斯农场有1000多年历史,让大家惊叹不已。今天,我们造访的ÖVERUM工厂,一样具有几百年的历史。

大家都说德国制造很厉害,其实北欧的机械领域,也已经领先世界好多年。本次农机君一行来到瑞典ÖVERUM公司,这家凯斯纽荷兰旗下企业,到底有何独到之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300多年的老企业

ÖVERUM工厂Ulrik Thelin厂长

奥维罗姆(ÖVERUM)始建于1655年,至今已经有300多年历史,最早是瑞典国王授权生产制造加农炮的公司,其在1850年开始生产牵引式单铧犁。到1930年时,可以制造悬挂犁;1963年研发并开始生产液压翻转犁。

到1976年,ÖVERUM开始扩大产业布局,通过并购进军播种及施肥机械领域。在1998年整体并入丹麦百年企业康斯开尔(Kongskilde),并于2017年跟随Kongskilde整体进入凯斯纽荷兰工业集团(CNH),成为CNH农机具领域的重要一员。

据ÖVERUM工厂负责人乌瑞克·特林(Ulrik Thelin)介绍,制造犁的工厂有员工120人,其中车间工人约90人,管理人员16人,没有销售人员。整个生产线包括机加工、热处理、焊接、喷涂和组装等环节,主要配件均为自主制造。

ÖVERUM有两个工厂,靠的很近。除了我们造访的犁厂,播种施肥机械和喷药机在附近的另一个工厂生产。两个工厂的总占地面积约20公顷,即300亩;犁厂面积约为6公顷,即90亩。

ÖVERUM犁厂主要生产悬挂式、半悬挂式和牵引式犁。其中,悬挂式有14个主要型号,400多种特殊配置,犁铧数3~6铧;半悬挂式有6个主要型号,450种特殊配置,犁铧数为6~8铧;牵引式有2个主要型号,也有450多种特殊配置,犁铧数为7~10铧。

此外,ÖVERUM的另一个工厂,主要生产3~5行的播种施肥机,以及12、18和24米三种型号的牵引式喷药机。

关键流程保证品质

Susane Ohlen(中)向我们展示生产车间并介绍

整体来看,ÖVERUM的生产线并不是很复杂,但在关键环节上,舍得投入;而在一些能够由人工完成的工序上,也保持着人工处理。

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设备更新留下的岁月痕迹。即,有的工序已经完全自动化,有的工序还是全人工操作。

据苏珊·奥赫仑(Susane Ohlen)介绍,机加工车间共有20名工人,每天2~3班倒上班,每年生产约1000个犁架、5000个犁柱和950个悬挂装置。经过热处理后的部件,通过抛丸、清洗、表面处理和喷涂等工序后,进行组装。

抛丸工序只有4个人,而喷涂采用的是喷粉工艺,有11人投入到该环节。整个涂装线有300米,每分钟完成1件产品,每5个小时一个循环,共能够喷涂900个部件。该涂装线是2000年建立起来的,主要采用静电喷涂加人工补漆的方式进行。

为我们讲解生产线的Susane Ohlen在工厂工作十余年,深知工艺的重要性。而犁加工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犁曲面成型及热处理。

ÖVERUM工厂的热处理工艺,简陋但不简单。虽然没有随处可见的机器手,却有着非常严格的流程,以保证淬火工艺的有效性。

组装环节最大的特点是,组装的同时可以进行相关测试。对犁的测试,看似简单却十分重要。

ÖVERUM共有168个供应商,其中84%是瑞典本地供货,还有16%是其他欧洲国家的供应商。而且,ÖVERUM每年有大约80%的配件由20家主要供应商来完成供货。每年工厂大约有1.5万套配件,其中5000套为流动件,1万套为基础库存,用于调节生产等。2018年ÖVERUM共装配销售了4300架犁,以及700套产品作为配件或备件。

ÖVERUM工厂制造待发往俄罗斯的纽荷兰翻转犁

ÖVERUM采购的配件基本为铸造件和钢材切割件,到工厂后严格按照流程加工。除少数液压装置等,基本都是全部自己加工。

组装出的犁,主要打3个品牌,ÖVERUM、纽荷兰以及Kongskilde,前两者都是蓝色的,后者为红色的。其中,红色的Kongskilde已经在中国销售。

同行造访的代表感慨,ÖVERUM工厂的产品,已经不比世界上任何犁有差距。

我们要学习什么

以往我们喜欢去看大公司,国际巨头看起来确实很高大上,而且自动化程度也很好,这源于大公司的大规模生产,摊薄了研发和生产线投入成本。

但更多的欧洲小企业,特别是农具企业,对我们来说,更有参考价值。

看完ÖVERUM的生产线,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中国企业也能做成这样。但我们为什么至今没有做成呢?

农机君认为,一方面是市场对产品的要求还没有那么迫切;另一方面,我们缺乏对产品质量的重视。归根结底,是我们对农业机械的不够尊重造成的后果。

我们要学习ÖVERUM严格的工艺,更要学习他们该节俭地方的节俭工艺设计,同时也应该学习他们对品质管控的态度。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