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福林:中国金融扩大开放措施 正按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原则落地

凤凰网财经讯 11月21日,第十二届国际跨国公司领袖圆桌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国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特邀副会长尚福林在演讲中表示,纵观中国经济金融开放的历史,已经充分展现出一个负责任、守承诺、重情义的对外开放国家形象。

一是积极担负国际责任,中国是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更是世界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贡献者。

二是坚持信守开放承诺,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对外开放进程当中,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直面外部冲击,始终信守承诺。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宣布一系列金融扩大开放措施,正在按照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开放原则逐一落地。

三是秉持正确的义利观,中国始终坚定不移的奉行互利共赢开“一带一路”放战略,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探索共建“一带一路”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等大通道建设成效显著,跨国经济走廊合作日益深化,为国际贸易和投资创造了新的机遇。

以下是文字实录:

尚福林:各位来宾大家好!很高兴受邀参加第十二届国际跨国公司领袖圆桌会议。

过去的11年里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领袖圆桌会议为推动中国开放发展,搭建了展示的舞台,为增进中外跨国公司沟通合作构建了交流平台。

借此机会,结合“开放的中国与世界”这个主题,我想就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分享两点看法。

第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交出了亮丽的答卷。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中国金融业既是改革开放的推动者,也是重要的参与者,通过金融业的改革开放,交易媒介、风险管理、资源配置等金融功能发挥越来越充分,为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同时中国金融业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目前金融业总资产超过300万亿元人民币,位居世界第一。

纵观中国经济金融开放的历史,已经充分展现出一个负责任、守承诺、重情义的对外开放国家形象。

一是积极担负国际责任。中国是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更是世界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贡献者。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当中,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等措施,促进区域经济稳定。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国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秩序改革,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维护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达到28.1%,居世界第一位,连续13年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倡议成立亚投行等组织,为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国际金融体系,更好的承担国际责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是坚持信守开放承诺。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对外开放进程当中,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直面外部冲击,始终信守承诺。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银行业逐渐放开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限制,充分允许合格的境外战略投资者,投资入股中资商业银行,保险业基本实现了全面开放,证券业在实现过度期承诺之外,还主动推出了QFII制度等资产市场开放策略。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宣布一系列金融扩大开放措施,正在按照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开放原则逐一落地。

三是秉持正确的义利观。中国始终坚定不移的奉行互利共赢开“一带一路”放战略,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探索共建“一带一路”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等大通道建设成效显著,跨国经济走廊合作日益深化,为国际贸易和投资创造了新的机遇。

今年前三个季度,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势力重新抬头的复杂环境中,中国与欧盟东盟经济体经贸投资持续增长,对“一带一路”沿海国家合计进出口6.6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9.5%,为沿途各国国内就业创造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机遇。

第二,展望未来,金融对外开放将书写更精彩的篇章,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在全面开放的新格局中,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金融业还将一如既往的继续服务大局,在开放范围层次、结构布局和体制机制上,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等重点领域,向更广、更宽、更深拓展,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更强大的动力。

一、金融开放领域会更广。回顾改革开放历程,金融业对外开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地域上从特区到其他城市和地区,从沿海到内地,在行业上从银行、保险、证券逐个推开到全行业统筹推进,在机构供给领域,重点是继续完善现有的体系结构布局,丰富外资机构种类。

目前中外资,多元化市场格局已经逐步形成,来自54个国家和地区的215家银行,在华设立了981家营业机构和157家代表处。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已经超过3.3万亿元,境外保险机构在华设立了59家外资保险法人机构,有1800多家分支机构,外资参股证券公司13家,外资参股基金公司44家。接下来可能还会有外资的理财公司、养老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外资参加金融机构的数量、比例还将持续优化和增加。

在业务服务领域,重点是落实好全面取消外资金融机构,在业务范围限制、丰富市场供给、促进有序竞争、增强市场活力。随着中国不断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一方面利用“一带一路”等多边合作框架,持续促进跨境投资、跨境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举措,学习国际上支持跨境货物和服务贸易方式的成熟经验。

另一方面境内金融机构抓紧创新融资模式,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合作,构建广覆盖、高效率的金融服务平台,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业合作、区域开放创新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二、开放的空间更大。今年以来,相关部门已经先后宣布了19条对外开放的新措施,本月7日国务院印发了《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意见》,除了刚提到的机构和业务领域的开放政策外,重点是要在现有机构经营格局框架内,从股权比例和业务门槛等维度,释放出更大的开放空间,积极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制化的营商环境。

比如取消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等外资持股比例不超过51%的限制,让外资有更大空间参与经营决策,大幅度削减对外资开展业务总资产,经营年限等数量型,对各类资本一视同仁,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各类金融机构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下参与竞争,强身健体促进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三、金融文化开放融合程度将更深。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追求更深层次的金融文化融合,理念创新,增强金融业的竞争软实力,对金融业改革开放的意义越来越重大。一方面加强经营理念相互借鉴,重点是以对外开放为契机,提升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水平,提高风险管理和内控能力,加快构建与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相适应的金融文化环境。

另一方面推动完善金融制度建设,强化金融文化内核,要积极参与完善国际金融监管规则,针对国际金融风险跨市场、跨机构、跨币种和跨境传染的特点,提高行业监管和风险防范能力。同时在学习引进适应国际规则过程中,加强共建、共治、共享,推动国际规则更好的匹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需要。

最后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