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门司城:日本战国时代的经典要塞争夺战

日本的本州与九州之间,被浅浅的关门海峡所分割。往返两座岛屿的最快通道,就是从本州的下关出发,渡海抵达对岸的门司港。为掩护这个港口而建造的门司城,就因此被称作是九州的门户。

在异常混乱的战国时代,这座小小的门司城就成为多方的争夺焦点。统治本州西部的强势大名毛利元,就和崛起于九州北部的大名大友义镇展开较量。足以锁住关门海峡的门司城,无疑是必须拿下的战略支点。

重要的小城

门司城虽小 位置却非常重要

早在1554年,大友义镇就说服镇守门司城的守将献城投降,以便自己能顺利控制筑前国。此时的毛利元,已经占领一些本州西部的大内家领地,也理所当然的视自己为大内氏的政治继承者。趁着大友义镇稍后放松警惕,毛利元派儿子吉川元春和小早川隆景率领大军突然在门司港登陆,攻陷了只有数百名守军把守的城池。

得知重镇失守的大友义镇,马上率主力军展开反击。然而,双方虽然能动员大量兵力,但城池所在的门司半岛地域狭窄,又以山地和崎岖道路为主。这就使得兵力优势方没有了原本应有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僵持,双方才在幕府的调解下达成协议。毛利家认可大友义镇在北九州的霸主地位,换来对方承认自己保留门司城,作为出进入九州的跳板。

毛利元就需要在海峡两头对付不同势力

协议粗看似乎非常公平。但随后的局势发展,却让自诩精明的毛利元又就觉得吃了大亏。原本毛利氏急于和谈,是需要专心对付在本州西部的尼子晴久。不料对方的城堡地势险要,且守军兵将悍勇能战,硬是把快速取胜拖延为漫长的消耗战。大友义镇见有机可乘,就大肆在九州各处攻城略地,自身实力迅速壮大。毛利元很快意识到,自己身后的大友正在并吞岛上的最肥沃土地。双方的再次交手,就只剩下时间问题。

1561年,大友义镇开始举兵攻打毛利家在北九州盟友。得到盟友求救的毛利,当机立断的和尼子家达成和议,迅速调头对付北九州的猖狂邻居。大友义镇方面也早就做好了和毛利家撕破的准备。一接到对方向西进军的情报,立即集合部队,抢先攻击毛利家的门司城据点。

16世纪前期的日本士兵装备

难啃的坚城

今日的门司城遗址 地理优势非常明显

门司城建造在小小半岛的末端。除了位于山丘顶端,周围有5座小型堡垒作为防御支点。任何敌军在触及主城之前,必须逐一攻克这些外线堡垒。这就给守军反击或求援争取到足够时间。

大友家为了拔除这座毛利家的桥头堡,集中了可以使用的全部机动兵力。全军由大友义镇本人亲自率领,还有自家重臣田原亲贤为先锋,和著名战将户次鉴连担任殿后。共出动15队人马,合计兵力约为15000余人。守城的毛利家在当地仅有3000多守军,只能依托地形优势做节节抵抗。只要坚持时间够长,就能等来本州方向的主力军救援。加之毛利氏的部队里有大量水军部队,非常适合在浅海地区施行灵活的两栖攻击。

门司半岛将成为双方的争夺焦点

当年8月,大友氏的部队陆续开赴门司半岛。稍后便在城市东南方的田之浦展开队列。门司城守将仁保隆慰对此不屑一顾,认为城池坐落在标高175米的古城山上,周围三面都是悬崖峭壁,只有险绝的山路与平原相通。所以地形对守军非常有利,只要全神贯注于对付正面敌军即可。

结果,进攻者不仅难以控制战场,还在山间小道上遭遇守军的凌厉反击。最后连主城的墙角都难以触及。一旦毛利家的水军抵达,大友的部队将陷入彻底被动。

当时的日本步兵 只有少部分人配有火枪

西方外援

大友家以贸易为要挟 找来3艘西方帆船帮忙

到了9月,关门海峡内却突然出现了3艘悬挂葡萄牙旗帜的卡拉克帆船。这些商船原本停靠在九州岛西北的博多港,因需要大量装载货物而只配备了18门舰炮。作为首个与西方有大量接触的地方势力,大友家可以用贸易作为要挟条件,要求葡萄牙船长支援自己作战。

虽然同时代的欧洲已开始流行起更好的盖伦帆船,但远东航线依然是旧式大帆船的天下。哪怕为了商业目的而没有完整的武装,也足以在航海技术滞后的日本沿海称雄。大友义镇也是看准了这点,才找来洋人为自己压制毛利水军。由于此前已见识过对方的火器演示,大友意识到自己非常需要这些新式武器来弥补攻城水平。

葡萄牙商船介入 让大友家暂时控制了海峡

突如其来的猛烈炮火,首先倾泻到山脚下的港口位置。守军因为缺乏反击能力,只能在炮火驱赶下纷纷上山,将准备迎接自家主力的口岸拱手相让。葡萄牙帆船趁机抵近岸边,进而对古城山顶的门司城也进行炮击。然而,主城距离海岸400多米,又高居山巅之上。葡萄牙船上的加农炮则并非以射程见长。因此,草草几炮并不会对城墙等重要结构造成伤害。

晚些时候,葡萄牙船长们就以弹药不足为借口,向大友义镇请辞。后者眼看门司城巍然不动,也就只能默许了再次失败。但这样就意味着海峡控制权将迅速落入敌方手中。

建造在高处的日式山城 很难被舰船炮火攻击

水陆夹攻

洋人走后 毛利家的水军就控制了海峡

看到洋人的帆船离开,毛利麾下的强大水军便迅速冒出来占据水面。相比其他很多大名,毛利家是当时比较重视水上力量发展的势力。为了援助门司城和港口,他们已经部署有2支兵力各千余人的部队和船只数百艘的舰队。两路人马分别由乃美宗胜和儿玉就方率领,准备对围攻半岛的敌军展开钳形攻势。

于是,一支船队开始加紧从下关向对岸输送援军。另一支舰队则主动绕道敌后,从海上威胁大友军后方。到9月中旬的时候,增援门司城的部队已经超过10000人,各种船只也有500多艘。负责指挥援军的是毛利元就的三子--小早川隆景。

战役的拖延让大友家后勤遇到困难

大友义镇深知战局不能再拖延下去。要是等到善战的毛利元就亲自出马,这次大规模进攻的结局将会非常难看。出于最后一搏的心态,大友军索性在10月10日对门司城提前进行了总攻击。然而,这种仓促进攻不但没有将本方的战线向前推进,反而暴露出大友军在多日鏖战后已疲惫不堪。晚到的小早川隆景守住了门司城,甚至率领一批刚抵达九州的主力杀出城市,向犹豫不决的对方狠狠发起冲锋。进攻者士气大跌,并在大量远射武器的摧残中逃下山去。若非当时的火绳枪还没有得到普及,大友家士兵的恐怕就这样遭到重创。

同时,毛利家的将领乃美宗胜也率军在对手后方登陆,袭击大友氏的殿后部队。原本还井然有序的阵列,迅速演变为规模浩大的散阵自斗。在激烈的交锋中,甚至出现了群众喜闻乐见的武将单挑。乃美宗胜就阵斩了对方大将伊美弹,迫使大友军停止反扑,彻底转向守势。

制海权优势 让毛利军可以选择任意进攻地点

10月26日,不甘心放弃的大友义镇再次下令进攻。麾下部将户次鉴连率领800名弓箭手,突破到门司城下,迫使小早川隆景派出的部队退回城内。进攻者还用少许从葡萄牙人手里买来的火枪,对门司城进行轮番射击,给毛利守军带来了惨重伤亡。但守军还是可以居高临下的射箭还击,让敢死队根本无法靠攀爬城墙。双方激战至日暮时分,大友军的攻击还是没能坚持下去。

接二连三的挫败让大友义镇倍感沮丧,军中也是怨言四起。鉴于寒冬已经接近,如果不及时撤退,那么围攻者自己就将遭遇后勤问题。权衡利弊之后,大友家的军队便主动回到开战前的位置。在这次撤退过程中,九州士兵的缺乏纪律弱点暴露出来。利用他们的自乱阵脚,毛利水军也不失时机的继续乘船绕到侧面进行袭扰。猝不及防的大友军在丰津被两路追兵包围,甚至一度被对方先锋冲入大营。大友义镇不得不提前逃走,靠着九州士兵的勇武顽强才保住性命。

失败的围攻者在撤退中损失惨重

门司城之战的失败,让大友家阻止毛利军涉足九州的企图破灭。对方不但稳固了门司半岛,还乘胜席卷丰前国,攻下了几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城池。大友家辛苦数年博得的战果,几乎因这次溃败而丧失殆尽。

为了扛起失败的责任,大友氏的几个主要将领纷纷宣布出家。大友义镇自己就改名大友宗麟,部将户次鉴连也改名立花道雪。此外,西面的龙造寺隆信和南方的岛津贵久纷纷崛起,让九州的格局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