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礼只送小肥皂,礼物贵了就绝交…日本人也太小气了吧?

俗话说「礼多人不怪」,这句话放到全世界都适用。

日本是个多礼的民族,不管是一年当中的送礼节日,还是旅遊回来或拜访亲友时的「お土産」(おみやげ/OMIYAGE),各种礼物送到飞起。

比起中国送礼讲究心意来说,日本则加重了几分“礼节规矩”。

首先说说日本的

「お土産」

「お土産」(おみやげ/OMIYAGE)的汉字写法是,御土产。

翻译成中国话就是 ——“御用送礼土特产”,即伴手礼,这样是不是更好记忆了?(我可真是个小机灵鬼)

这个「お土産」来头很大,在日本是传统礼俗的一种,有着长远的历史典故:

过去在幕府时代,因为官方严格控制人口移动,平民百姓是不被允许离开家乡的,但有个特殊的例外,就是申请去伊势大神宫参拜。

伊势大神宫是日本人一生一定要去参拜一次的圣地,因为路途遥远,往返的时日很长,加上核准放行的名额有限,所以乡里间的人只能每年轮流前往。

出发前,邻居们会送上一点盘缠,为旅行的人饯行,为了感谢大家的照顾,去伊势大神宫参拜的人,回来一定要带上当地的土产,挨家挨户送礼表达谢意,这就是赠送「お土産」的起源。

现在虽然已经没有帮旅行的人添盘缠这种事了,但送御土产已经成为日本人的基本礼貌。

日本人只要去较远的地方旅游,回家时候就得买上不少当地的土产,向朋友同事亲戚等等尽到礼数。

不然真的很西次累衣 (しつれい —— 失礼)

01

日常生活,霓虹人送礼的“抠门”印象

除了伴手礼这种约定成俗的送礼习惯,日常生活中送礼更是个大难题。送礼文化发展至今,自然有很多巧妙要处处留心。

但是“礼多人不怪”的霓虹国,送的礼物往往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两个字,“抠门”——礼物包装看起来高逼格,但左一层右一层的包装拆开后,实际里面就是个5cm大小,还不知名的钥匙扣。

心理预期的巨大反差,就问你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当然了,霓虹自己人肯定早就习以为常,但要考虑到对一个歪果仁的内心冲击——我就是个实际“受害者”。

记得以前去日本,第一次收到的礼物是包装特别精美的两块饼干。对你没有看错,数量只有两块,不是两盒!

第二次收到的礼物,竟然是一块朴素的小肥皂!没有高大上,就是在便利店随手买的。

一般朋友间互赠礼物都比较“可怜”,有时候可能是一块手帕,一支笔。

真的很惊讶,送这些日常的零零碎碎也可以?是的,可以。对日本人来说这就是礼物。

因为日本人对于人际关系的远近亲疏分得非常清楚,你跟对方的关系,倘若没有下对上的利害关系,礼送重了,反而是失礼的行为,会让对方尴尬。

因为你强迫对方欠你人情,让他被迫需要还礼给你,造成他的困扰,收到礼物的人不但不会高兴,还会在背后生气哩!尤其在京都这种人心复杂的地方,送与不送之间,稍有不慎就很容易得罪人。

所以和日本人来往送礼,记住两点:礼轻情意重,和不给别人添麻烦。

这分寸有多难拿捏?

著名的文化人类学者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一书中就曾这样写道——

“日本人怕接受到别人的礼物,接受礼物是一种负担,他会始终惦记着这件事而苦恼不堪!”

因为日本的送礼风俗习惯,是有来有往的。就是说 —— 收到了礼物,也是要会回的。

例如:对方送的东西都有容器盛装,例如篮子或磁盘,规矩是要拿这容器,装上回给对方的礼,通常是和果子,回送给对方,表示有来有往。

关于送礼和回礼,无论谁都会很头疼。

所以不少机智的人就相出了一个办法,所谓「500日円」标准即送价值日币500円左右或者以下的礼物。让对方收下没有太大的心理负担,不造成压力。

备注:「500日円」的标准是部分人内心默认的“潜规则”,不是日本规定的送礼的风俗制度。

正是基于这一点,日常往来收到小饼干,手帕,钥匙扣这样的小礼物就不难理解了。

常见的小手帕伴手礼△

是不是所有礼物都能「500日円」糊弄过去?

抱着这样想法的人,我只能说 —— 你咋想的!

但是并非所有的日式送礼都讲求礼轻情义重,如果对方是你的长官、客户,或是指导教授,送礼就要送到让他觉得你够诚意才行。

中元节常见礼盒△

日本一年中有两个节日,中元岁暮,要送礼给长官、客户、指导教授,这些位阶在你之上的长辈们。这时送出的礼就不能显得太轻,并且要吻合时令。

中元在盛夏,最适合送有清凉感的饮料或食品;岁暮的礼要送得要比中元大些,冬天冷,火腿肉或是海鲜火锅料礼盒很得人心

所以,对那些送“衣食父母”礼物,不仅没思考周全,还只打算用「500日円」糊弄过去的人,你可长点心吧!

02

泛泛谈礼物的“红黑禁忌”

送礼要送对地方,谁也不想送出一身埋怨,所以有几个小细节要注意:

➤ 什么节点送

除了到别人家做客要带礼品外,迁入新居时,按照传统要向邻居赠送荞麦面或者洗衣粉、肥皂之类的生活用品,表示近邻友好;

外出旅游后,往往会带一点小礼物送给同僚或邻居,表示大家“有福同享”;

逢入学、搬家、结婚、就职等人生的阶段性大事都得祝贺,而生病、受灾、丧礼时的慰问礼品也不可缺少。

一年四季,礼品往来不断,这是他们的“国情”还是要了解尊重下。

➤ 包装、包装、包装特别重要

一件礼品不管价值如何,往往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装,再系上一条好看的缎带或绳结,让人第一眼看到就会喜欢。

这里要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礼品包装纸的颜色一定不能用白色和色彩明亮的包装纸,因为白色在日本象征着死亡,明亮的颜色则会显得过分花哨不够庄重,所以经常会选用花色纸包装礼品。

礼品盒要用硬纸绳捆绑,因为日本的观念里认为绳结之处有人的灵魂,最能够表达送礼人的诚意。

这种硬纸绳一般是5根一组,也有7根、9根的。

日本人认为奇数是阳数,象征吉祥,偶数是阴数,象征凶事。因此,一般都用单数。不过像“9“发音类似”苦“4”类似“”死“,也是基本不用的。使用双数的硬纸绳打点礼品盒也是一忌。

不得不说,日本人真的很在意细节。哪怕只是礼物的外包装,也埋藏了很多小心思在其中。

➤其他送礼小禁忌

1. 对于长辈或者上级,不能送钟表和书包。

因为有“补进亏空”的含义,意味着看不起人家,有督促对方好好学习的意思,但送给部下就没什么不妥。

2. 给对方送礼不能送拖鞋、袜子。

因为这存在着要把对方“踩在脚下”的寓意。

3. 送新娘,不能给新娘子赠送茶叶。

中国有“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的俗语,而日本却有“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茶”的俗语,送新娘子茶叶,意味着告诉新娘子从此不用再回家。

4. 送新婚夫妇,不送刀具。

含有切断婚缘的意思,而瓷器易碎,夫妻关系当然是越牢固越好,因此尽量避免送让人联想到分离、破碎等礼品。

5.蔬菜、鱼、鸡以及鲜花等作为礼品赠送的时候,只能送到主人的家门口。

6.如果是送现金,一般都要装在信封里面,最忌讳直接用手递钱。而装钱的信封也都是有正反面的。

• 喜,要把纸币有人物的一面与信封正面相吻合。

• 丧,就要把纸币有人物的一面面对信封的背面等等。

你看一份小小的礼物也有这么多“潜规则”。所以,这份礼轻情意重你感受到了吗?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