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社会工作:正确了解和认识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一、了解儿童成长发展的特点

1、快速性。儿童的身体迅猛成长,18周岁时,心理人格基本形成。

2、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儿童会表现不同的特征。儿童成长阶段包括:婴儿阶段(0-1岁)、幼儿阶段(2-3岁)、学前阶段(4-5岁)、学龄阶段(6-12岁)和青少年阶段(13-18岁)。

3、顺序性

(1)身体生长和发展过程,遵循从上到下、由近到远、从小到大、有低级向高级的顺序性。

(2)社会心理发展,婴儿时期信任人格;幼儿时期自主人格;学前阶段勤奋人格。

4、不均衡性。各系统发育不均衡,经历两个快速阶段:一是出生后第一年;二是青春期。

5、个体差异性。身心发展的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等方面,有个性化特点。

6、分化与互补性。生理和心理能力的发展和成熟,多数情况下历来分化的生理机能的作用。

二、认识儿童的需要

1、生存的需要

(1)生命存在的需要;

(2)社会存在的需要。

2、发展的需要

(1)良好的家庭生活与亲子关系,获得爱与管教;

(2)受教育的机会,良好的教育和学习环境;

(3)休闲和娱乐的机会。

3、受保护的需要:免受伤害的需要,人为伤害包括身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等。

4、社会化的需要

(1)培养基本生活技能;

(2)促进自我观念发展;

(3)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4)培养良好道德品质。

三、社会工作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传播儿童健康成长理念和知识

1、母婴保健服务: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

2、婴儿早期喂养理念和实践;最佳方式:母乳喂养;

3、幼儿早教:宣传早教的意义,指导早教的活动;

4、亲职教育:科学育儿的理念、知识、技能;

提供家庭支持服务

1、亲职辅导:以父母为对象,采用个案辅导、家长自助小组和亲子互动团体等方式;

2、婚姻辅导:侧重对有儿童的夫妻进行辅导,减少对儿童的负面影响;

3、家庭辅导:针对有儿童的家庭,改善儿童成长的家庭环境;

4、亲子关系辅导:以父母和子女为对象,实现二者良性互动。

开展儿童支持服务

1、儿童问题辅导:儿童自身问题、与他人交际问题、心理健康问题、身心障碍的康复与治疗问题;

2、儿童的娱乐和休闲:采用户外球类、室内球类、购物、旅行、登山、看电影、阅读、同伴聊天等方式;

3、儿童的社会化引导:包括自我认同、技能学习、团队精神、社会责任等方面内容。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