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是一种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状圆形玉器,为我国传统的玉礼器之一。《尔雅・释器》载:“肉(器体)倍好(穿孔)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根据中央孔径的大小把这种片状圆形玉器分为璧、暖 、环三种。从近年考古出土的实物看,古人在制作玉器时,对于玉璧的孔径与器体的比例并没有严格的规定。因此,今天我们习惯上把宽边小孔的圆状器统称作璧,而窄边大口径的称为环,一般不再用" 瑷”这一名称。
壁是封建君主在祭祀或赏赐时用的玉器,战国时代有龙、凤、觳粒涡卷纹等装饰,广为流传,此壁中央部位镂空雕成龙形花纹、是罕见的制法。战国时期,随着礼制的崩溃,思想观念的解放,“百家争鸣”的兴起,带来了艺术上的繁荣,玉器的生产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玉的使用范围扩大,佩玉等生活用器增多而礼器比重減少。玉质优良,王候用玉多使用和田籽玉。琢玉技艺精,纹多样而多变,线条流畅,出现了金属细工与玉作的结合,即“金镶玉”。作为神瑞动物之首的龙形像占有突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