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武帝叫武帝,唐太宗叫太宗,乾隆却用年号?

大家谈论起历史人物的时候,会发现自己是经常这么称呼那些古代皇帝的。比如: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汉献帝刘协,唐明皇李隆基,乾隆。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会发现,汉高祖属于庙号,而汉献帝属于谥号,乾隆又是年号,而秦始皇又不是庙号,又不是谥号,更不是年号,所以我们为什么不统一的称皇帝们为庙号或者年号呢?

我们要先从最久远的庙号开始说起,因为庙号是最早的,比皇帝这个称呼都早,在殷商时期,就已经有了庙号这个说法了,用了在祖庙祭祀自己的祖先。但庙号这个称呼,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并不是每个皇帝都能享受到的。像汉朝共有东西汉26位皇帝,只有一半有庙号,即便如汉景帝这种守成之君都是没庙号的,因此用庙号来称呼每个皇帝不现实。

再来说年号,年号是由汉武帝发明的,也就是说汉武帝之前的皇帝是没有年号的。年号没什么别的用处,单纯是以祥瑞或者皇帝有新动作新想法而改掉的年号,重新纪年的一种称呼。到唐宋时期一般一个皇帝改几个年号都很正常的。像最近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里,就说旧历和天保,也就是历史上唐明皇的两个年号,开元和天宝。

再来说说谥号,谥号是皇帝死后大臣们根据他生前的表现给他推定的。像汉代由于以孝治国,所以每代皇帝谥号都以孝字打头,如孝文皇帝,孝武皇帝,孝献皇帝等等。这三个谥号都算是不错的好谥号,“献”并不是普通人误以为的献出的意思,所以不是坏谥号,而是指汉献帝有点治国能力有智慧的意思。而坏的谥号像隋炀帝的炀就是典型的坏谥号。而从唐宋起,谥号也不是以前的皇帝的一两个字了,变得越来越歌功颂德,也越来越长。

这个习惯是从武则天给他的老公唐高宗李治定谥号开始的,李治的谥号是: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天皇大帝;武则天本人的谥号则是:则天大圣皇后、则天大圣皇帝。到了宋代宋太祖的谥号是英武圣文神德皇帝。清代乾隆的谥号则是: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是不是超长?看的都头疼?

所以由于汉朝到隋朝时期的皇帝们并不是统一都有庙号和年号,年号也不固定,所以这段时间的皇帝通常用简短的谥号来称呼。一般都叫做xx帝。

而唐宋时期由于皇帝的谥号越来越长,说起来写起来都不方便,年号却仍然和以前一样的不固定,但是庙号确实即简短又人人都有,所以这段时间的皇帝都用庙号称呼,一般都叫XX祖和XX宗。

到了明清时期,年号已经改成每个皇帝都有且只有一个,而谥号往往都长的吓人。庙号因为都是XX祖和XX宗,容易混淆记不住,所以完全不同字有自己个性的年号就成了标配。如永乐,正德,万历,崇祯,康熙,雍正,乾隆等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