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日本大正十四年式改进型手枪 你所不了解的“王八盒子”

最近正在反复看电影《平原游击队》,老电影的细节实在是好看啊。

今天就来介绍一下电影中出现的日本大正十四年式手枪,就是俗称的“王八盒子”。这种绰号很难听,性能不佳的手枪有多种型号,本文介绍的是改进型。美籍日本人“たかひろ”在非常偶然的情况下,在枪店中发现了一支保存非常完好的大正十四年式手枪,该枪几乎没有发射过弹药,他认为很可能是美军士兵在战后从日本带回的战利品。价签上清晰标明了型号、口径、原厂弹匣、价格750美元(约合人民币5275元)。

这支手枪的木质握把护板上有24条横向凹槽,而1943年制造的该型手枪却只有17条凹槽。即便该枪有24条凹槽,但上下还是有两块比较大的空白处,没错,还有25条凹槽的早期型。研制中的样枪凹槽数量达到26条,所以凹槽数量有26、25、24、17等多种,其样式与制造年代不一定相关。除了这样带横向凹槽的“搓衣板”之外,还有光板儿的末期型。

大正十四年式手枪之所以被叫做“王八盒子”,就是因为该枪的枪套外形圆润,非常像甲鱼的背部。这个枪套之所以鼓鼓囊囊的,是因为里面有盛放备用击针和零散弹药的附件包。大正十四年式手枪的击针非常容易损坏,所以还需要随枪携带备用击针,也算是一个特色吧。需要说明的是,图中的这个枪套是美国厂家制造的复刻品,售价为109美元(约合人民币767元)。

大正十四式手枪的保险需要旋转180°,操作不变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最关键的是保险杆使用过程中会磨损,在后期会完全不会固定在保险位置(B),从而存在安全隐患。可以看一下该枪的握把护板与枪身结合部分(C)非常紧密,做工还是不错的。枪身上密布横向加工纹路,铭文加工精致。

枪号左侧第一个标记是名古屋工厂的钢印,后面的圆圈内有一个日文字母“亻”,代表是该年第一批次。下方还有昭和18年9月的铭文,根据这支手枪上的铭文,可以确定该枪是1943年9月名古屋工厂生产的第一批次大正十四式手枪。

这是たかひろ收藏的另一支大正十四年式手枪,该枪为早期型。枪号旁边有一个花朵形标记,这个是小仓工厂的标记,不过小石川的东京炮兵工厂在1930年之前一直采用同样的标记。制造年代是昭和9年10月(1934年),因为1923年关东大地震的影响,1930年东京炮兵工厂部分设备转移到小仓工厂,因此1931年生产的所有大正十四年式手枪都是小仓出品。所以可以确定,这支手枪是小仓生产的。年代铭文右侧还有一个“东”字。

1943年制造的改进型(左)与1934年制造的早期型(右)进行对比,可以看到零件的装配比早期型更好,尽管二战爆发后,日本武器制造因为压低成本和工人素质下降等诸多因素,造成武器加工质量下滑,如这支手枪粗糙的表面就是典型例子。但在某些装配领域却比早期型更好,因此很多事物不能一概而论。たかひろ认为日本制造业的高峰应该在1940年左右,当时亚洲唯一系统研发新型枪械的就是日本,但在研制和生产领域还要落后西方大约30年。

握把金属与木质护板的结合非常完美。

握把前部结合面更加完美。

由于大正十四年式手枪的早期型(左)存在弹匣意外掉落的问题,所以改进型手枪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发。解决方案非常搞笑,并非针对导致弹匣意外掉落的原因——突出的弹匣卡笋,而是在握把底部增加一个弹簧板,与弹匣底部的开口配合以卡住弹匣。这样卸下弹匣时,需要按动弹匣卡笋,然后用左手将弹匣拽出。怎么说呢,弹匣掉落的问题确实解决了,可是总觉得有点怪。美军M1911手枪在早期同样有这样的问题,但通过优化弹匣卡笋设计完美解决。

握把内部的照片,可以看到轻微磨损的弹簧板,握把底部前方的铆钉就是固定弹簧板的。

弹簧板比想象的要长且弯曲,这是たかひろ手绘的弹簧板样式,很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零件的结构。

将刚刚购买的大正十四年式改进型手枪分解,检查零件是否都是原配的。

击发组件、枪管、枪机上都有枪号的后三位“500”,非常幸运,都是原配零件。唯一的缺憾就是弹匣并非原配,不过对于这样的老枪,已经非常难得。

握把护板内部同样有号码,说明这也是原配零件。

枪机部分的装配非常棒,结构非常厚实,比南部手枪要先进得多。按说发射9×19mm弹药都没有问题,不过大正十四年式手枪却使用威力较弱的8mm南部手枪弹药,这都是被南部拖累了。

上面两个为早期型击针组件,下面两个为后期型击针组件,可以看出改进型更加粗壮,有效降低了损坏的机率。

大正十四年式手枪改进型(左)与早期型(右)对比,两种手枪最大的外形区别就是扳机护圈。这是为了能够在寒冷季节带手套进行射击,而做出的改进。

为了演示这种改进的必要性,たかひろ还特别戴上厚重的防寒手套进行操作。改进型的扳机护圈完全可以容纳手指,顺利扣动扳机完全没有问题。

而早期型……手指根本伸不进扳机护圈,更别说射击了。

大正十四年式手枪有这么难听的绰号,性能也确实不理想。对于武器缺乏的抗日军民来说,依旧是好家伙,要不《平原游击队》中的年轻游击队员缴获了一支“王八盒子”之后,也不会那么兴奋地给李向阳看。只不过与当时中国军民更钟爱的德国毛瑟之类的欧洲先进手枪相比差距太大,加之弹药来源太少,才导致地位尴尬。但绝对不是现在很多人说的那样不喜欢、不想要,这样连打8发子弹的手枪,总比只能装一发弹药的“独角牛”要强得多。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