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作家拉菲尔,写了一本书叫《不死的中国人》挺有意思,讲述了在二十年前生活在意大利的中国人的状态。
书中有一个故事:
一对中国夫妇来到意大利某小镇要找工作。这小镇第一次来中国人很稀奇,就帮他们找了住处和工作。
夫妇干的挺好,意大利雇主也满意,几个月后,中国夫妇不干了,意大利雇主感觉自己没亏待他们啊,怎么不干了。
夫妇说,一天干8小时,每周休息2天,这工作量太少,影响自己赚钱,很生气。
书中说,国人的勤奋,吓到了意大利人,让他们感到恐惧。
挣钱、挣钱、再挣钱,任何苦难都在所不惜。这就是国人的生存哲学。
书中写道,他们象一部工作机器,特别能吃苦,在缝纫机前、家具工厂里、采石场里、稻田里,从天亮忙到半夜。他们没有娱乐,没有欢笑,没有休息。他们面无表情,除了工作赚钱,从不参加公共活动,政治活动,对周围的一切漠不关心。他们很少露面,但一出来就是一大群。
何谓“不死的中国人”?意大利人几乎见不到华人的葬礼,(因为他们一旦干不动活即被送回国内),2005年意大利政府有个统计,在数量超过4万的中国移民中,只有3人死亡记录。有好奇者说了句“中国人永远不死”,从此以讹传讹。
国人的很多思维,很难让西方人理解。比如说国人的家庭以孩子为核心,为了后代,那种牺牲和奋斗的精神真是写在基因里的,国人的家庭观念特别强,缺乏西方那种个体意识,这种理念西方人很难接受。
西方家庭从来不会老人父母围着孩子转这样的生活方式。
总有一种神秘的力量,指引着国人向前,国人对于自身的规划,都不局限在自己的一生,为了血脉的延续,什么规则下都能适应,国人在复杂的地缘环境中比任何民族更有毅力和韧性。
正是这种顽强韧性,让民族5000年延绵不息。
可是,每个人的人生都只活一次,对这种完全牺牲自己、抛去个人喜怒哀乐、把希望全部寄托在下一代的价值观不能苟同。都把幸福寄托在下一代,结果是每一代人都不幸福,幸福永远指望下一代,成了恶性循环。
但是这就是国人的宿命,有谁不是为子孙扛活呢?
其实国人吃苦耐劳看似优点,大多都是被迫的。因为如果不勤劳,很可能连饭也吃不上,连房子也买不起,连病也看不起,连孩子的未来也保障不了,就只能坐以待毙……中国的资源过于紧张,不勤劳就会被别人顶上,没有自己的份了。在非洲大多国家,地广人稀。靠天吃饭就能生活。所以这天然造成了这里的人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对错呢。中国人很勤劳,但是幸福指数普遍不高。
其实,改变一个人命运的是一个人的思想,思想决定着行动的高度和节奏。
为什么发达国家的人比较懒?
看看周围生活的人就会明白,最辛苦的人也不一定是富裕的人。一个民族不仅要勤劳,更要思考、更要开拓创新。没有休息,太过现实,就没有时间去思考深层次的东西,也没有时间去搞文学艺术。
有一句名言,好像是罗素说的:有些人宁愿去死,也不愿意思考,可悲。
现在很多人都是身体上勤劳,思想上懒惰,因为身体上的勤劳很容易实现,他们用行动上的勤劳来麻痹思想上的懒惰,用表象上的繁忙来掩盖心智上的清闲,但却忘记了人最大的价值就是思考。
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心累的感觉,来自生活的各种压力,经常是压得自己踹不过气来。每天忙忙碌碌却浑浑噩噩,时间就这样静悄悄的过去了。
身体可以漂泊,灵魂必须沉静。我们不停地奔波劳碌,失去了思考的时间,灵魂就如无根的浮萍,找不到自己的信仰,我们的生活也因此失去了有趣和增加了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