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与挫折:卢武铉总统未写完的回忆录》 [韩]卢武铉著 荀寿潇译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0年5月版
“这是命”
“我连累了太多的人,因为我,许多人承受了太多的痛苦,今后还要承受无尽的痛苦。我的余生只会成为别人的负担,身体不好,什么事都做不了,看不了书,也写不了文章。
不要太悲伤,生与死,不都是自然的一部分吗?不必过意不去,也不要埋怨谁,这是命。
火葬了吧,然后在家附近立一个小小的石碑。我早就这么想了。”
这是韩国前总统卢武铉留给人们最后的话。2009年5月23日,被家人拖进“朴渊次贿赂门”的卢武铉,写下这十四行文字后,在老家庆尚南道金海市峰下村跳崖自杀,告别了尘世的烦恼。
身为前总统的卢武铉用自杀回应司法调查,在韩国和全世界引发轩然大波。有人指责这是胆小,缺乏法制精神;但更多的人(尤其是饱受腐败之害的中国人)认为,卢武铉表现出的是另一种担当的勇气,和众多无耻的贪官相比,他的死表现出“耻文化”令人尊敬。而我的一名韩国教授朋友说,卢武铉内心应该非常痛苦,因为他提倡清廉,但家人涉及腐败,“他怎么清廉都没用,怎么辩解也都无济于事”,因此只好选择这样一条悲情之路。
这似乎也是卢武铉政治人生的写照。在《成功与挫折:卢武铉总统未写完的回忆录》中,人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百折不挠”的理想主义者,取得了传奇式的成功;但他内心时常对现实政治感到无奈,充满着只有出身于田园的人才有的豁达或者说消极,甚至包括对生命的看法。
卢武铉辞世后不久,韩国的《朝鲜日报》就撰文称,这个前总统的63年人生可谓是“艰难跋涉、百折不挠”的历史。而了解他个人的历史,也可以从侧面了解韩国的历史,尤其是从独裁到民主的过渡史。
和不少身处变革时期的大人物类似,卢武铉的人生在不同年代有着不同的主题。他经历过贫困,因为经济拮据而不能上大学;为了谋生,以奖学生的身份考入釜山商业高中;一辈子没有大学学历;在作为步枪手服兵役三年退伍结婚后,自学通过司法考试。
卢武铉个人经历也和时代结合在一起。他历经独裁、政治转型、政党分合。在这些时代风云中,他也是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因为在全斗焕政权镇压民主的“釜林事件”(1981年)中,深切了解了权力的罪恶,卢武铉放弃了当一名擅长税务官司的常胜律师的安逸生活,转而做需要勇气却没有“油水”的人权律师。1987年,他在为发动工潮的工人争取权利时被警方拘留,后被当局剥夺了辩护律师资格。不擅长文书的卢武铉只好选择进入政坛,自称为“警察荐举的公务员”,成为关心下层人民的议员。
卢武铉的人生在2003年当选为韩国第16届总统时达到了巅峰。
两个主义的敌人
政治人卢武铉也同样充满理想。在书中,出身平民的卢武铉认为,自己在从政之后一直在和两个势力做斗争:地区主义和机会主义。卢武铉并未细说这两个主义,但要理解韩国过去几十年的政治变迁和卢武铉思想中重要的一部分,理解这两个主义则是很好的路径。
地区主义被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是韩国政治中的“毒瘤”,挥之不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韩国政坛上主要是民主和独裁的较量,大部分民众理所当然地站在民主一边。随着卢泰愚时期开始,韩国逐渐向民主国家转型,韩国民众一下子失去选择政客的标准,本来若隐若现的地区主义开始扮演重要角色。不少选民不问政客的政见和理念,只根据候选人的出生地(或父辈、祖父辈的出生地)来选择“自己人”和老乡。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湖南地区”(韩国西南部的全罗南道和全罗北道)和“岭南地区”(韩国东南部的庆尚南道和庆尚北道)。其他与地区主义类似的,还有以学校、军队为标准来认“自己人”的现象。
韩国的地区主义的历史与文化根基,可以上溯到他们一千多年前的“三国时期”,也与韩国历史上是个小农社会、人们讲“圈子”有关。不过,这显然与现代政治理念不合。充满理想主义的卢武铉,很想在这方面有所作为。不过,虽然没有完全改变地区主义在韩国的政治能量,但他自己成功当选,却证明了不靠地区主义也可成功。因为卢武铉出生于岭南地区的庆尚道,但他并不以此为最重要资源,而是通过政见吸引青年,赢得了湖南地区近半数选票,险胜李会昌。在那届选举中,代沟和阶层差异取代地区主义,成为大选的主角。
卢武铉之所以痛恨地区主义和机会主义,是因为他希望韩国能摆脱“封建”色彩,建立一种有理想的现代政治。
看上去很美的理想
地区主义和机会主义是卢武铉的两个政治敌人,但他的政治理想已经远远超过这两个敌手,放眼到更远的地方。在书中,卢武铉对韩国政治提出诤言,认为政治家不能“搭潮流便车,利用国情和民心,只想得到选票”,而应该“站在历史和进步的战线上,洞察国情,必要时树立起旗帜,唤起和引导民心”。
在卢武铉的心目中,民主主义经历三个阶段:初期,暴力统治和恐怖政治直接斗争阶段;中期,逐步实现法制社会阶段;后期,迈向对话与妥协的成熟民主阶段。这是他对韩国民主史的纵向看法。而在横向,他认为韩国社会要建立公民主权时代,在国家/政治权力、市场权力和人民权力之间,把权力真正交给人民。
不过,作为韩国左派政治家的卢武铉,和很多西方的左派人士一样,提出的理想听起来很美,但由于想得太美好,对人性期盼过高,目标反而很难实现。
卢武铉对经济不在行,不过由于赶上好时光,他当政的五年间韩国经济发展不错。但是作为左派人士,他在提高社会福利和发挥社会团体作用的同时,也让公务员数量成倍增长,反而让国家权力增加了。
而且,强调人民主权的卢武铉,对媒体的一些做法也不能容忍。在他的嘴里,“朝中东”(即韩国最大的三家韩文报纸《朝鲜日报》、《中央日报》、《东亚日报》)是以炒作、煽动、歪曲为能事的唯利是图、不负责任的商业机构。这可能和他最后时光中媒体追逐“贿赂门”从而不顾及他的隐私有关。但在民主开放社会,媒体的过分之举对公众人物来说,应该是常识,也是媒体有效发挥监督作用的代价。
此外,和西方众多左派人士一样,卢武铉对一些集权政权本质也缺乏深刻了解。卢武铉在书中非常诚实地披露了自己对朝鲜的看法,以及与金正日和朝鲜其他领导人会面的情景和感受,其中不乏由于缺乏对对方的了解而表现出的矛盾之处。比如,他认为金正日说话直率,“在南北关系方面,是个可以对话的人,多沟通就能谈得来”,但又承认,“我能做的事可以大致预测到,而金委员长出什么牌是完全无法预测的”。他观察到在北方见面、交谈的人里,“其中最灵活的人就是金正日委员长,其他人则让人感觉十分呆板”—— 不知道卢武铉是否明白,在那种体制下,在公共场合,只有“一把手”才能灵活和风趣,其他人则必须呆板,否则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卢武铉从农家子弟成长为致力于建立“公民主权时代”的总统,他的个人经历折射出韩国社会的变迁。他原本想退休后,在宁静的峰下村把这些都记录下来,但是家人卷入贪污让这一切落空。在离开尘世时,他只留下了一本未写完的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