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烦恼障呢?就是由自私心、我执而产生的贪心、嗔心、无明、嫉妒、我慢等等。
为什么称为“烦恼”呢?这有两种原因:
第一,当嗔恨心、嫉妒心等念头进入心相续的时候,就会让人很不舒服、很苦恼,所以称之为烦恼;
第二,烦恼如果串习以后,就会在阿赖耶识上留下烦恼的种子,到了一定的时候,这个种子会成熟。烦恼种子成熟的时候,肯定会产生痛苦。由于它还会导致下一世的痛苦,因而称之为烦恼。
为什么叫“障”呢?有了烦恼以后,它就不会让我们获得解脱,它是解脱道上一个很大、很严重的障碍,所以叫做“障”。
什么叫做所知障呢?除了烦恼以外,众生还有很多的执著,这些执著阿罗汉也没有断除。阿罗汉虽然没有我执、自私,也没有贪心、嗔心,但是还有一些细微的执著。执著什么东西呢?执著外境、内心,这些执著叫做所知障。
为什么叫所知障呢?有了这样的执著以后,就不能精通、证悟真正的法界如来藏,这是成佛的一大障碍,所以叫做所知障。
我们现在不需要区分什么烦恼障、所知障,只需大概了解一下就可以了。断除所知障,现在还不是当务之急,问题的关键,是要断除烦恼障。
怎样断除烦恼障呢?前面讲了,方法很多:小乘是以回避为主——很多烦恼不敢面对,而是尽量回避,回避以后,就可以减少一些粗大的烦恼,趁着粗大烦恼较少的时机,先通过小乘修法断除细微烦恼,随后,粗大烦恼也就自然断除了,这是小乘断除烦恼的方法。
大乘显宗断除烦恼的方法不是躲避,而是把烦恼转为道用。怎么样转为道用呢?有两种方法,一个是菩提心,譬如说:从小乘的观点来说,我执是一定要断除的,小乘佛法从来不认为“我执”可以转为道用,所以要断除“我执”,而不会保留“我执”,但是,大乘行人却利用我执来发菩提心——“我”要度化众生,“我”要成佛,“我”要利益众生等等,这些都是以“我”为起始点,从而把我执转为道用的方法。烦恼转为道用的方法在佛经里面讲了很多,《入行论》里面从头到尾讲的都是烦恼转为道用的方法。
来源:慈诚罗珠堪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