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第一护法神

灵官是道教最崇奉的护法尊神,道教有五百灵官的说法。王灵官是五百灵官之首,称号为“都天大灵官”,先天一气威灵显化天尊。

王灵官全称“先天首将赤心护道三五火车王天君威灵显化天尊”。

王灵官,本名王恶,后因萨祖师改名王善。民间信仰之一,道教的第一护法神。

在明代也是一位著名的雷神、火神,降魔之神,司掌收瘟摄毒,享受国家祭祀的一位重要道教神仙。

许多道家宫观的第一大殿中,镇守道观山门的一般都是这位王灵官。进入道教的宫观,山门内的第一座殿往往也是灵官殿,殿中供奉着一赤面髯须,身披金甲红袍,三目怒视,左持风火轮,右举钢鞭,形象极其威武勇猛,令人畏惧的神仙,这就是道教的第一护法神将王灵宫,王灵官面对山门,额上火眼金睛,能辨识真伪,察看善恶。因此道教徒到宫观,进山门后首先朝拜王灵官,民间流传有“上山不上山,先拜王灵官”的俗语,以表达对这位道教护法神灵的崇敬。

记载

《三教搜神大全》卷二,书中称萨真人路过此处(城隍庙),见人用童男童女活祭本处庙神,大怒道:“此等邪神,该焚其庙!”说毕,雷火穿空,上焚此庙,人莫能救。事后,萨真人云游四方,遍行救济。

十多年后的一天,萨真人来到龙兴府,正在江边洗手时,水中突然冒出一员神将,方脸膛,黄袍金甲,左手持火轮,右手执钢鞭,对真人曰:“吾乃先天大将火车灵官王,久执灵霄殿,奉玉帝之命庙食湘阴,以惩四方恶业。自真人焚吾庙后,私随十二年,今见真人功行已高,将供职天庭,愿为部将,奉行法旨。”

后师徒两仙同入天庭,玉帝敕封王灵官为“雷部三五火车雷公”,后擢予豁落灵官之职。王灵官司天上、人间纠察之职。统领百万神将天兵,能走火行风、穿山破石、飞腾云雾、祈晴铸雨、镇妖伏魔、驱邪治病、普济生灵、至刚至勇、法力无边。

《灵官疏文》上说王灵官:“雷霆远振,搜罗枉于明寰;电目遥观,察亏心于暗室。圣驾临时,遍护修真之士;火轮飞处,不惊积善之家。纠察阴条,逡巡秘欵”。王灵官有一大愿:人只要有三分修持,灵官爷有七分感应;有十分修持,灵官爷随时照临。

故事传说

明朝永乐年间,杭州有个名叫周思德的道土,因为会使王灵官元帅的法术,名声显赫于京师。据《新搜神记·神考》记载:“王灵宫”条记“周思德”行“灵官法,知祸福先,文皇帝(朱棣)数试之,无爽”。以至“招弭除,神鬼示鬼,逆时雨,远疾”,无所不能。于是永乐皇帝为王灵官在禁城西建天将庙及祖师殿。里面雕塑二十六天将,以王灵宫为首。

不久,永乐皇帝便得到了一个世传的灵官藤像,藤像份量很轻,永乐皇帝将其放入寝宫,“崇礼朝夕,如对宾客”。永乐帝雄武有大略,征战一生。每次出战,都要带上灵官藤像,作为军中的保护神。第五次出征漠北,打到金川河时,忽然藤像重得抬不动了。永乐帝祷告,答曰:“上帝有界,止此也。”不久,永乐帝果然病重,不能前行,最终病死在返京途中。

宣德年间明宣宗将天师庙改为火德观,并封萨真人为“崇恩真君”,王灵官为“隆恩真君”,并加封为“玉枢火府天将”,又在现内建崇恩殿、隆恩殿。

成化年间,明宪宗改观为宫,称之为显灵宫,四季为二神更换饱眼,三年一小焚化,十年一大焚化,复换新饱服,珠玉锦绣,所费不惜。每年的万寿圣节(皇帝生日)、正旦、冬至及二真君示显之日,派遣官员前往致祭。

影响

明、清以来,全国各地建立了许许多多的灵官庙,很多道教宫观还专门修建了灵宫殿,塑了形象不尽相同的灵宫像。其中最有名的造像是北京白云观、天津娘娘宫、武汉长春观、苏州玄妙现以及武当山元和观中的灵宫。

湖北武当山中,还有“五百灵官”之说,在天乙真庆宫(又叫南岩石殿内),环列着五百尊铜铸饰金的灵官像,各高尽尺许,神态各异。据《太和山志·圣迹》记载:净乐国王太子(即后来的真武大帝)在武当山修炼时,国王思念太子,令大臣率五百众,至南岩“传启王命,部众忽僵仆不能举,同声告曰:‘愿从太子学道。于是俱隐山中,太子成仙后,五百众皆登仙道。后来遂造五百灵宫像供祭。此外,由于王灵官曾被封为“玉枢火府天将”,人们又把他看成是火神,所以有的灵官像就是一副火神的模样,火神庙中也供奉着灵官。

总之,王灵官为道门第一护法大神,负责镇守道教宫观山门和保佑道俗安宁。

载亦是享、交流、参考之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请客观思考、不盲从,不排斥!文章仅为作者观点。图/文/音频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本平台对文章内容保持中立!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留言联系,我们将及时妥善处理!

图文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为公益分享、交流、参考之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请客观思考、不盲从,不排斥!文章仅为作者观点。图/文/音频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本平台对文章内容保持中立!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留言联系,我们将及时妥善处理!

道家修行圈旨在以了悟大道为本,与大家共同探索参悟本源智慧!心无界集百家之长,不定期推送相关内容!启示唤醒有缘觉者,超越认知局限,提升生命内在自由度与自然万物和谐统一!

洗靈归正 纯心真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