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学领域著述颇多的熊十力缘何被封为“新儒家三圣”?

熊十力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和学术大师,一生经历颇为传奇。首先从熊氏的名字就能看出来端倪。熊十力原名熊继智,“十力”为佛家语,指如来佛祖的十种智力。据其女熊幼光回忆,他于1924年始用“十力”之名,取自佛典中赞诵佛祖释迦牟尼之言。而且这位熊先生在每部自己的著作的封面上都署名熊十力造,在中国古代的典籍里面,只有以菩萨署名的佛经才能成“造”,一般都是"著”,从这里也能看出熊先生的舍我其谁的狂傲之气。

熊十力 又号子真、逸翁,晚年号漆园老人。湖北黄冈人。 与马一浮、梁漱溟并称为“新儒家三圣”。1949年以后,以特别人士身份应邀参加首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1968年,在上海虹口医院病逝,享年84岁。

熊十力著作等身,其中佛家和与佛家有关的研究成果占了很大一部分。比如著名的《新唯识论论》、《佛教名相通释》 等书。熊十力先生早年以儒者身份闻名当地,精于《周易》。辛亥革命烈士王汉与之交游。有记载说有一次王汉读《易》,读到乾卦用九之群龙无首句,妙解为:人各自立,人各自主,即为群龙;天下不得有君,即是无首。时熊十力在侧,与之相对大笑。熊十力趁机向他推荐王夫之著作。

在熊十力个人的思想发展史上,大致经历了从融儒入佛到儒佛同参,再到融佛入儒、归宗儒学的演进历程。1920年,经梁漱深溟的介绍,熊氏入欧阳竟无主持的南京支那内学院钻研佛学二年。1922年,应蔡元培之邀到北京大学任讲师。1923年开始写作《新唯识论》,前后四易其入稿,1932年出版文言文本《新唯识论》。《新唯识论》出版后,立刻遭到佛教人士,尤其是熊曾就读的南京内学院师友的攻击。熊的老师欧阳竟无阅后痛言:“灭弃圣言,唯子真为尤。”旋即命弟子刘衡如著《破新唯识论》对熊书进行系统破斥,称熊“于唯识学几乎全无知晓”,并指斥该书乃“杂取中土儒道两家之义,又旁采印度外道之谈,悬揣佛法,臆当亦尔”。这也恰好说明了熊氏援佛入儒的本意。此时,他对北大校方说:“我要写书,不讲课了!”于是辞职,迅速写成《破〈破新唯识论〉》一书,对刘之斥逐一破解。此时距《新唯识论》出版仅5个月。熊十力说,《新唯识论》“义既远离唯识,旨亦上符般若”,他称自己非但不是离经叛道,反而是对佛学的维护和发展。

对这一段“破”与“被破”的连环公案的解释很多,但有一种说法比较合理。就是熊十力始终以探寻宇宙人生之大本大源为己任,即帮助人类寻找失落了的自我。在他的认知中,哲学之根本任务即为“明示本体”,哲学须“以本体论为其领域”。人的生命创造活动,以及道德自我完善的活动,即为“本体”及其实践,也即为人的最高本质,涵盖天地万物,主导自然宇宙。至于是儒是佛,倒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找到那个“生生”的本体。

熊十力借助他学到的唯识学和因明学,只是建构自己儒家仁学的道德本体论的补充和推进,对于佛教义理的阐发早已脱离“我注六经”式的虔诚,而升华为“六经注我”式的哲学创造。 熊十力离开唯识论,并非离经叛道,只能是一种“创造性的误读”,他的目的旨在建立仁体良知流行不息、天地万物贯通一气的理想哲学体系。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