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微博,学习了一个新名词,叫“约素炮”。
指:俩人开房不发生关系,就是单纯抱在一起睡个觉。
这个词的起源是一个有男朋友的女生,和陌生男的在酒店开房,被熟人撞见后,她解释说自己仅仅只是约了个“素炮”。
女生非常坦荡:
“我是和他开房了,但我们没发生关系,只睡觉了。”
男朋友显然对这个说法不够满意,觉得女生可能没有别的想法,但男的肯定“刹不住车”。
一部分网友真诚的讨论了“约素炮”这个现象,觉得这个东西真实的解决了当代年轻人的某些需求:
也有人理性站出来表示担心:
约“素炮”的最大伦理问题,就在于安全性。
本来双方说好只是靠在一起睡个觉,万一其中男方反悔,女方的境地将变得非常危险。
但话说回来,在约“素炮”这个现象背后,最值得让人深思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过那种“不占有”的生活。
需要的个人物品越来越少,欲望越来越低,人也越来越佛系。不需要的东西,扔掉;复杂的人际关系,扔掉;疲惫的男女关系,扔掉。
连性生活,也不想要了。他们需要的,仅仅只是打着折扣的陌生人的拥抱,来慰籍自己日渐冰冷的心。
他们越来越倾向于那种简单的、不用过多参与的情感关系。
性冷淡,开始成为一部分疲惫的年轻人的常态。
2
在网上看到一个调查,表明:“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性冷淡了。”
啥意思?比如:
性冷淡恋爱:你爱我也好,不爱我也罢,我都行;
性冷淡工作:给我什么任务,我就做什么,朝九晚五,安安稳稳就行;
性冷淡网购:不晒图,不差评,无论东西好坏,照单全收;
性冷淡旅行:放假去玩吗?我在家就好,去哪都一样……
简言之:越来越多人对很多事情,都提不起兴趣or性趣。他们趋于随遇而安,顺其自然,不争不抢。
我身边有个小姑娘,大学时还挺活泼的,经常参加各种晚会联谊会,日子过得热热闹闹的。
但是毕业后,就跟扒了层皮似的,找了份前台的工作,觉得上班无聊,就辞职了去旅行,旅行回来后找了另一份工作,没过3个月又辞职了。
每次跟她聊天,都是一副病恹恹的语气。
以前常有聚会的她,现在整天待在家;以前喜欢买买买的她,现在没有兴趣打扮自己;以前憧憬找个高富帅谈恋爱的她,现在对人生没有什么追求和向往……
23岁的她口气也特别老道,“我现在成熟了很多,不会轻易去尝试新事物,因为不想浪费时间。”
后来我发现,这就是典型的性冷淡。
他们刻意回避与认识的人寒暄,也不愿意别人闯入自己的内心,只愿待在自己的世界里。
在《低欲望社会》一书中就写到:没有欲望、没有梦想、没有干劲,成了这代年轻人的写照。
没有欲望的人生,真是空洞的吓人。
文明向我们展示品味,这品味的功能,就是让我们得以分辨欲望是低劣的,或者是高贵的,却不是教我们变成没有欲望的人。
没有欲望,恐怕只能变得乏味,而不是得到智慧。
没有欲望的人,真的麻木没有人味儿。
人类整体充满欲望,就是文明的来源,我们勤勤恳恳,用双手去争取,去获得,真的不要太好。
就像一个电影里,女主想要走出大山,为家人带来更好的物质生活,她努力学习,凭借勤劳聪明,得到一切。
她每次去上学都对着大山呐喊:
“我一定会赚很多钱,让家里所有人都过上好日子。”
欲望并不可耻,可耻的是你有想要实现的梦想,却告诉自己平凡可贵,什么都不想要。
人应该学会和自己相处,适当的满足自己,不要怕占有,去活出自我。
3
年轻人的欲望越来越低,越来越孤独。
按理说,社会越来越发达,本该是所有年轻人欲望最繁盛的时代,因为获取什么东西成本都相对较低。
我们再把视线拉近一点,我发现:
越来越多的人对更好的业绩没有追求,对更优质的生活没有渴望,甚至对整个人生都没有期待。
他们越来越宅,越来越去生命化,不社交、没有物欲,活得很丧也很低落。
这就是典型的性冷淡。
他们心里其实也很想过得好点,但好像很难去行动,心中攒不住那份热情。
他们好像才30来岁,但人已将没有了活力。
北野武说:“人这种东西啊,不管外表修饰得多么光鲜亮丽,剥掉一层皮后就只剩下了一堆欲望。”
什么是人?
有欲望、有攻击性,充满活力的,才叫人。
4
有欲望的人
过得不会太差
前几年地方鼓励创业时,我认识的一对情侣,就打算开一家咖啡厅。
但是由于男方觉得这件事,无论是投入还是付出,都是非常巨大的,而他只想这辈子安安稳稳就行了。
女方却不依不饶,分了手,一个人跑去国外学做咖啡,尝遍了各种口味的咖啡之后,回国借了一笔钱,认真潜心工作了两年,之后终于开了家女生们梦寐以求的咖啡店。
这件事给我感触很深,想要安稳没什么错,只是会觉得可惜。
在这个光速发展的新时代,在看遍了无数个裁员新闻之后,看似最安稳的地方,实则是最危险的地方。
反而是那些有欲望的人,早已抓住了时代的命脉,勇往直前,活出了自己想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