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 | 又被坑了,为什么我们不骂葛优?

岁末,葛大爷重回贺岁档,还是演喜剧……

还没来得及喜大普奔,这口碑就是当头一棒——

观看《两只老虎》的感受,耳边飘来李成儒在《演员请就位》的八字箴言——

更令人忧虑的是,咦,这集我好像看过……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去年年底贺岁档出现过更惨烈的一幕——

葛优,中国最优秀的喜剧演员,今年62岁了。拍不动了吗?

错!别说一个王者带四个青铜,就是14亿人民的笑点,他都带得动!

今年除夕,他四两拨千斤用一个小品拯救了已如鸡肋的春晚——

他甚至不用表演,在后台那么随意地一躺就上了热搜——

今年国庆,他把一则“好人好事”变成电影,让你对《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有了更多的亲近好感——

最好的演技是看不出演技,最好的演员能让观众选择性的遗忘你演过的烂片。这就是葛大爷的神奇之处。

哪个功成名就的好演员没演过烂片?

但一个我们通常选择性遗忘的事实是:葛大爷趟过的雷特别多

葛优的演技巅峰在上世纪90年代,最受好评的作品大多集中在这时期——

张艺谋的《活着》,陈凯歌的《霸王别姬》,这两部可以在中国影史上封神的作品,葛大爷都与有荣焉,前者更是让他成为戛纳电影节首位华人影帝

此后,葛优没听专家媒体忽悠“寻求突破”,而是“自甘堕落”。从《编辑部的故事》开始,葛优遇上了冯小刚,从1997年《甲方乙方》开始,两人携手开创的贺岁喜剧,堪称中国电影商业化转向的最成功的品牌,最大的IP。

国民影帝葛大爷陶冶了观众,成全了自己。

但最近15年以来,葛大爷的作品却频频暴雷。

从2005年以来,葛优主演了(至少是重要配角)18部电影,其中豆瓣评分低于6分不及格的竟然高达1/2

类似的情况发生在任何另外一个演员身上,都会被扣上烂片王的帽子,但只有葛大爷毫发无损(因为他已经没头发吧),依然是我们心目中最好的演员。

被坑过的观众,很少真生气,反而大度地调侃安慰自己:只要葛大爷戴了假发,这部电影是烂片的可能性就直线上升。葛大爷的发量和影片的质量成反比,这堪称牛顿第四大定律!

葛大爷演了很多烂片,是事实;葛大爷演烂片,观众舍不得骂,也是事实。这又是为什么呢?

葛大爷的为人,还真让黑子喷不出口。

《两只老虎》上映前举办发布会,葛大爷自甘配角:“电影只有一个领衔主演,这部电影的主演是乔杉。”

被突然cue到的乔杉惊得赶紧说:“大爷在,就永远都是领衔,要带着我们一起走。”但葛大爷却坚持当配角特别愉快。自己现在就是这种“差不多得了”的心态。

要知道这些年电影圈子里“撕番位”的事儿,可以拍100集的《甄嬛传》。实话实说,葛优在片里的表现中规中矩,无功无过。但别人都自甘配角了,你又怎么好意思把锅甩给他来背呢?

影片还有一个拍摄花絮,有一场戏葛优要扇潘斌龙耳光。葛优左右开弓,扇向潘斌龙,然后叹着气跟导演商量:“打嘴巴的就……就这最后一条了吧?”等到李非一喊“过”,葛优连连向潘斌龙90度鞠躬,拱手致歉。据乔杉说,戏拍完了,一群人晚上去烤肉店吃饭,葛优又特意给潘斌龙送了一瓶签了名的威士忌,“表示十分十分的不好意思”。

这样的演员你怎么好意思骂呢?于是,被坑了的观众冲着导演编剧一顿臭骂。

这不是偶然。每次遇上烂片危机,葛大爷都“逢凶化吉”。这靠的不是本事,而是诚实。

现在的明星偶像,遇到一点儿事就有经纪团队“危机公关”,狗屁不通的声明越描越黑。而葛大爷的“公关”就是实话实说。

2008年马俪文的《桃花运》,葛大爷只有20分钟的戏,却“领衔贺岁第一片”。观众上了当,葛优也不乐意,由经纪人出面解释原委:该片仅仅完成了四分之一就停拍了,原因是“该片拍摄质量低于预期,不符合投放水准”。但两年后片方却加入新演员,将原本的故事拆分为几个独立的故事重新开机。“把一部停拍电影素材继续剪辑使用,拼凑出一部电影,已违背葛优老师当初参与该影片拍摄的初衷,无论从影片质量、从影片内容来看,都是对观众及市场不负责任的态度!”

这是葛优少见的公开和片方分道扬镳,第二年就比较委婉了。出于朋友情面,帮郑重(《大明宫词》的编剧做导演)拍了《气喘吁吁》,葛优很老实地说“看不懂”,面对媒体也坦言“接这片子的确没有考虑观众”,还替片方道歉,说得请看了片的观众吃饭。

《一步之遥》之后,葛优和英皇签了片约,这几年都属于“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葛大爷也不“得了便宜还卖乖”。去年,《断片之险途夺宝》首映礼,现场主持人照本宣科体恤老艺术家葛优拍戏的辛苦,没想到葛大爷脱口而出——

干这行的都不辛苦,都是拿钱办事,给的也不少——

最能毁名人的,不是能力大小,而是钱和色。

2007年,葛优曾以代言人身份陷入一场京城传销案,半年过去,没有一家媒体找过他的茬儿。有记者探究个中缘由,后来得出的结论是“他在圈里的人缘好”。

至于后者,葛大爷更是圈中少见。冯小刚的贺岁片“流水的贺岁女郎,铁打的葛优”,但别说绯闻,据冯小刚说,就算拍吻戏,葛大爷从来都是借位。

去年年初,冯小刚办了一场家宴。酒过三巡,冯爷非要苗苗跳舞,陈道明劝阻爆了粗口,拗不过还是弹起了钢琴,苗苗脱了高跟鞋,一个踢腿,惊得旁边葛大爷“哎呦”一声……

京城名人饭局的视频上了网,直男癌冯小刚被骂个狗血淋头,陈道明也被质疑,依然只有葛大爷全身而退。

每每逢凶化吉,屡屡远离是非,按照00后的说法,50后葛大爷才是真正的锦鲤体质

葛优,本名葛忧。父亲葛存壮是著名演员,母亲施文心是北影厂文学编辑。同为大院子弟,他没有王朔、姜文、叶大鹰的意气风发优越感,反而自幼体弱多病,天生胆小。

我最大的特点是两个字:一是,一是。我不像我爸,他脾气火暴,敢当着一千多人的面上台指挥。我打死也不敢。只要有什么活动让我出席,我就本能地往后缩。

如果出席的人有十几个,我就本能地坐在最边上。出席活动,快到大厅门口时,我最紧张,好像一开门就会被机枪扫射似的。

在小鲜肉该出道的年龄,19岁的葛优下乡插队,在北京昌平的兴寿公社从事了一份今天看起来非常有钱途的职业——养猪

1978年恢复高考,葛优对葛存壮说想当演员。直到他把北电、中戏、青艺……挨个四处碰壁,头破血流,父亲才意识到这傻小子是认真了。

考实验话剧院时,葛存壮帮他走起了“后门”,托老哥们陈强提前跟剧团打招呼,终于进了复试。表演即兴小品,考官让他演一个动作:从后面捂女孩的眼睛。

老实孩子太紧张,捂住女孩眼睛,手就下不来了。

女孩挣脱大吼:“你是谁?你要干什么!”

葛优愣在原地不敢出声。

女孩接着骂:“臭流氓,混蛋!”

隔了半响,葛优慢悠悠冒出一句:“认错人了。”

女孩把情人见面的戏变成了抓流氓的戏,而当年的考官没有预知“冯式冷幽默”的能力。当葛优准备回农村喂猪时,遇到全国总工会文工团招学员。后面的情节,简直太锦鲤了:

葛优表演的节目是《喂猪》:“你!说你呢!让给别人吃一口怎么就不行?……你,你多吃一点儿,看你瘦的!”

这些台词,他说了三年。演起来毫无难度,“别看台上没有猪,但我眼里全是猪。

在全总文工团跑了十年龙套,身边的人个个都成了角儿,唯独他每次台词只有一句话:“李书记,有您的电话!”然后就下台了。

葛优结了婚成了家,事业还没起色。1988年,锦鲤又显灵:

米家山为《顽主》选角,副导演相中了全总文工团里一个姓李的演员。对方没有单人照片,寄了一张合影来。没想到,米家山一眼看中的是那个秃顶的。“这个蔫不拉几的特逗,很符合戏里无业青年的形象。”

第一次在镜头前耍贫嘴,葛优贫出了一个金鸡奖最佳男配的提名。演完杨重,葛优拿了800块片酬,幸福感爆棚。后来张艺谋、陈凯歌都来找他拍戏。回首往事,葛大爷说:

如果时光倒流,我愿意回到刚成名的那个阶段。我很喜欢“上山下山”这四个字,我觉得人生用这四个字就能穷尽了。刚成名的时候是上山,上山时一切都是未知,你不知道自己会到什么地方,能到什么地方,你在上升的曲线上。

现在,葛大爷站在山顶,依然能远离绯闻,远离油腻,远离是非。能如此超然,不是因为他是超人,而是他不把自己当回事儿。冯小刚对老友的评价很准确:“最可爱之处还在于他的‘小富既安’,不贪。一切荣誉在他看来都是不留神抄上了,没敢惦记。

好角色,从没听说是他争取来的,反而是被威逼利诱的。当年冯小刚拿着《编辑部的故事》的剧本守在他家门口,葛优说已经接了张小敏的《大冲撞》,没法抽身。冯小刚撂了一句狠话:

难不成你想得罪王朔?(成名作《顽主》改编自王朔小说)

反正都是得罪朋友,那你就权衡利弊吧,两害相权取其轻。上张小敏的戏,你得罪了我们,却只演一个配角;上我们的戏,得罪了张小敏,却演的是一个绝对的主角,而且保证戏一出来就炸了。主意你自己拿,我们等你。

多亏冯小刚鸡贼,我们才有了这样的李冬宝。性格”被动+低调“反而成为葛大爷锦鲤开挂的BUFF。

当然,葛优也曾年轻”轻狂“过。刚拿戛纳影帝那会儿,他也把自己当腕儿了。据说,那时家里来了几个送外卖的,盘桓着不肯走,是父亲葛存壮把葛优骂了出来,让他挨着跟每个送餐的伙计打招呼、签名。老葛教育葛优:“你现在有名了,更要讲究对人的规矩和礼貌。这是做人最起码的东西。”

现在葛优62岁了,虽然还跟少年时一样喜欢往后缩着,但相比从前的胆小,现在更多的是因为谦卑。葛存壮走了以后,公众场合他最常说的话就是“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这句话是老爷子教给他的毛主席语录。

于是,都9102年了,葛大爷还像生活在上个世纪。他从不上真人秀,也不写微博,他拒绝被过度消费:

(上综艺)薪酬确实高,比拍电影挣钱又多又快。但为了市场和收视率,(节目组)肯定得耍你、折腾你,让你这儿劈个叉、那儿撅个屁股搞怪……太消费了,而且是过度消费。”

比起一些偶像明星,我觉得特坦然。我不怕年华老去,不用和狗仔队打游击,不用为了曝光率没事找事。我一是不想当老百姓的对立面,二是我也当不上,三是当上的代价太大,活着该有多累!

私下里,葛大爷喜欢喝点小酒,听朋友聊天,没事拿本书,不看也行,就躺着……但他的微博没写一个字!

葛大爷不是刻意保持神秘感,50后从小的教育就是如此。而这也是他的聪明之处——从不立人设,自然也就不存在人设坍塌。

葛大爷的人设就是他最常见的角色。那种不起眼的小人物,带着一种赖赖唧唧的躺劲儿,说着不着四六的俏皮话,心里却有“恶心自己,成全别人”的赤诚。在大众面前看似傻呵呵,其实活得比谁都要敞亮通透。这让人想起他在《顽主》里的台词——

宁浩说,葛优就像小时候遇见的好学生,老说没复习,但一考试就得100分。这100分,离不开观众的印象分

冯小刚说过一件事:有一回《纽约时报》想采访葛优,葛大爷却推脱有事。冯小刚问他什么事,结果是要给父母的阳台买块地板革。

冯小刚说:我帮你买,你去接受采访,说不定还能到海外发展。葛优却说:我到海外发展干嘛?我英语都不会,能把中国观众伺候好就成了。让他们省了这份心吧。

在这个偶像让粉丝跪舔的时代,葛大爷一句“伺候”,足以解释观众为什么都只记得他的好。

还是老搭档冯小刚最了解葛优:“葛爷只有亲人,没有仇人。”观众都把葛大爷当亲人。既然是亲人,帮亲不帮理,谁舍得怼自家的亲大爷。

演得好,不自夸,因为别人看得到;

演得烂,不辩解,因为别人看得懂。

为什么葛大爷趟了这么多雷?因为他是个好人。

为什么趟了这么多雷都没人骂?因为他是个好人。

葛大爷的人缘好到什么程度?

去年,崔永元手撕范冰冰、冯小刚、刘震云,连坐了华谊兄弟,唯独没有撕演男主角严守一的葛优。

为什么?

崔永元说:”葛优还是一个挺好的人。演了,我忍忍也能接受。“

冲冠一怒半个娱乐圈风雨飘摇,上市公司数百亿市值落花流水……这样的观众被坑了都忍了,你我还能说什么呢?

好人一生平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