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霍乱朝纲,曹操不畏强权起事讨逆,为啥名将纷纷自带兵马加入

曹操,东汉末年首屈一指的人物,他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当时的局势,愣是凭借着自身实力和机缘巧合走上了三国最强者的宝座,位极人臣的曹操,虽然经历不少挫折,却总能化险为夷,似乎从最开始就受到了上天的眷顾。刘备起事的过程艰苦坎坷,曹操起事却犹如天助,他在陈留登高一呼,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等名将就主动来投奔他,不仅如此,这几位爷还都是带“资”进组,没人都带了私兵人马前来入伙,这样的景象让人不仅犯疑,这曹操究竟何德何能,拥有如此的凝聚力呢?难道真的是上天眷顾,自带招募名将属性吗?

其实不然,自古以来,想要成功,纵有天助,也少不得自身努力,曹操也一样,他能够在“开局”赢得这么好的局面,除了运气,也有自己努力的原因。

曹操背后势力不俗

曹操出身宦官世家,虽然不好听,但是真的很强,他的祖上曹参是汉相,他的爷爷曹腾是有名的大太监。在我国,任何名称前加一个“大”字就会显得很了不起,太监也一样,曹腾确实是一个有别于普通太监的“大太监”,因为他在宫中服侍了4任皇帝,历任四届而不倒,最终还被封为费亭侯,足可见曹操这位太监爷爷的权势和影响有多大,能量很强,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凭借着曹腾的影响力,又继承了曹腾的爵位,仕途顺风顺水,官至太尉。

背靠大树好乘凉,这句话形容曹嵩再适合不过了,到了曹操这一代,凭借着自己的太尉老爹和家族的背景关系,只要不谋逆,成为大官就是分分钟的事情,似乎他就是含着钻石钥匙出生,注定要富贵,不过世事无常,本该一帆风顺的人生,却恰巧逢了乱世,本该成为“治世之能臣”的曹操,也因此走上了“乱世之英雄”的路。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三国志》

曹操能力突出

曹操虽然被后世评委奸雄,但是曹操的为官历程其实可圈可点。从孝廉开始为官,成为了洛阳北部尉,这是一个有实权的官职,又是一个不好干的官职,因为它的职能是维护洛阳稳定,但是洛阳为都城,闹事儿都不是普通人,很容易得罪人。

曹操胆子很大,励志要做一个好官,将五色棒悬挂在衙门口,声称谁犯法就处置谁,想以此在洛阳立威。结果有人非要触他的霉头,违反宵禁法令,被曹操直接按照律法用五色棍给打死了。这个人是谁呢?正是当红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曹操收到了严打的效果,从此“京师敛迹,无敢犯者”,曹操的名号也因此响了,不过,随之而来的就是得罪蹇硕的报复,被调离了京师,能保住命也是靠着父亲的面子。

从这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到曹操的另一面,他刚正、执法严明、不畏权贵,不仅如此,曹操还曾是一位忠臣,他后来回京做官后,经常给汉灵帝进言,对阉党也恨之入骨,不过汉灵帝不理他。再到后来,董卓入京后,曾经拉拢过曹操,给曹操升职,但是曹操认为董卓倒行逆施,下场一定不会好,最终选择乔装离开洛阳,如果曹操愿意与董卓同流合污,他一样不缺少富贵。

家族利益

曹操离开洛阳以后,心中知道大汉气数已尽,这腐烂破败的政权根本无法匡扶,于是他潜回陈留,打算自己干,“散家财,合义兵”,讨伐董卓。

曹操本姓夏侯,过继成为了曹姓,同时曹和夏侯两家又都是谯县大家族,而曹操是他们共同的“亲人”,也是当时两家中名望最高,最有本事的人。所以,在曹操准备起事的时候,两个家族同时做出了一个决定,支持曹操,推举曹操为两家共同的利益代言人,查看曹操之前的作为和选择,再观察曹操个人的实力,加上一些名人对曹操的评价,曹家和夏侯家坚信,把宝押给曹操,一定没有错。

所以曹家和夏侯家的精英就被派去了曹操那里,还带着人马,就不足为奇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