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果腺肋花楸,又名野樱莓,不老莓,英文名black chokeberry,蔷薇科,腺肋花楸属、多年生落叶灌木。
原产于北美东北部,波罗的海沿岸至太平洋沿岸均有分布。
我国也有大量栽种,果实可直接食用,也可深加工成各种食品或作为食品原料添加到各类食品中用。
国家卫健委已批准黑果腺肋花楸为新食品原料,并对其功效定位。
黑果腺肋花楸与蓝莓极为相似,果实具有非凡的养生防病保健作用。
果实及其提取物对心脏病、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具有特殊的疗效。
还有抗炎、抑制病毒、抗癌、平衡血压、保护眼睛、泌尿健康、抗衰老、抗氧化等功效,在欧美地区广泛应用于医药和功能食品工业。
在美国黑果腺肋花楸因含大量的多酚,被称为神奇的水果。
黑果腺肋花楸果实中富含花青素、黄酮(鲜果含量高0.25%-0.35%)。
黑果腺肋花楸含多酚是已知植物中含量最高的,也是目前抗氧化能力最强的浆果。
植物多酚也称为特殊分子结构的生物类黄酮,是天然的抗氧化剂,是国际公认的,迄今为止已知物质中最强的自由基清除剂。
恰恰是有了大量的多酚类物质,黑果腺肋花楸才有了那么多的神奇功效。
人体不能产生多酚,植物是获取多酚的唯一来源。
多酚是改善毛细血管和血管的结构与机能的非常重要的物质,还有助于刺激和改善循环系统。
花青素和黄酮能够维持人的心脏和机体的健康。
黑果腺肋花楸果实,还含有胡萝卜素、三萜维生素E、叶酸等多种维生素和钾、钙、锌、钼、碘、铁和镁等矿物质以及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等。
有关检测部门检测,其果实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含量如下:黄酮含量40~89mg/100g,原花青素含量1.3~1.9 mg/100g。
黑果腺肋花楸在北欧、北美已有近100年的栽培历史,俄罗斯、波兰、美国、德国、韩、日等都有较长的栽培、加工、利用历史,目前已在全球多地出现了多种形式的黑果腺肋花楸果实加工产品。
食用部位:果实。推荐食用量≤10g/天(以鲜品计)。适宜中老年人,特别适宜中年人群。婴幼儿、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不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