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队的夏天: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喜欢刺猬乐队?

老实说今年的《乐队的夏天》挺让我茅塞顿开的,这是我始料未及的,原本我只是想还是跟往常一样去追一个关乎音乐的综艺,去听一听我喜欢的乐队的歌,但是没想到却会收获到一支让我很意外又很感动的乐队,他们正是刺猬,一支成立已有14年的北京另类摇滚军团。由主唱吉他手赵子健,贝斯手何一帆,鼓手石璐组成。其中石璐鼓打得非常棒,号称“中国第一女鼓手”。

刺猬的赵子健在我看来是很真很真的“纯爷们”,他的情绪太饱满了,可以直言不讳别人歌不好,也能因为琴弦断了而愤怒砸琴,事后觉着心疼,又没钱买新的,于是第二次上场的时候只能贴胶带凑合着用。你能说他作吗?不!他是真性情啊,还夹带着一丝丝的绝望和反抗,这不正是这个时代稀缺的情绪和态度吗?

在所有乐队的排练室当中,刺猬的最简陋,感觉拍他们的摄影师也是最苦逼的,毕竟就这屁大点的地方,光是能站稳脚跟都很难,之前新裤子彭磊也说了,刺猬是个好乐队,但真的太不容易了。

他们都得上班,否则养活不了自己。赵子健是个写代码的“码农”,这些年一直就职于不同的互联网公司,因为又要兼顾乐队排练、演出、专辑制作等,他经常上一段时间班又辞职,然后再上班,反反复复。石璐曾有此名言:“全中国程序员都是子健的同事,因为他老换工作。”

据说这一次他为了《乐队的夏天》又辞职了,因为老板不给批假。

刺猬的生存状态代表了绝大部分有才华,但却不温不火的乐队的生存状态。他们个个有才,却坎坷,可是每次演出又都认认真真的,即便是上了综艺,也没丢失掉自己的攻击和侵略性,很难让人不喜欢。

我正是因为刺猬这首《火车驶向云外,梦安魂于九霄》入的坑,从此便成为他们的信徒。

真的好久没有听到这样一首又燃又丧的歌了,燃在旋律,丧在歌词。现场很燥,却又笼罩着一股怎么也化不开的忧郁,“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是那种反正我折腾过了,就这么着吧,爱咋咋地,有点认命的感觉。这歌真实实在,是赵子健对自己穷途末路的呐喊,带着一万分的不甘,准备承认自己泯然众人之前的最后一击。

赵子健说,这首歌就是录完准备散了的歌,就跟那年哪吒觉着不太甘心,又拉回来一块录了张专辑然后散了一样,不过刺猬的好处是,出了这歌之后,他们的热情似乎又回来了。

比起“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更打动我的反而是“失去的永不复返,世守恒而今倍还”,哪怕不再年轻,失去的也不值得回看,万物有时,我还能再得。

《白日梦蓝》是刺猬传唱度最高的一首歌,几乎是刺猬的代名词。他们自己也说了,这首歌早已演过上百回,已经有点麻木了,所以为了重新打动观众和自己,他们加入了能衬托《白日梦蓝》情感的大提琴。而事实证明,这绝对是《白日梦蓝》目前为止最好听的版本,没有之一!

“青春是青涩的年代,我明白,明天不会有色彩。社会是伤害的比赛,当我醒来时才明白。”赵子健一开口,少年音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那个年轻气盛、狂妄的年代,他的那些感慨,就是当我们体会到社会残酷,意识到世界不再是单纯模样后的感慨。

“请你不要离开,这里胜似花开,没有人能够掩盖,梦境中的色彩。”歌词中的“这里”大概是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那里藏着我们年少时五彩斑斓的幻想,不管世事无常,万物变迁,守护那个地方的信念屹立不倒,坚不可摧。

大提琴低沉悠扬的音色,石璐颇有几分京剧的唱腔和音,赵子健荷尔蒙爆裂的演唱,不正是我心中的“白日梦蓝”吗!

《24小时摇滚聚会》更是榨干了我的摇滚血液!赵子健操着一口极不标准的英语唱着纯英文的歌曲,加上阳光忧郁的摇滚曲风,有人说,像极了涅槃乐队的主唱科特·柯本,尤其是中段之后Noise Grunge相结合的器乐摇滚,简直每一秒都很完美,放到国际上也不输给任何一个大牌。

赵子健真是活出了我最想要的生活,当个程序员,像柯本一样“邋遢”,一样“乱”弹琴,然后来场24小时的摇滚聚会……

“与其苟延残喘,不如纵情燃烧。”(It's better to burn out than to fade away.

刺猬有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可以把你带到他们的结构中去。他们的摇滚,就是你随意点开一曲,听完,都会在透射的音符界域中,隐约触碰着现实与理想之间,时而通透开朗,时而莽撞,时而狂放,时而可爱至极的率性真情。

大家如此喜欢刺猬,或许就是在他们的歌里总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吧:

刺猬的青春,就是我们的青春;

刺猬的疯狂,就是我们的想而不敢;

刺猬的执着,就是我们小心翼翼的理想;

刺猬的悲伤,就是我们躲不过的遗憾;

刺猬的绝望,就是我们颠沛流离的现实。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