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蠊开放分类:动物│生物
基本信息/日本大蠊
中文学名:日本大蠊 外文名:Periplaneta japonica,Karny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 昆虫纲 Insecta 亚纲:有翅亚纲 Pterygota
目: 蜚蠊目 Blattodea 科:蜚蠊科 Blattidae
种:日本大蠊种
简介/日本大蠊
日本大蠊(Periplaneta japonica,Karny,1908)小型昆虫,体型中等,前胸背板及全身均黑色,身长约1.6厘米,宽约0.7厘米,呈长椭圆形,翅狭长超过腹部。
大部分蜚蠊主要存在于自然环境如原始森林内,以腐烂的木材为食物,大部分蜚蠊主要是通过被动扩散的方式特别是交通物流而分布到人类居住的环境中,甚至北方寒冷地区。
日本大蠊与其它的蜚蠊一样,有边吃、边排泄的恶习,对人类的危害主要分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直接危害主要为骚扰、损害物品和引起人们皮肤与呼吸系统的变态反应,间接危害主要是蟑螂能携带多种细菌、病毒、原虫、寄生虫卵、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在污染人类食物的同时,能传播如伤寒、痢疾等40多种肠道传染病以及寄生虫病。
生态习性/日本大蠊
日本大蠊和本目其他室内种类一样,大多栖居在温暖、潮湿和阴暗的场所,主要侵害食堂、居民厨房、菜窖以及室外的仓库、厕所、暖气沟、禽舍等。隐藏在碗柜、墙缝、衣柜、煤箱、垃圾堆、木柴堆等处。它的食性广,但喜食淀粉和糖类食品。 在冬季,本种除在温暖的环境外,主要以若虫越冬,少数也有以成虫和卵荚越冬。
在中国的北方,日本大蠊在4月开始活动,6月出现密度高峰,这主要是由越冬若虫和成虫活动所形成。密度在7月由于成虫死亡而 下降,但是8月,又卵荚孵出大量若虫而又出现一高峰,从9月起密谋逐渐下降,一般在10月,逐渐进入越冬。季节消长呈双峰型。
形态特征/日本大蠊
日本大蠊是较小的大蠊,体长20~25毫米,深褐至黑褐色,稍有光泽。雄虫的前胸背板前窄后宽,略呈三角形,背面有不规则的汪凹陷,雌虫的宽大,中央具锚状纹。雄虫翅长,超过腹端;雌虫的不发达,仅伸达不到腹部之半。幼小若虫通常一致暗黑色,长大的若虫的前胸背板后侧缘有一色泽较淡的区域。卵荚与美洲大蠊的近似。
地理分布/日本大蠊
本种的分布较窄,迄今仅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的海参崴有记载。在中国,它主要分布在北方,包括河北、天津和辽宁等省市。在辽宁省的沈阳、抚顺、鞍山以及大连等城市。它是住房中的优势。近年,在湖北、广西等省区也有发现。 此外,日本大蠊在江苏、山东和湖南也有发现。
疑似借助植物“偷渡”到纽约
据香港《文汇报》2013年12月10日报道,美国纽约市新景点,位于曼哈顿西城由废弃铁路改建而成的高线公园,近日迎来了不速之客。日本能抵御冬季酷寒的原生蟑螂品种——“日本蜚蠊”在这里现身。罗格斯大学昆虫生物学家韦尔与埃万杰利斯塔称,日本蜚蠊可能是跟随观景植物与土壤“偷渡”到公园,而偷渡源头则可能是美国疗养院的进口植物。
繁殖/日本大蠊
雌虫在羽化后5—9天就可交配,交配后3—6 天产出第一个卵荚。 在沈阳地区,完成一个生活史周期约需1年。
防治/日本大蠊
目前全球公认的最好用的蟑螂药是杀蟑胶饵,比如像虫虫战队杀蟑胶饵,效果很不错,杀蟑胶饵不但能有效地灭除蟑螂,而且还可以让蟑螂灭绝断根,另外还可以保持长达一年以上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虫虫战队杀蟑胶饵这样的蟑螂药一般是点在蟑螂隐藏的缝隙内,人类很难触碰到,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