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油沟文化旅游的“涅槃之路”

鲁网12月13日讯压油沟文化旅游项目位于沂蒙革命老区临沂市腹地,山东省最早设立的县邑兰陵县境内西北部金岭镇压油沟村,该村三面环山,一面邻水,古村落保存完整,红色文化底蕴丰厚,历史文化资源悠久,总书记说: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对压油沟的真实写照。

鲁网12月13日讯压油沟文化旅游项目位于沂蒙革命老区临沂市腹地,山东省最早设立的县邑兰陵县境内西北部金岭镇压油沟村,该村三面环山,一面邻水,古村落保存完整,红色文化底蕴丰厚,历史文化资源悠久,总书记说: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对压油沟的真实写照。

项目基本情况

该项目是兰陵县城投开元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落实中央乡村振兴战略,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发展,以田园综合体为载体,把休闲农业、养生度假、文化艺术、农耕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采用“农业+文创+新农村”的发展模式,精心规划建设的“文农旅”产业高度融合发展的文化旅游扶贫项目。

该项目核心区就在压油沟村。该村为省定扶贫重点村,全村共有76户、27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2户、88人。该村长期受地理环境影响,交通闭塞,农业生产落后,严重制约经济发展,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落后村。为了致富,村里先后建过工厂开过矿山,由于位居深山,这些产业都没有成功。但该村是典型的北方古村落,保存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文化遗存。2015年底,我们公司积极响应精准扶贫号召,在兰陵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求,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科学理论为指导,将压油沟重新定位,找准了发展方向:因地制宜,本着“保护为主、合理布局、适度开发”的原则,立足脱贫致富的目标,依托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深入挖掘本地丰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与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发展具有沂蒙乡村特色的文化旅游,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同时,以开发村居为依托成立了多种类型的农村合作社,采取村企共建的方式努力打造乡村生态宜居小镇和乡村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实现生态、生产、生活完美融合,实现生态环境的“高颜值”和经济发展的“高素质”。

压油沟文化旅游项目计划总投资12亿元,规划总面积1.5万亩,辐射压油沟、尚庄、上元等5个村居。项目一期计划投资4.5亿元、开发面积5000亩,目前已完成投资3.8亿元。项目二期工程规划设计正在启动。截至现在,该项目已打造形成了集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传统文化、农耕文化、饮食文化等文化产业项目等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研学教育区,集湖光山色、休闲运动、农事体验、特色美食、手工作坊、传统民宿、休闲养生等生态产业于一体的休闲慢生活体验区。彻底走出了一条龙头企业带动、乡村旅游扶贫、文农旅融合发展的脱贫致富之路。

特色文化旅游建设

压油沟文化旅游项目在布局上可分为两大区域,遵循因地制宜,保护为主,就地穿衣戴帽,保持村庄的原汁原味理念打造而成的慢生活休闲体验区。分为石屋村落、传统记忆、绿色山水、经营业态、现代农业、运动休闲六大板块,第一是石屋村落板块。压油沟景区的古村落,是非常有特色的传统老式石屋民房,坐北朝南、一明两暗三间,是北方古村落的典型代表,也是景区的灵魂所在。现在村内依然保留罕见的石槽碾和民国时期的民居,这里石头房一座连一座,石板路一条接一条,布局紧凑而雅致,处处透露出古朴的韵味。在项目开发建设中遵循“不拆迁,不破坏”的原则,就地穿衣戴帽,只对有倒塌倾向和部分倒塌及破损的进行了保护性修复。在保持原有建筑的外观、风貌等特征基础上,合理利用,丰富业态,活化功能,村民搬迁后,打造成为景区的传统民宿。实现保护与利用的有机统一,保留住乡村文化的原汁原味与原始风貌,保留住了古村落原有的建筑环境和建筑风格,第二是传统记忆板块。通过打造“百工坊”项目,将鲁南地区的传统手工技艺完美展现,酒坊、辣椒坊、小磨香油坊、馒头坊、煎饼坊、豆腐坊等一个个传统作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纯手工、无添加、原生态,充分展现了过去农家百姓的饮食制作方式。游客们可以一边品尝一边购买自己喜爱的生态农产品。第三是绿色山水板块。压油沟处处绿树成荫、古树参天,有大麦山、小麦山等多处山林,拥有200余亩经济林带,遍植板栗树、核桃树,山楂树,景区依托村内丰富的自然资源,合理点缀,打造特色(游步道)等景观设施,让人们充分在自然中防空自我,尽情享受休闲慢生活。第四是经营业态板块。为带动村民致富,景区在压油沟的村中心,按照以前的集市为原形打造了磨盘广场、特色美食一条街,方便当地百姓将一些时令土特产拿到磨盘广场来售卖,带动本村和周边多个村的村民来此经营,有效增加了群众们的收入。第五是现代农业板块。为展示全县的现代农业发展,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项目打造了总投资6000万元占地面积11亩的田园会客厅,以生态体验为主,融合了现代农业示范、休闲采摘、创客空间、光伏发电等诸多元素,将农业未来之景,浓缩搬入现实,集中打造了乡村旅游、休闲慢生活的旅游新业态。第六是运动休闲板块。为增强项目娱乐体验性,让游客充分参与,我们与大型游乐集团积极对接,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分别引进了跑马场、游乐场、十二生肖动物表演园等亲子娱乐、体验运动等休闲项目,最终将打造成为鲁南人民的狂欢圣地。以走出一条具有兰陵文化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为目标,积极探索旅游扶贫新模式,将项目和周边旅游资源区别开发建设,围绕沂蒙精神的“源”、“魂”、“流”三大主题打造而成的文化旅游研学教育区。分为红色文化、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饮食文化五大板块。第一是红色文化教育区。全面展示在不同历史时期这片红色沃土上发生过的故事,让人们重温那段热血燃烧的岁月记忆,了解在党的领导下那段令人激情澎湃的的红色峥嵘岁月。第二是传统文化体验区。通过打造乡村民俗博物馆,以乡村记忆为主题,共分“红色沃土、绿色家园和金色梦想”三个展区,展示在不同历史时期传统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第三是民俗文化展示区。打造压油沟老戏台,策划仿古婚礼,多方式多渠道唱响兰陵民歌,演绎兰陵民俗,进一步触发民众情感共鸣。传递文化正能量。第四是农耕文化长廊。通过展示上个世纪农民的生产生活用具,挖掘兰陵农耕文化内涵,留住现代人们对土地的记忆,维系住悠悠乡愁。第五是饮食文化体验区。通过打造百家手工作坊,美食一条街等项目,展示本地区人们的生活及饮食方式,帮助游客了解学习兰陵人的生活、饮食文化。

四新+四化,创新文化旅游发展

压油沟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中,景区立足新旧动能转换,着力聚焦“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实现创新发展:一是聚焦新技术,实现产业智慧化。景区通过引进新型农业发展科技,把农副产品生产、观光采摘、农业示范、产品精加工等项目进行有效整合,利用智能温控技术、立体栽培方式展现未来农业的智能化发展趋势和产业链延伸情况,形成了以现代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为一体的示范区。二是聚焦新产业,实现智慧产业化。加快推进“互联网+”与旅游项目的融合发展,运用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进行网络营销、推介,将景区内的板栗、核桃、小磨香油等特产通过“进超市、设柜台”,“进网络、打品牌”等方式进行出售,市场效益非常可观。三是聚焦新业态,实现跨界融合化。牢固树立产业融合的发展理念,加快旅游与现代农业等产业跨界融合,景区依托上百亩经济林带,通过包装策划采摘节、赏花节等节日,让游客从赏花到品果再到体验传统文化,将农业从单纯的“赏花销果”,向集“吃、住、赏、购、体验”为一体的多种新业态转变,逐步实现一二三产相融的生态循环产业布局。四是聚焦新模式,实现品牌特色化。全力形成“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传统文化研学基地”、“最佳休闲目的地”等品牌,最终将项目打造成为鲁南地区乡村文化旅游知名品牌和山东省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项目成效

2017年7月1日,景区正式对游客进行开放,仅十一黄金周就接待游客达16万人次。春节期间初一至初五,接待游客超过17.6万人次。景区开业以来,累计接待游客8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650万元。在带来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项目还紧紧围绕精准扶贫做文章,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极大改善了民生。改善居住条件。投资1200万元建设安置楼房80套,对压油沟村76户群众全部进行搬迁安置,在全部消除危房的同时改善村民的住房条件。带动群众创业就业。在建设时,优先安排本地劳动力,吸收22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及子女就地务工增加收入。景区杏花美食街和小木屋建成后,优先吸纳有经营能力的贫困户参与经营,保障群众就业增收。该村村民夏永春曾长年在外打工,实施旅游扶贫项目后,在家办起辣椒加工作坊,相比以前,现在售卖自己加工制作的辣椒酱,仅十一假期一天就赚了3000多元,一年可收入七八万元,不仅自己脱贫,还帮助另外几名村民在家就业带动他们脱贫,日子越过越红火。而景区内的老娘豆腐脑加工坊,在展示传统豆腐、豆脑制作技艺的同时还能够免费品尝,一年平均能够卖出15.6万碗,足足可绕压油沟景区三圈。实施保障性帮扶。结合企业帮扶,企业每年拿出14万元为压油沟村的每位村民购买500元的养老保险、缴纳基本医疗保险,每月为所有60岁以上老人发放价值60元的物资,全村实现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基本生活保障。大力实施金融和产业项目帮扶。充分整合各级旅游扶贫专项资金和利用富民生产贷、致富带头人贷等金融扶贫政策,发展文化产业,强化帮扶成效,我们深入挖掘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文创理念,创新非遗产品,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让本地村民充分参与收益,带动经济发展。这样既发挥了扶贫资金的聚集优势,也保证了扶贫资产的长期收益。2017年,压油沟村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顺利摘掉贫困村“帽子”,群众稳步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同时,还带动周边四个村居实现增收14.1万元。

压油沟文化旅游项目实施以来,压油沟旅游扶贫开发项目得到了国家和省市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的关心支持,还得到了国家和省级各级领导和部门职能的肯定。项目于2015年入选国家旅游扶贫试点村;2016年,被授予国家级旅游扶贫开发示范项目;2016年荣获“公司+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2016年全省旅游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议,对压油沟开发建设经验给予充分肯定。2017年被评为山东省最美休闲乡村之一;今年山东新闻联播频道黄金时段分别在7月1日和10月2日以专题报导的形式总结展示了压油沟乡村旅游扶贫成果;2017年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现场交流会重点参观压油沟景区,并被评为2017年临沂市十大好项目之一;2017年荣誉“山东省美丽休闲乡村”;2018年荣获国家4A级风景区;2018年荣获“山东省服务名牌”的称号;2019年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19年荣获“中国最美乡愁旅游目的地”的称号;2019年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认证。

项目未来展望

下一步,压油沟文化旅游项目二期工程计划总投资7.5亿元,规划总面积10000亩。将以长新桥水库为中心,与压油沟景区互为依托进行连片打造。遵循因地制宜的发展理念,并按照“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的建设原则,在保持原有建筑的外观、风貌等特征基础上,合理利用,丰富业态,活化功能,实现保护与利用的有机统一,保留住乡村文化的原汁原味与原始风貌。该项目根据不同村居的地理环境风貌与优势最终打造成六大功能区。

“研学教育基地区”。与一期项目的传统百家手工坊、油文化博物馆结合起来,在吴庙子村进一步扩建林果种植区和本地特色农副产品精加工区,把农副产品生产、观光采摘、农业示范、产品精加工等项目进行有效整合,为游客提供传统文化、油文化、农业文化科普和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科普,建设成为集农业示范、农业观光、研学教育、文化交流等服务于一体的研学胜地。

“梦幻花海区”。在义和庄、上元村发展集观光旅游、中医养生、产业示范于一体的“四季花海项目”,该区域主要是利用当地资源环境,开发特色园圃等农事景观,引进数百种四季花开、颜色各异的中草药植物,根据风格区分玫瑰花海、油菜花海、薰衣花海等。让游客观看田野景观,亲近美好自然。逐步发展成为鲁南人民的“赏花圣地”与“婚纱摄影圣地”。

“水上欢乐谷区”。依托南码头村长新湖水面打造水上乐园,完善冲浪池、漂流河、游泳池、儿童戏水池、水上DISCO、游船观光等众多亲水娱乐项目,可以充分满足游客的夏日戏水需求,全力打造出拥有独特水景特色,花样游玩项目的大型水上主题乐园与盛夏家庭戏水天堂。

“风情垂钓区”。在压虎庄滨水区域打造集休闲垂钓、特色渔家村、农家乐、特色民宿等项目于一体的风情垂钓区,使城乡居民能够深入农村特色的生活空间,体验乡村风情活动,享受休闲体验带来的乐趣。同时,在近岸区域建设水上舞台,设立莲花观赏区,使游客在进行垂钓的同时可以一边赏花、一边观看演出。最终建设成体验北方民俗风情文化的最佳地。

“休闲养生度假区”。依托上元村与义和庄以原生态自然环境为基础,围绕“古代与现代养生理念”,建设完善中医堂、养生太极练习区等用于休闲养生、休闲锻炼的辅助项目设施,并提供药膳、药浴等养生服务项目,营造在山水间禅修、品茶论道、读书休闲中静心养生,在生态住宿、素食餐饮、民俗体验、农事娱乐、观景游览中休闲养生的氛围。形成体验性强、参与度广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体系,最终成为现代人养生养老、休闲度假的“忘忧谷”。

“山地趣味运动区”。利用可乐圈附近山地冬季打造激情滑雪、夏季打造滑草等互动健身项目;完善建设攀岩、露营、徒步、自行车等休闲运动设施的同时,与方特、迪士尼等知名游乐公司对接,引进各类娱乐项目,力争打造鲁南地区的“狂欢圣地”。

“盆景艺术村”。利用小东山村庄内闲置的院落改造成为盆景创客工作室、盆景艺术客栈。把全村打造成为综合体内“最有艺术气质”的盆景艺术村庄。盆景既可以美化环境,又可以转为旅游的特色商品,打造盆景专业园区“无声诗苑”“立体画园”,以专业园区、市场撬动发展盆景专业村。

压油沟文化旅游项目完成后,将成为集旅游观光,农事体验,科普教育,拓展培训,养生养老多功能配套齐全以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田园综合体。同时也将引进和培育20多家深加工专业合作社和企业进驻项目区创业,围绕现代农业、旅游业服务的经营户270多家。可带动1200多人就业,带动贫困户248户,贫困人口396人实现脱贫。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5万元,达到3万元。

展望未来,我们将以建设美丽家乡为己任,以打造独具沂蒙文化特色的田园综合体为抓手,把“精准扶贫”和促进新旧动能转换贯穿始终,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抢抓机遇,奋勇争先,未来的压油沟不但能压出好油,还能让老百姓富得流油。最终实现产区变景区、田园变乐园、产品变商品、民房变客房的转变,最终达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通过旅游,把沂蒙文化精神发扬出去,把压油沟村打造成富得流油的小山村,把压油沟田园综合体打造成助推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本网记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