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走访:双流区东升街道
“城市治则百姓安、社区治则生活美!”作为双流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东升街道,早已深谙此道。这个辖25个社区,幅员面积53.2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50万的“双流第一街道”,是双流区打造中国航空经济之都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进程中更是担任着“排头兵”的重要角色。
2018年以来,东升街道按照成都“三城三都”和双流建设美丽宜居空港公园城市的要求,紧扣“空港生态新城 幸福首善东升”目标定位,围绕“安全管理、资源管理、服务管理、社会责任、OSM+科技”五大板块,推动东升服务理念转变提升、服务资源增值提升、服务环境优化提升、服务水平质量提升,并全力实施以“基层党建引领、便民服务提升、社区文化营造、社会组织培育、品牌特色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发展治理“三年行动·五项计划”,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为引领的特色的社区治理之路,具有标杆示范作用。
东升街道参加双流区党建引领示范社区建设“大比武”,4个社区获奖。
东升街道举行“凝心聚力红海棠 平安社区共创建”活动。
强化党的领导 实现党建全面覆盖
不久前,在花月街社区,25位80周岁以上且在本季度过生日的老人齐聚社区,志愿者们为他们准备了精美的糕点、礼物,老寿星们一同回忆过往,共话家常……这群志愿者来自“红海棠”志愿服务队。作为东升街道党建三心工作法的“微党建”项目中的一环,“红海棠”为社区志愿服务的常态化、长效化添砖加瓦,更让志愿之风在东升街道传递。东升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光涛介绍,街道始终践行“3+3+n”三心党建工作法,以聚党心做强党组织堡垒、以赢民心做优服务大网络、以筑爱心做实治理微项目。
同时,街道还扎实推行网格党建、物业党建,商圈党建、楼宇党建,将服务触角延伸到每一个网格、每一个院落,实现党建全覆盖。除了“红海棠”项目,街道还着力实施“管得宽”“公益汇”等N个微党建项目,精准服务送温暖,搭建干群融洽“连心桥”,以此实现党建引领、多方参与、相融共进、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让党建在推动社区发展治理中起到核心作用。
东升街道接待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市民聊吧。
东升街道紫东阁社区国庆文艺汇演。
建设特色品牌 打造东升文化名片
“社区有质感,城市就更有魅力;社区有情怀,城市就更有温度。”成都双流,古蜀国都,一块块砖瓦,垒砌成城、壁、碑、门,也成为了社区文化地标的留存之地。东升街道按照“全域推进,点面结合,典型引领、示范带动”的思路,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氛围浓郁、主题特色鲜明的特色社区,培育“向善向美”的社区精神,让每一个社区都成为群众的心灵驿站。通过实施“品牌特色建设”计划,让街道每个社区形成不同特色的“身份名片”。“紫东阁社区搭桥联姻、搭台唱戏、搭网便民,全方位为老百姓服务;接待寺社区推行‘一站式·菜单式·定制式·体验式’服务活动平台,让每一位居民在这里享受家的味道;广都社区围绕‘大融广都·领舞生活’主题,深入推进民族大团结……”刘光涛向记者介绍道。
目前,东升街道已初步实现25个社区各有文化特色,并继续坚持把以文润城化人贯穿始终,营造出思想引领和文明养成互促共进的治理新气象。
东升街道紫东阁社区“红色驿站”、个性化“私人定制”服务启动仪式。
提升服务水平 构建全民服务体系
东升街道白鹤社区开展以“学习垃圾分类·争做环保小卫士”为主题的志愿宣传活动;在双桂小区,社区志愿者们正免费为社区孩子辅导相关课程……这些都是东升街道构建全民服务体系的探索印记,也是全员参与共建共治的缩影。
近年来,东升始终坚持“外引内育”的思路,培育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性社会组织和活跃度高的群众性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通过专业组织引领、社区自组织搭平台,真正形成全员发动、广泛参与、共享共治的治理格局。
此外,东升街道还构建规范化、高效化、便民化、优质化的“1+5”便民服务体系,把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针对80岁以上的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街道推行个性化“私人订制”电话预约,“上门服务”“先锋代跑”“快递取件”三项服务,让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办理业务。
东升作为双流区委政府所在地,发挥“首位镇街”示范作用,从社区发展治理“小切口”,做好城市治理“大文章”。对此,刘光涛强调,作为在全省首个镇街探索引入“OSM”现场管理理念的街道,东升街道将助力推动从“行政末端”加速向“治理枢纽”的转变,努力实现活力社区、品质社区、人文社区、美丽社区、和谐社区打造。
华西社区报记者 李思佳 胡慧媛 街道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