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抖音上刷爆了段奕宏,段奕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笑谈:“我暗恋的人在后面呢,我们班陶虹。”
陶虹在听到后也大方回应:“是吧,他不早说, 错过,错过”。
采访结束辅以《孤芳自赏》的歌词:我承认我自卑我真的很怕黑,每到黑夜来临的时候,我总是很狼狈。
段奕宏被贴上了“自卑”,“孤独”的标签。时间匆匆而过,陶虹功成名就,早已是演艺圈的实力派,是名导徐峥的贤内助。
再说段奕宏,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影帝,演技担当,票房保证。
但很少有人知道,在这层层光环的背后,他付出了多少努力。又有几人能想到为什么《孤芳自赏》和段奕宏才是绝配,可以刷爆抖音全站?
曾考了三次才被大学录取;曾被嘲笑这辈子永远不可能考上大学;曾为了当演员不惜和父亲决裂;曾在大学的时候沉默寡言被同学讥讽……
在那些被命运抛弃的日子里,段奕宏的是怎么度过的?他和陶虹又有怎样的动人故事?他又是如何从一个工人逆袭成影帝的呢?
1
痴人说梦
段奕宏是地地道道的新疆人,父亲是地质侦探员,母亲是家庭主妇。
1973年出生的他,比哥哥姐姐小了十几岁。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他自然备受宠溺。不过那时,他的名字还叫段龙。
段奕宏从小就喜欢看电影,那些充满正义和英气的故事,总能让他感到心血澎湃。
特别是《少林寺》,每每李连杰出场时,都能挑起他内心的热情。而谁又曾想到,这个小小的爱好,竟能改变段奕宏的一生。
或许因为太喜欢电影,段奕宏对表演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从小学开始,他就活跃在学校的文艺晚会上。上了高中后,他文化课不好,所以更是一腔心思全搭在这上面,自编自演,乐在其中。
一次,学校举办了一场大型的文艺汇演,段奕宏就把节目报了上去,谁料,两个节目竟拿了两个奖:一个拿了二等奖,一个拿了三等奖。
恰巧当时台下就坐着上海戏剧学院的教授陈家林,看了他的节目后,大觉震惊,认为段奕宏非常有表演天赋。便托老师给段奕宏带话,表示以他的才智完全可以去考艺术学院。
这一句话,突然点醒了段奕宏。
从来都是看别人演戏,为什么自己不能成为那个演戏的人呢?这么一想,段奕宏便坚定了自己的目标。
在那之前,段奕宏从来没有经历过与表演相关的系统学习,唯一比较接近的就是田径队的训练,但那和劈叉下腰来说,根本不值一提。
十七岁的年纪,身体差不多快定形了,但他不信邪,自己躲起来练习。
2
孤独夜行者
自打下定决心后,他就开始挑选自己心仪的学院。选来选去,选上了中央戏剧学院。
后来,很多媒体采访他时都会问,为什么会选择中央戏剧学院?但其实,连他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要选一个那么远的学校。
当时的段奕宏,连省城都没有去过,更别说北京。
所以,当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家人时,立即遭到了的反对。
因为在他们眼里,自己的孩子根本就不是吃那碗饭的人,好好考个大学,学点本事,上个工科比啥都强。
可年轻气盛的段奕宏哪里听得进去,他凭着一腔热血,不顾父母地劝阻,只身踏往了未知的旅程。
那时的交通可不比现在,为了去北京,得先坐24小时的汽车到乌鲁木齐,然后,再坐78个小时的火车到北京。
可这样的付出却并未得到命运的垂帘,第一次面试最后以失败告终。
在面试时,面试官还说了一句最刺痛他的话,“不够高,不够帅,文化课一塌糊涂。”
这让他第一次在这个城市感到自卑,但却不是最后一次。
段奕宏是个特别轴的人,他不愿认输。所以第二年,他又试了一次,但结果依旧不变。
这次面试官换了另一个说法,“形象不够,退一万步说,你也考不上”。
这次,段奕宏退缩了。毕竟,那是由专业老师说出的话。
而那年,他正好高中毕业。在那个年代,高中毕业考不上大学,就只有一条路:进工厂。就这样,段奕宏成了众多工人里的一员。
在果脯厂里,他每天重复着一样的工作,没有目标,没有盼头。他以为,只要不停下来,就不会想起那个梦。
可他错了。梦想,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不论你想不想,它都会存在。
终于,在工厂待了几个月后,某一天里,他看清了自己的想法,于是第二天就把自己的工资全部取出来去报了班。
他想着,如果这次再拼不过,那就真的放弃吧。
结果没想到的是,他竟然考上了!还是以西北地区第一名的成绩录取!
3
“自卑”的影帝
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学,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
看着周围的一切,段奕宏以为,自己能在这里开启精彩的人生,但很快他就意识到,自己错了。
现实给了他第一个打击:普通话。
那时,他经常在操场练习绕口令《十道黑》,陶虹也在旁边练习,听到段奕宏开口,她总会笑出声来,边笑边学,把段奕宏气得不行。
能考上中央戏剧学院的人,至少专业水平都不差。但作为一个常年说方言的“山里娃”,段奕宏的普通话基本和方言没两样。
以至于有段时间,他甚至连话也不敢说。
第二个打击,是抑郁症。
从一个偏僻山村,突然去到一个大城市,其中的变化,让段奕宏猝不及防。
看着周围优秀的同学,谈吐得体,举止大方,再看看自己,却十分“土气”,甚至连一本长篇小说都没有完整看过。
这种巨大的落差日日萦绕在段奕宏的心中。最后,他患上了抑郁症。
不过他并不知道那是抑郁症,只是觉得生活无趣,想放弃。
但真的放弃,他也不舍得。不想辜负辛苦了三年的自己,更不想辜负供他上学的父母,他只能咬牙坚持。
4
黑夜中的微光
把他从困境里解救出来的,是陶虹。
为了给他补课,陶虹经常带着段奕宏一起排练,有时甚至练到深夜,直到老师把练功房的门锁了,他们才从窗口爬出去。
文艺演出要组搭档,没人愿意和段奕宏搭,陶虹就总是和段奕宏组队。二人一起讨论戏,观点不和时甚至还会发生争吵。
但下了戏台,关系又和好如初。两人甚至联手拿了中戏前无古人的第一个满分!
大学四年里,为了省车费,段奕宏四年没有回家过春节。陶虹发现后也不拆穿,就总是时不时地带他回家吃饭。
段奕宏是新疆人,没吃过芒果,于是陶虹就买了两袋给他。段奕宏张嘴就咬,结果却咯了牙,陶虹就耐心地剥给他。
对于那时的段奕宏来说,陶虹就像是黑夜里照亮方向的那束微光,不仅温暖了他,也给了他前进的动力。
直到现在,陶虹也依旧是段奕宏的“指路灯”:在他获得掌声时提醒他,在他经历低谷时鼓励他。
这份美好虽然没有成为爱情,但却以另一种方式保留了下来。
从19岁第一次踏上去往北京的那条路开始,段奕宏就注定会在演艺这条路上大放异彩,或许连段奕宏自己也想不到,多年后的自己也会成为那个被人谈论的影帝。
命运是神奇的,只要你能不懈努力,终有一日会展露笑颜,一如段奕宏出演的大戏《士兵突击》里的经典台词: 不抛弃,不放弃 。
“自卑”、“孤独”早该远去,和段奕宏绝配的歌曲《孤芳自赏》的最后两句是:
要等到时间对等大雁向南飞,我暖着我的玫瑰不让她枯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