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先农坛供奉着大清龙脉的五座山

(雍正祭先农坛长卷绘画的局部)

老北京原有九坛,有“京城九坛“之说,这 九坛指的是天坛、地坛、祈谷坛、朝日坛、夕月坛、太岁坛、先农坛、先蚕坛和社稷坛诸坛,这些都是明清帝王进行各种祭祀活动的地方。

北京先农坛位于北京城市中轴线南段永定门西侧,与天坛遥相对应。

中原传统上把先农列为国六神之一,六神有风伯、雨师、灵星、先农、社、稷。

中原是农耕社会国家,所以皇帝要以身作则,表示对农耕的重视,古时每年开春,皇帝要亲领文武百官行藉田礼于先农坛。所谓藉田礼,即皇上扶着预备好的犁,做笔成样的比划几下,叫亲耕藉田 算是不忘稼穑,劝农天下,为万民做表率了。

先农坛是中原国都的标配,明朝燕王朱棣推翻了他侄子建文帝的统治,将明朝首都迁移到北京,陆续修建一系列古建筑,其中就包括先农坛。

先农坛虽建议明朝,就如故宫等建筑一样,清军入关后对被战争破坏的各古建筑进行重建、修复等,清朝把这些建筑加入了很多满洲等多民族文化因素。

大清定鼎中原,顺治时,清政府为统治中原,按中原历史习俗在先农坛建了几座神坛:神祇坛、天神坛、地祇坛等。

其中地祇坛内镂山形者三:五岳、五镇、五山。五岳、五镇是中原文化已经有的有的,而五山则是大清龙脉的五座山,这五山是启运山、天柱山、隆业山、昌瑞山、永宁山之祇。

启运山是新宾永陵的靠山。史载:“冬十月乙丑,封肇祖、兴祖陵(清皇室的祖陵)山曰启运山,福陵(太祖皇帝的陵)山曰天柱山,昭陵(太宗皇帝的陵)山曰隆业山。是日,启运山庆云见。”清军入主中原之初,就祭祀这三座山,其后开辟的清东陵和清西陵后,加祭昌瑞山、永宁山之祇。

昌瑞山是遵化的清东陵的龙脉山,永宁山即河北易县的清西陵龙脉山。五山排序,启运山因是祖陵的龙脉,故地位最高,其牌位居中。

启运山的山名是顺治帝亲自给起的。

启运山是清永陵的陵山,正因为清永陵坐落于启运山前,清世祖顺治帝于顺治八年(1651),顺治帝敕封此山为启运山,意为运隆祥和。并派多罗贝勒吞齐固山、贝子吴达海前来兴京陵宣诏并祭告先祖。

为何要起名启运山?“启运山”者,乃开启大清朝鸿运之山也。

很多介绍资料中,都说启运山原名乔山或桥山,民国十四年(1925)编纂的《兴京县志》上说:“启运山正脉,即永陵之乔山也。”但现在查清朝资料,从没有乔山或桥山的记载,所以现在专家认为是进入民国后才有说法,可能是因为中原人的祖先黄帝传说葬桥山,故被附会为桥山或乔山。根据《清太祖高皇帝实录》的记载,启运山原名是“尼雅满山冈”。

现在去永陵,导游都会介绍说启运山有十二个山峰,代表十二个皇帝,最后的山峰很小,代表最后宣统帝时候清朝的衰落。

但这个说法来源非常晚,是改革开放后,发展旅游业,大约是在20世纪80年代,有人站在烟筒山上北望,发现连绵起伏的启运山上共有12个大小不等的山峰,此数正与大清朝的12个皇帝相符,由此引来“启运山早已确定了大清命运”的各种传说。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