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埋藏地下50年的核工程登上热搜,107人曾因此牺牲

【编辑/何婧 统筹/王梅梅】近日,一条“军事绝密‘816’地下核工程重见世人”的消息在网络热传。据了解,“816”地下核工厂是一个埋藏在重庆山区地下50年的重大国家机密,这里由工程兵第54师承担建设,先后有6万多人参与施工。

据不完全统计,“816”工程共牺牲官兵107人,有76人被评为烈士。而工程所在地 “白涛”作为地名,在地图上消失了20多年。

“816”工程的核反应堆大厅(图片来源:央视军事)

1

因国际形势开始建设核工厂

故事要从上个世纪说起,50年代末,中苏关系急剧恶化,在中国参与援建的苏联专家被全部撤回,于是我们的军事工业则变得无秘密可言。

1964年8月4日,越南战争中,美国炸弹落到了北部湾和海南岛。当时中央认为,工厂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于是发起了“三线建设”。所谓“三线建设”就是,从重点军工企业、大城市的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单位抽调人才,去云贵川等西南部山区建设分支机构。

上世纪60年代,中国第二机械工业部决定在大后方的西南地区再建一个核工厂,这就是“816”核工程。“816”厂的母细胞是甘肃天水的“404”厂,这个厂是1958年由苏联专家援建的,生产了六氟化铀,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做出重大贡献。

1965年初,“404”厂的韩志平,踏上了勘测选址的征程。韩志平的儿子韩明说,开始的1年半,选址勘测组跑了云贵川的很多地方,“很多车都跑废了。”

已去世的原“816”厂总工程师宁志敏的回忆材料上显示,当年选址小组曾提出过三个地点。第一个是川西洪雅县罗坝区,第二个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第三个是重庆涪陵的白涛镇,定址白涛镇后,这个地名便从中国地图上消失了。

1966年夏,一支神秘的特种部队开凿岩洞,修建地下核工厂,建设原子能反应堆,主要生产核燃料,为生产原子弹服务,人们称它为“816”工程,也是中国第二个核原料工业基地。

2

107名官兵因“816”工程牺牲

一份“‘816’厂建厂史大事记”显示,1981年4月,国务院确定“816”工程缓建。1981年10月,国务院又作出恢复“816”厂施工的批示,重启资金为2.25亿元人民币。

1982年5月,“816”厂转为缓建项目,“产品已属长线,超出国家需要”。1984年工程接近收尾,随着国际形势好转被国家紧急叫停。从此,“816”工程被封闭了起来,始终没有正式投入过生产。

截至“816”工程停工,其洞体已完成建筑工程量的85%,安装工程量的60%,总投资达7.4亿元人民币。在历时18年的建设中,前后共投入6万人,包括军人和技术职工。

靳文国在工程停建前已是“816”厂设计院的院长。他说,当时厂里云集了中国最好的工程师和最顶尖的大学生,许多技术人员都有留日、留苏等留学背景,“以‘816’顶峰时期的实力,单独开个设计院,比当时很多大学的实力都要强。”

“来这里工作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在做什么,工人之间也几乎没有交流。”原“816”厂修建处处长潘开泰说,白涛从工程开建起就从地图上被抹去了,就连参与“816”工程的人写信,地址也被代号“重庆市4513信箱”替代,大家都是在工程被解密后才恍然大悟自己是在为什么而工作。

2002年,“816”工程向世界宣布解密,过去了36年,白涛才再次出现在地图上,附近的居民及当年参与建设的大部分建设者,才知道原来“816”是核工程的代号。

据厂内资料显示,“816”厂在1981年最高峰时有5240人,到1986年减少了1400余人。在1981年缓建期,“816”工程的各个分厂纷纷想过各种挣钱办法,做蛋糕、生产电视天线,什么流行就生产什么。甚至有的分厂认为洞体内空气潮湿,便在里面试种蘑菇,最后失败。

“816”厂停建后,改名为“重庆建峰化工集团公司”,并用二机部给的1920万元,转型生产尿素化肥。

据不完全统计,“816”工程共牺牲官兵107人,有76人被评为烈士。

3

核工程重新开放成旅游项目

“816”工程虽然解密了,但对工程的文件资料、设备及其他涉密载体依旧保密。得知解密消息,时任涪陵区旅游局局长的程仁杰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旅游资源,“具有唯一性”。

经过几年的酝酿筹备,2010年4月底,作为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中国唯一解密核反应堆,“816”洞体工程的部分区域,开始成为旅游项目。

如今对外开放的景区综合运用声光电效果,并模拟还原核工程原有部分功能,例如104大厅曾是中国第一台原子能发电厂所在地,这里模拟设置了汽轮发电工作等场景。同时,“816“工程的历史背景、定点选址、工程建设、解密开放等内容,也通过图片、实物等形式在景区内有所展示。

今年7月,有着“世界第一大洞体”之称的“816”地下核工程,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资料来源:央视军事、解放军网、齐鲁晚报、参考消息、科技日报、中国新闻网、新华网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